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肥兒丸

(種福堂公選良方)

鎖定
肥兒丸,中醫方劑名。出自《種福堂公選良方》卷四。具有常用可免飲食傷脾之症的功效。主治《文堂集驗方》:面黃肌瘦,食積脾疳,大便不結,疳瀉。
名    稱
肥兒丸
別    名
補養肥兒丸(《仙拈集》卷三)
出    處
《種福堂公選良方》卷四
組    成
山藥、茯苓、白扁豆、五穀蟲、山楂、白芍、麥芽、神曲、當歸、白朮、陳皮、使君子肉、生甘草、胡連
功    用
常用可免飲食傷脾之症
主    治
《文堂集驗方》:面黃肌瘦,食積脾疳,大便不結,疳瀉

肥兒丸組成

山藥(炒)二兩,茯苓、白扁豆(炒)、五穀蟲(淘洗淨,炒)、山楂(炒)、白芍(炒)、麥芽(炒)、神曲(炒)、當歸各一兩五錢,白朮(土炒)、陳皮、使君子肉(煨)各一兩,生甘草七錢,胡連(薑汁炒)七錢。

肥兒丸用法用量

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錢。

肥兒丸功用

常用可免飲食傷脾之症。

肥兒丸主治

《文堂集驗方》:面黃肌瘦,食積脾疳,大便不結,疳瀉。

肥兒丸附方

名稱:肥兒丸
組成:黃連二兩,肉豆蔻一兩,木香(勿見火)一兩,神曲(炒)一兩,麥芽(炒)一兩,使君子一兩,檳榔五錢,川楝子(去核,炒)一兩
用法:上為末,用曲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湯送下
主治:疳積,腹大筋急,色黃體瘦,頭皮光急,毛髮焦稀,腮縮鼻幹,口饞唇白,兩目昏爛,揉鼻持眉,脊聳身黃,鬥牙咬爪,焦渴自汗,尿白糞酸,腹脹腸鳴,癖結潮熱,酷嗜瓜果,或炭或米,或土或布,嗜酸嗜鹹
出處:《醫林纂要》卷九
功用:統治諸疳,殺蟲消熱
名稱:肥兒丸
組成:青皮(醋炒)、陳皮(炒)、蒼朮(鹽水炒)、使君子(炒,去殼)、山藥、前胡各三錢,白朮、半夏(薑汁炒)、宣黃連、當歸、砂仁(炒)各二錢,枳殼三錢,蓮肉、山楂肉(蒸)、神曲(炒)、麥芽(炒)各五錢,胡連八分,人蔘一錢五分
用法:上為末,米糊為丸,如小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
主治:小兒疳病
出處:《同壽錄》卷三
名稱:肥兒丸
組成:白朮、蓮肉、山楂各一兩五錢,白芍、神曲、五穀蟲各五錢,芡實、茯苓各一兩,澤瀉四錢,陳皮四錢,甘草二錢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二錢,空心以米飲送下,少加白糖亦可;若是腹痛,不用蜜丸,可作散,瓷器收貯
主治:小兒肚大青筋,骨瘦毛焦,瀉痢疳熱
出處:《良方合壁》卷下為《仙拈集》卷三“秘傳肥兒丸”之異名見該條
名稱:肥兒丸
組成:芸白朮(土炒)、陳皮(炒).香附(鹽水炒)、厚朴(薑汁炒)、枳實(麩炒)、檳榔、神曲(炒)、麥芽(炒)、澤瀉、菔子(炒)、山楂肉(炒)、白茯苓(蒸)、白芍藥(炒)各四兩,木香(不見火)、甘草(炙)各二兩
主治:小兒瘦弱,食不生肌,肚腹疼痛,內熱蟲積
出處:《衞生鴻寶》卷三即《醫宗説約》卷五“蔣氏肥兒丸”見該條

肥兒丸重要文獻摘要

《信驗方正續編文堂集驗方》:“肥兒丸主治面黃肌瘦,食積脾疳,大便不結,疳瀉等症。山藥二兩炒、茯苓,白扁豆炒,五穀蟲洗淨焙燥,山楂炒、白芍炒、麥芽炒、神曲炒、當歸各一兩五錢,白朮土炒一兩、陳皮一兩,使君子肉煨八錢、胡黃連七錢薑汁炒,生甘草七錢焙,俱研末,用米糊丸,重一錢,白湯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