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肥義

鎖定
肥義(?—公元前295年),肥氏,名義,戰國時趙國大臣,邯鄲(今邯鄲市肥鄉區)人。本為趙肅侯的貴臣,趙武靈王繼位後由其輔政。
他的思想開明豁達,在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遇到阻力時,極力勸説武靈王,堅持改革,不必顧慮,使武靈王下定了改革的決心。之後又精心輔佐幼主趙何,在"沙丘宮變"中,為保護趙惠文王而慘遭殺害。
所處時代
戰國時期
民族族羣
華夏族
逝世日期
公元前 295年
主要成就
兩度輔佐少主執政,率先支持軍事改革
本    名
肥義
國    籍
趙國

肥義人物生平

貴臣佐政
肥義,趙國大臣,深受趙肅侯賞識器重,被奉為貴臣。
趙肅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去世,其子趙武靈王立。是時趙國新喪國君,剛繼位的趙武靈王年紀尚小,秦、楚、燕、齊、魏趁此時機,各派出精兵萬人來參加葬禮,對勢局未穩的趙國虎視眈眈。 [1] 
由於趙武靈王年少,未能親政,所以每每處理政事都要先過問肥義,肥義的品級和俸祿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2] 
力主改革
趙武靈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某日,趙武靈王閒坐,肥義相侍於側,問:“大王是否在考慮時事變化,權衡兵力使用,思念於趙簡子趙襄子等先祖的光輝事蹟,盤算着如何從胡、狄那裏得到好處呢?”
趙武靈王聽了這話,回答道:“繼承君位而不忘祖先功德,是做君王應遵循的原則;委身於君,致力於光大君主的長處和功績,是作臣子的本分。所以賢明的君王在平時就要教育老百姓為國出力,戰時則要爭取建立繼往開來的功業。做臣子的,在不得志時要保持尊敬長輩謙虛退讓的品行,地位顯達以後要做出有益於百姓和君王的事業。這兩個方面,是做君王和臣下的應盡職責。“
“現在,寡人想繼承襄子的功業,開發胡、翟地區,但我擔心一輩子也沒人能理解我的用心。敵人薄弱,我們不必付出太多力量,就會取得非常大的成果,不使百姓疲憊,就可以得到像簡子、襄子那樣的功勳。建立蓋世功勳的人,勢必會遭受世俗責難;而有獨到見解的人,也必然會招惹眾人怨恨。現在,寡人準備教導民眾穿着胡服練習騎射,但這樣一來,必會招致國人的非議與指責。”
肥義説:“臣聽聞,做起事情猶豫不決就無法成功,行動在即卻顧慮重重就不會成名。現在大王既然下定決心背棄世俗偏見,就不要去顧慮天下人的非議。凡是追求最高道德的人,都不會去附和俗人的意見;成就偉大功業的人,都不會去與眾人商議。昔日帝舜有苗的舞蹈,大禹裸身進入不穿衣的部落,他們並非是想放縱情慾,怡樂心志,而是想借此宣揚道德,建立功業,求取功名。愚蠢的人在事發後還看不明白,而聰明的人卻能在事未發前就有所察覺,大王您應該按您的想法去付諸實施。”
趙武靈王説:“我並非是對‘胡服騎射’這件事有什麼顧慮,而是擔心天下人會笑話我。狂狷的人覺得高興的事,有理智的人會為此感到悲哀;愚輩高興之事,賢者卻會擔憂。如果國人支持我,改穿胡服的功效就不可估量。即使舉世百姓都譏笑我,北胡與中山國也定會成為我趙國的領土。” [3] 
就這樣,趙武靈王聽從肥義的勸諫,正式開展“胡服騎射”的改革。易服這一舉措起初招致了貴族們的反對,趙武靈王恩威並施,終將他們説服。 [4] 
後來變革順利進行,趙武靈王也成功收編了樓煩林胡等部落的軍隊與土地,並在趙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時成功滅亡了中山國。 [5] 
