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肥水之戰

鎖定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實則僅二十多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北方各民族紛紛脱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南部。

肥水之戰戰爭背景

西晉末年的腐敗政治,引發了社會大動亂。在南方,晉朝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稱帝,建立東晉,佔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
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前涼、代等割據國家,統一中國的北方。
前秦壽光三年(公元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堅,苻堅先下手為強,殺掉苻生,自立為大秦天王(不稱皇帝)。苻堅重用漢人王猛之後,國力大增,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梁(今陝西省漢中市)、益(今四川省成都市)二州,北併吞鮮卑拓跋氏之代國,西方兼併前涼,遠征西域,一統北方。在前秦丞相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堅的南進政策,且勸苻堅不要攻擊東晉王朝,因為他認為前秦的國力雖比東晉強,但由於前秦剛剛才統一北方,時機未成熟,加上東晉有長江天險。王猛去世後八年,苻堅認為時機成熟,決定攻擊東晉。

肥水之戰戰爭起因

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孝武帝司馬曜開始親政,謝安升中書監、錄尚書事,總攬朝政,陳郡謝氏成為東晉的最後一個“當軸士族”。
同年,苻堅統一了中國北方,前秦與東晉的戰爭已經臨近。當時的東晉,長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則屬於謝氏當政,謝安盡力調和桓謝兩大家族關係,以為即將爆發的戰爭作準備。

肥水之戰戰爭經過

肥水之戰戰前準備

太元二年(公元377年),東晉朝廷任命桓衝的兒子桓嗣為江州刺史。又任命五兵尚書王藴都督江南諸軍事,兼徐州刺史,任命徵西司馬兼南郡相謝玄為兗州刺史,兼廣陵相,監長江以北諸軍事。 後來謝安舉薦自己的侄子謝玄戍衞北方領土。謝安則自己都督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五州軍事,總管長江下游。桓衝為荊州刺史,防禦荊襄地區;謝玄鎮廣陵,與謝安防禦淮南地區。為了加強中央軍力,晉孝武帝令謝玄招募淮南江北百姓,在廣陵挑選良將,訓練精兵,選拔了劉牢之等人,成立北府軍。

肥水之戰淮南之戰

太元三年(公元378年)二月,前秦王苻堅派徵南大將軍、都督征討諸軍事、守尚書令、長樂公苻丕,武衞將軍苟萇和尚書慕容率領七萬步、騎兵進犯襄陽,讓荊州刺史揚楊率領樊州、鄧州的兵眾作為前鋒,徵虜將軍始平人石越率領一萬精鋭騎兵出魯陽關,京兆尹慕容垂、揚武將軍姚萇率領五萬兵眾出南鄉,領軍將軍苟池、右將軍毛當、強弩將軍王顯率領四萬兵眾出武當,會合攻打襄陽。分三路合圍襄陽,總計投入兵力17萬。
四月,前秦的軍隊抵達沔水以北,梁州刺史朱序認為前秦的軍隊沒有舟船,未作防備。等到石越率領五千騎兵渡過漢水,朱序才驚惶固守中城。石越攻克了他的外城,繳獲了一百多艘船隻,用來接運其餘的兵眾。長樂公苻丕統領眾將領攻打中城。慕容垂攻下了南陽,抓獲太守鄭裔,與苻丕在襄陽會合。 襄陽守將朱序死守近一年後,於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 苻堅又派彭超圍攻彭城,秦晉淮南之戰爆發。謝安在建康佈防,又令謝玄率5萬北府兵,自廣陵起兵,謝玄四戰四勝,全殲敵軍。謝安因功封建昌縣公,謝玄封東興縣侯。

肥水之戰淝水決戰

公元383年8月,苻融率25萬先鋒軍隊。苻堅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共112萬大軍(實際上僅30萬到達戰場)前來。 東晉以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領經過7年訓練,有較強戰鬥力的“北府兵”8萬沿淮河西上,迎擊秦軍主力。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五月,桓衝傾十萬荊州兵伐秦,以牽制秦軍,減輕對下游的壓力。
八月初二,苻堅派遣陽平公苻融督帥張蠔、慕容垂等人的步、騎兵共二十五萬人作為前鋒,任命兗州刺史姚萇為龍驤將軍,督益、梁州諸軍事。
八月初八,苻堅發兵長安,親率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開始大舉南侵。
九月,苻堅抵達項城,涼州的軍隊到達咸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師7萬從巴蜀順流東下,幽州、冀州的軍隊也抵達了彭城,東西萬里,水陸並進。陽平公苻融等人的部隊三十萬人,先期抵達潁口。 東晉面對大軍壓境,下達詔令,任命尚書僕射謝石為徵虜將軍、征討大都督,任命徐、兗二州刺史謝玄為前鋒都督,與輔國將軍謝琰西中郎將桓伊等人,統帥八萬兵眾抵抗前秦。並讓龍驤將軍胡彬帶領五千水軍援助壽陽。共分三路兵馬北上迎擊前秦軍。
十月,前秦陽平公苻融等攻打壽陽。十八日,攻克壽陽,擒獲平虜將軍徐元喜等人。慕容垂攻下了鄖城。苻融進軍攻打胡彬退守的硤石。前秦衞將軍梁成等率領五萬兵眾駐紮在洛澗,沿淮河佈防以遏制東面的部隊。苻堅自認為能速戰速決,並派已是前秦尚書的朱序前去勸降謝石,朱序卻私下提示謝石宜先發制人,擊潰前秦的先鋒部隊。他説:“秦軍雖有百萬之眾,但還在進軍中,如果兵力集中起來,晉軍將難以抵禦。現在情況不同,應趁秦軍沒能全部抵達的時機,迅速發動進攻,只要能擊敗其前鋒部隊,挫其鋭氣,就能擊破秦百萬大軍。”謝石起初認為秦軍兵強大,打算堅守不戰,待敵疲憊再伺機反攻。聽了朱序的話後,認為很有道理,便改變了作戰方針,決定轉守為攻,主動出擊。
十一月,謝玄派廣陵相劉牢之率領五千精兵開赴洛澗,揭開了淝水大戰的序幕。秦將梁成扼守山澗部署兵陣迎擊。劉牢之取得洛澗大捷,斬殺了梁成、梁雲以及弋陽太守王詠,秦軍折損十多名大將及數萬大軍。劉牢之又派部隊阻絕了淮河渡口,殲滅前秦軍隊一萬五千人,抓獲了前秦揚州刺史王顯等人。
晉軍西行,與秦軍對峙淝水。十二月有人向苻堅建議後退決戰。諸秦將認為阻敵淝水畔比較安全,但苻堅認為半渡而擊可主動對決。當秦軍後移時,晉軍渡水突擊。朱序、張天錫等人在秦軍陣後大叫:“前線的秦軍敗了!”,秦軍陣腳大亂,隨後晉軍全力出擊,大敗秦軍。謝玄、謝琰和桓伊率領晉軍七萬,戰勝了苻堅和苻融所統率的前秦十五萬大軍,並陣斬苻融。

