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肛癰

鎖定
肛癰,中醫病名。是指直腸周圍間隙發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膿腫。肛癰的發生絕大部分與肛隱窩炎有關,其臨牀特點是發病急驟、肛周劇痛,伴全身高熱,釀膿破潰後易形成瘻管。由於肛癰發生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名稱,如生於肛門旁皮下者,名肛門旁皮下膿腫;生於坐骨直腸窩者,名坐骨直腸窩膿腫;生於骨盆直腸窩者,名骨盆直腸窩膿腫;生於直腸後間隙者,名直腸後間隙膿腫。西醫則稱為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本病若及時治療,預後一般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潰膿後易形成皮下肛瘻或低位瘻。
中文名
肛癰
別    名
髒毒
懸癰
坐馬癰
跨馬癰
常見發病部位
直腸周圍間隙
相關西醫疾病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常見病因
濕熱藴結、熱毒熾盛、陰虛毒戀
多發羣體
多發於青壯年男性
疾病分類
外科—膿腫性疾病
傳染性

肛癰名詞解釋

肛癰是因濕熱藴結、熱毒熾盛、陰虛毒戀而形成的膿腫。肛癰的發生絕大部分與肛隱窩炎有關,其臨牀特點是發病急驟、肛周劇痛,伴全身高熱,釀膿破潰後易形成瘻管。 

肛癰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根據本病臨牀表現及特點,與西醫肛門直腸周圍膿腫基本相同。

肛癰病因

本病病因主要有三方面:一為濕熱藴結,二為熱毒熾盛,三為陰虛毒戀。濕熱之邪藴於肛門,致氣血不暢,鬱而化熱而成病;邪熱內藴,日久不解,致熱勝肉腐而成病;腎陰虛,正氣不足,濕熱內侵,藴結不散,阻礙氣機而氣血瘀滯成病。

肛癰病機

過食辛辣肥甘、醇酒炙煿之品,損傷脾胃,濕熱內生,下注肛門,藴久化熱,熱勝肉腐,發為癰疽;或肺腎陰虛,濕熱痰濁凝聚肛門,鬱久熱勝肉腐,發為本病。

肛癰診查要點

肛癰診斷依據

1.肛門旁皮下膿腫發於肛門周圍的皮下組織內,局部紅腫熱痛明顯,成膿後按之應指,全身症狀較輕。潰膿後易形成皮下肛瘻或低位瘻。
2.坐骨直腸窩膿腫位於坐骨直腸窩內,初起覺肛門部墜脹微痛,逐漸全身惡寒發熱,頭身疼痛,肛門脹痛加劇或跳痛,坐卧不安,患側肛周皮膚微紅腫,肛門指檢患側直腸壁飽滿,壓痛明顯,可有波動感。
3.骨盆直腸間隙膿腫位於提肛肌以上,腹膜反折以下,位置較深,局部症狀不典型,僅覺肛門脹痛,全身惡寒發熱,頭身疼痛。肛周皮膚多無明顯紅腫,肛門指檢患側直腸壁飽滿、壓痛及波動感,潰膿後多形成高位肛瘻。
4.直腸後間隙膿腫部位較深,表現為直腸內墜脹痛,逐漸加重,全身惡寒發熱,頭身疼痛,肛周皮膚無明顯改變,肛門指檢直腸後壁飽滿,壓痛或波動感。

肛癰病證鑑別

肛癰與肛周毛囊炎、癤
肛周毛囊炎、癤病變在肛周皮膚或皮下,多由局部皮膚破損染毒所致,與肛竇炎無直接聯繫,局部紅腫熱痛,肛門指檢無異常發現,潰後不形成肛瘻。

肛癰相關檢查

診斷本病還可依據血常規,若白細胞總數在10*109以上,中性粒細胞大於70%,則提示為肛癰病。

肛癰辯證論治

肛癰治療原則

本病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要原則。濕熱藴結證,應給予清熱利濕解毒;熱毒熾盛證,應給予清熱解毒透膿。陰虛毒戀證,應給予養陰清熱解毒。

肛癰證治分類

1.濕熱藴結證
主證:肛門周圍突然腫痛,逐漸加劇,肛周壓痛或見紅腫,伴惡寒發熱,口乾尿黃;舌紅,苔黃膩,脈數。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
代表方:萆薢滲濕湯合黃連解毒湯加減。
常用藥:萆薢、薏苡仁、丹皮、黃柏、赤苓、澤瀉、通草、滑石。
2.熱毒熾盛證
主證:肛門腫痛劇烈,持續數日,痛如雞啄,難以入寐,肛周紅腫熱痛,按之有應指感,或穿刺時有膿液;惡寒,發熱,口乾,便秘,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脈弦滑。
治法:清熱解毒透膿。
代表方:透膿散加減。
常用藥:黃芪、山甲、川芎、當歸、皂角。
3.陰虛毒戀證
主證:肛門腫痛,日久不消,皮色暗紅,成膿時間長,潰膿稀薄,瘡口難斂;伴午後潮熱,心煩口乾;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解毒。
代表方:青蒿鱉甲湯合三妙丸加減。
常用藥:青蒿、鱉甲、細生地、,知母、丹皮。

肛癰其他療法

肛癰外治法

(1)初起實證,用如意金黃膏(散)外敷,位置較深者可用如意金黃散調糊灌腸。虛證,用沖和膏或陽和解凝膏外敷。
(2)成膿宜切開排膿,根據膿腫位置的深淺和病情緩急選擇手術方法。
(3)潰後先用紅油膏,後用生肌玉紅膏或生肌白玉膏紗條引流。日久成瘻者,按肛瘻處理。

肛癰手術方法

(1)一次性切開療法適用於淺部膿腫。
(2)切口開加掛線療法適用於高位膿腫。
(3)單純切開引流適用於體質虛弱或不願住院治療的深部膿腫。

肛癰轉歸預後

本病若早期診斷,正氣較強,病情輕者,及時治療,預後一般良好。但若病情較重,正氣虛弱,也有部分患者潰膿後易形成皮下肛瘻或低位瘻。

肛癰預防調護

1. 保持肛門清潔及大便通暢。
2. 少食辛辣、肥甘、炙煿之品。
3. 積極治療相關病變,如肛竇炎、直腸炎等。
4. 患病後儘早治療,防止病變範圍擴大。
[1] 
參考資料
  • 1.    李曰慶.《中醫外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7月1日 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