再輔少主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傳位給次子趙何,是為趙惠文王。趙武靈王自稱主父,臨朝聽政,任肥義為相,讓肥義與眾大臣共同輔佐趙惠文王。 [6] 
擔憂國事
趙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趙武靈王經過多年攻伐,終於徹底滅掉了中山國。歸來後大赦天下,設酒宴五天,並封長子趙章為安陽君,又同時派田不禮輔佐趙章。
趙章平素放縱,弟弟繼位讓他很是不服,故而存有叛亂之心。李兑曾就此事對肥義進過勸言:“公子章身強力壯,又懷有野心,現在他的黨羽眾多,貪慾極大,恐怕將有陰謀!田不禮殘忍好殺,十分狂妄,這兩人互相勾結,必定會圖謀不軌。小人產生野心,必定輕舉妄動,只看到想獲取的利益,卻看不到將會帶來的危害。這一類人互相推動,同入災禍之門。以我看來,一定不會長久。您身為趙相,責任與權勢都很重大,是變亂開始時進攻的重要目標,也是災禍集中的地方,您必定首當其難。仁慈的人愛護萬物,聰明的人在禍難未成前就先做好了準備,要是不仁慈不聰明,又怎麼能治理好國家?您何不推説有疾,閉門不出,把國政交付給趙成呢?不要成為怨怒的淵藪,不要成為禍害發生的階梯!”
對此,肥義回答道:“我不能那樣做,當年主父把大王託付給我時,曾説:‘不要改變你的宗旨,不要改變你的心意,要堅守心志始終如一,直到你離開世界。’我再三拜謝承命,並記錄在案。現在如果害怕田不禮加禍於我而忘掉當年的承諾,變節就沒有比這更大的。挺身接受莊嚴的使命,退下來卻不能盡力執行,負心就沒有比這更大的。變節負心之臣,為刑不容。諺語説:‘面對死者復生,生者無需感到慚愧。’我的話已説在前頭,我既然想盡力執行諾言,又哪裏顧及自身生命!再説貞節之臣在禍患來臨時顯現出節操,忠心之臣在災難及身時彰示出德行。你對我的建議雖然是一片好心,但我已有誓言在先,決不敢放棄!”李兑聽完,只好説:“好吧,那您勉力而為吧!我能見到您的日子,恐怕只有今年了。”李兑説罷,流出了眼淚。此後,李兑多次聯繫趙成,以商議防備田不禮的事宜。 [7-8] 
有一天,肥義對趙王何的近衞軍將領信期説:“公子趙章與田不禮很讓人擔心。他們二人語言動聽而本質兇惡,為人不像兒子、不像人臣。我聽説過,奸臣在朝廷上,是國家的大害;讒臣在宮廷中,是國君的蛀蟲。這個人貪婪而野心大,在內討得主父的歡心,在外恣意施暴。他們一旦假借主父的命令來發動政變,是很容易得手。現在我憂慮此事,已到廢寢忘食的程度。強盜在身邊出入不能不防!從此以後,有人奉主父命來召見大王必須先見我的面,我將先前往,沒有變故,大王才能去。”信期説:“很好,我能夠聽到這番話!” [9-10] 
政變遇害
趙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出遊沙丘,分別住在兩個行宮裏。趙章、田不禮乘機率領黨徒作亂,他們假稱趙武靈王的命令召見趙惠文王,肥義先行進去,遭叛軍殺害。高信便與趙惠文王一同率軍抵抗叛軍。趙成和李兑從國都趕到,調集四邑的軍隊前來抵禦這場變亂,殺死了趙章和田不禮,並消滅了相關黨羽,安定了王室。趙章被打敗後,逃到了趙武靈王那裏,趙武靈王收留了他,趙成和李兑因而包圍了主父的宮室。
趙章死後,趙成和李兑商量説:“我們因趙章之故兵圍主父,即使撤兵,也是要被滅族的啊!”於是就繼續包圍趙武靈王的行宮,並命令宮中的人“最後出來的人滅族”。等宮裏的人全出來了,趙武靈王想出宮卻出不來,又得不到食物,只好去掏雛雀充飢,三個多月後,趙武靈王就這麼餓死在了沙丘宮。李兑與趙成在確定趙武靈王已死後,才向諸侯發出訃告。 [11-12] 