肥水之戰戰爭結果

淝水之戰以晉軍的全面勝利告終。

肥水之戰戰爭影響

淝水之戰,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唯有鮮卑慕容垂部的3萬人馬尚完整無損。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不僅如此,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面也隨之解體,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權,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其他貴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國家,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
中國南北分立的局面繼續維持。東晉乘勝北伐,收回黃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謝安去世和前線主帥謝玄退隱而轉為守勢。
此戰的勝利者東晉王朝雖無力恢復全中國的統治權,但卻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淝水之戰也成為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載入軍事史,對後世兵家的戰爭觀念和決戰思想產生着久遠影響。
淝水之戰的結果使東晉王朝的統治得到了穩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機。從長期看,淝水之戰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漢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並且直接影響到了此後隋唐等統一王朝的精神實質,可以説淝水之戰保住了中華文化的核心部分並使之從“五胡亂華”後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機會。

肥水之戰分析評價

肥水之戰前秦的失敗原因

第一,淝水之戰是在苻堅統一北方後的八年進行的。當時,前秦內部統治不穩,更沒有較雄厚的物質基礎,加之苻堅連年征戰,致使人民厭戰,軍隊的士氣不高,缺乏羣眾基礎。正如恩格斯所説,“連年的戰爭會使甚至是最強大的國家精疲力竭”。南征前,太子苻宏曾對苻堅説,東晉是應該伐的,但是,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厲兵積慄,以待暴主”。苻堅本應接受這一意見,繼續恢復、發展北方經濟,以便使本不穩固的軍事行政聯合的統一政權建立在較深厚的基礎上,然後統一全國才有希望。然而,由於驟勝而日益驕傲的苻堅卻不顧主客觀條件,匆匆忙忙地發動攻晉戰爭,徵兵百萬,民兵未經訓練,戰鬥力低,以致於與東晉軍隊局部接觸便使前秦數十萬軍隊全線潰敗。
第二,苻堅用人不擇賢愚,賞罰失明,又是其在淝水之戰中遭到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苻堅寵信投降前秦的少數民族上層分子,忠奸並蓄。在伐晉問題上,他拒絕聽取臣下的一切有益的勸阻,反而聽信懷有野心的慕容垂等人的讒言,一意孤行,“愎諫違謀”,“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這樣就沒能組成一個堅強的團結的領導集團,其兵敗淝水是可以預見的。
第三,苻堅好大喜功,缺乏冷樸的客觀分析,戰前沒有周密的戰略部署,臨戰時又犯了一系列戰術指揮上的錯誤,這也是前秦在淝水之戰中失敗的重要原因。苻堅不顧主客觀條件,只是依仗自己的“有眾百萬,資杖如山”的兵力和“投鞭於江,足斷其流”的軍威,認為征服東晉“若商風之隕秋籜,貿然遠征。他報有僥倖求勝心理,戰略上驕傲輕敵。在其前鋒軍梁成所率五萬人被東晉大將劉牢之全殲於洛澗後,士氣大傷,苻堅為之震動,開始產生了畏晉思想。所以,當他與前鋒軍統帥特融登上壽陽城樓,望見晉軍“部陣齊整,將士精鋭,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憂然有懼色”。於是,苻堅由輕敵變為怕敵,由冒進轉為敗逃,終子落了個“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可悲結局。
第四,雙方交戰的兵力相當,但東晉的北府兵的戰鬥力遠勝於前秦軍。

肥水之戰東晉的勝利原因

1、東晉主戰派謝安等人臨危不亂,堅決抗戰,態度意志堅決。
2、軍隊戰鬥力強,主將有能,指揮若定,將兵上下齊心協力,軍心可用。
3、有淝水天險,佔盡地利,準備充分,發揮己軍之長。
4、戰術得當,利用前秦內部不穩,分化離間前秦內部關係,渙亂其軍心。
5、以智激敵,誘其自亂,然後乘隙掩殺;堅決實施戰略追擊,擴大戰果。
6、在前秦百萬軍隊未集結前大敗前秦,重挫秦軍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