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肝囊腺瘤

鎖定
肝囊腺瘤是一種罕見的腫瘤性肝囊腫,多發生在40歲以上的女性患者,病因不明。白色人種發病率較高,肝左、右葉發病率相同。一旦確診為肝囊腺瘤應手術切除。
中醫病名
肝囊腺瘤
就診科室
腫瘤內科
常見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與環境因素有關
常見症狀
上腹部包塊、上腹不適、腹痛、腹脹、食慾缺乏及體重減輕
傳染性

肝囊腺瘤病因

病因不明,環境因素亦可能起一定作用。

肝囊腺瘤臨牀表現

1.腫瘤生長緩慢,病史長,發現時囊腫一般已經較大。
2.患者主要表現為上腹部包塊、上腹不適、腹痛、腹脹、食慾缺乏及體重減輕,偶可因腫瘤壓迫膽總管而引起梗阻性黃疸、囊內出血及感染、囊腫破裂等。
3.腹部膨隆,肝大,可觸及肝臟腫塊,腫塊表面平滑,有囊性感,隨呼吸上下移動,多無腹水形成。

肝囊腺瘤檢查

1.實驗室檢查
早期肝功能正常。血清CA19-9可增高,囊液內CA19-9濃度可高於單純性肝囊腫數倍。
2.B超檢查
可探及肝內單一、較大圓形或卵圓形液性暗區,邊緣不規則,部分區域可有實變,可見小腔間隔,其內分隔成多個囊腔,囊內壁有乳頭狀突起,囊壁回聲較強。
3.CT檢查
CT平掃顯示腫瘤區域為低密度區,邊緣清晰,內有分隔,壁內附有單個或多個乳頭狀瘤結節突起,囊腔CT值在+10 HU~+30 HU之間,囊腔大小不等,囊壁厚薄不均。增強掃描見囊壁均勻增強,腫瘤邊界及囊內分隔更為清晰,壁瘤結節亦顯示更清晰。
4.組織病理學檢查
腫瘤界限清楚,屬囊實性。囊內含液體,並有壁結節突向囊腔內。

肝囊腺瘤診斷

根據患者臨牀表現,B超、CT和組織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囊內間隔為本病重要特徵,對此CT敏感性不如超聲,超聲可見薄的間隔,而確診本病仍需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肝囊腺瘤鑑別診斷

1.膽管囊腺癌
囊壁及間隔不規則增厚,可見多髮乳頭狀突起,可見鈣化及出血。
2.肝膿腫
病灶周圍呈不同密度的環形帶,病變呈蜂窩狀改變等。
3.單純性肝囊腫
壁薄、光滑,無分隔。

肝囊腺瘤治療

由於肝囊腺癌幾乎均由肝囊腺瘤惡變而來,所以肝囊腺瘤即使無症狀,也必須完全切除。部分病例病變切除後可復發。手術應採用根治性切除術或規則性肝葉切除術。無法切除者可行放療,或在超聲引導下在腫瘤內反覆穿刺抽出囊內液,並注入化療藥物或無水乙醇,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腫瘤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