肥義史籍記載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 [13] 
資治通鑑·卷四》 [14] 

肥義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2000年 電視劇《東周列國·戰國篇》:孫杰飾演肥義
參考資料
  • 1.    《史記.趙世家》:二十四年,肅侯卒。秦、楚、燕、齊、魏出鋭師各萬人來會葬。子武靈王立。
  • 2.    《史記.趙世家》:武靈王少,未能聽政,及聽政,先問先王貴臣肥義,加其秩。
  • 3.    《戰國策.趙策二》:武靈王平晝閒居,肥義侍坐,曰:“王慮世事之變,權甲兵之用,念簡、襄之跡,計胡、狄之利乎?”王曰:“嗣立不忘先德,君之道也;錯質務明主之長,臣之論也。是以賢君靜而有道民便事之教,動有明古先世之功。為人臣者,窮有弟長辭讓之節,通有補民益主之業。此兩者,君臣之分也。今吾欲繼襄主之業,啓胡、翟之鄉,而卒世不見也。敵弱者,用力少而功多,可以無盡百姓之勞,而享往古之勳。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負遺俗之累;有獨知之慮者,必被庶人之恐。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議寡人矣。”   肥義曰:“臣聞之,疑事無功,疑行無名。今王即定負遺俗之慮,殆毋顧天下之議矣。夫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昔舜舞有苗,而禹袒入裸國,非以養欲而樂志也,欲以論德而要功也。愚者暗於成事,智者見於未萌,王其遂行之。”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狂夫之樂,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賢者戚焉。世有順我者,則胡服之功未可知也。雖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 4.    《史記.趙世家》:趙文、趙造、周袑、趙俊皆諫止王毋胡服,如故法便。王曰:“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襲,何禮之循?“……遂胡服招騎射。
  • 5.    《史記.趙世家》:二十年,三略中山地,至寧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獻馬。……二十六年,復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惠文王二年,主父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樓煩王於西河而致其兵。……三年,滅中山,遷其王於膚施。起靈壽,北地方從,代道大通。
  • 6.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於東宮,傳國,立王子何以為王。王廟見禮畢,出臨朝。大夫悉為臣,肥義為相國,並傅王。是為惠文王。惠文王,惠後吳娃子也。武靈王自號為主父。
  • 7.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李兑謂肥義曰:“公子章彊壯而志驕,黨眾而欲大,殆有私乎?田不禮之為人也,忍殺而驕。二人相得,必有謀陰賊起,一出身徼倖。夫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徒見其利而不顧其害,同類相推,俱入禍門。以吾觀之,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勢大,亂之所始,禍之所集也,子必先患。仁者愛萬物而智者備禍於未形,不仁不智,何以為國?子奚不稱疾毋出,傳政於公子成?毋為怨府,毋為禍梯。”肥義曰:“不可,昔者主父以王屬義也,曰:‘毋變而度,毋異而慮,堅守一心,以歿而世。’義再拜受命而籍之。今畏不禮之難而忘吾籍,變孰大焉。進受嚴命,退而不全,負孰甚焉。變負之臣,不容於刑。諺曰‘死者復生,生者不愧’。吾言已在前矣,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且夫貞臣也難至而節見,忠臣也累至而行明。子則有賜而忠我矣,雖然,吾有語在前者也,終不敢失。”李兑曰:“諾,子勉之矣!吾見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李兑數見公子成,以備田不禮之事。
  • 8.    《資治通鑑·卷四》:李兑謂肥義曰:“公子章強壯而志驕,黨眾而欲大,田不禮忍殺而驕,二人相得,必有陰謀。夫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徒見其利,不顧其害,難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勢大,亂之所始而禍之所集也。子奚不稱疾毋出而傳政於公子成,毋為禍梯,不亦可乎!”肥義曰:“昔者主父以王屬義也,曰:‘毋變而度,毋易而慮,堅守一心,以歿而世。'義再拜受命而籍之。今畏不禮之難而忘吾籍,變孰大焉!諺曰:‘死者復生,生者不愧。'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子則有賜而忠我矣。雖然,吾言已在前矣,終不敢失!”李兑曰:“諾。子勉之矣!吾見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李兑數見公子成以備田不禮。
  • 9.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異日肥義謂信期曰:“公子與田不禮甚可憂也。其於義也聲善而實惡,此為人也不子不臣。吾聞之也,奸臣在朝,國之殘也;讒臣在中,主之蠹也。此人貪而欲大,內得主而外為暴。矯令為慢,以擅一旦之命,不難為也,禍且逮國。今吾憂之,夜而忘寐,飢而忘食。盜賊出入不可不備。自今以來,若有召王者必見吾面,我將先以身當之,無故而王乃入。”信期曰:“善哉,吾得聞此也!”
  • 10.    《資治通鑑·卷四》:肥義謂信期曰:“公子章與田不禮聲善而實惡,內得主而外為暴,矯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難為也。今吾憂之,夜而忘寐,飢而忘食,盜出入不可不備。自今以來,有召王者必見吾面,我將以身先之。無故而後王可入也。”信期曰:“善。”
  • 11.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主父及王遊沙丘,異宮,公子章即以其徒與田不禮作亂,詐以主父令召王。肥義先入,殺之。高信即與王戰。公子成與李兑自國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難,殺公子章及田不禮,滅其黨賊而定王室。公子成為相,號安平君,李兑為司寇。公子章之敗,往走主父,主主開之,成、兑因圍主父宮。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兑謀曰:“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乃遂圍主父。令宮中人“後出者夷”,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主父定死,乃發喪赴諸侯。
  • 12.    《資治通鑑·卷四》:主父及王遊沙丘,異宮,公子章、田不禮以其徒作亂,詐以主父令召王。肥義先入,殺之。高信即與王戰。公子成與李兑自國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難,殺公子章及田不禮,滅其黨。公子成為相,號安平君;李兑為司寇。是時惠文王少,成、兑專政。公子章之敗也,往走主父,主父開之。成、兑因圍主父宮。公子章死,成、兑謀曰:“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乃遂圍之,令:“宮中人後出者夷!”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鷇而食之。三月餘,餓死沙丘宮。主父定死,乃發喪赴諸侯。
  • 13.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1-13]
  • 14.    《資治通鑑·卷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1-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