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肘喙鈎蚊

鎖定
肘喙鈎蚊,Malaya genurostris (Leicester,1908),蚊科鈎蚊屬的一種昆蟲。
中文名
肘喙鈎蚊
拉丁學名
Malaya genurostris (Leicester,1908)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雙翅目
亞    目
長角亞目
蚊科
亞    科
庫蚊亞科
鈎蚊屬
肘喙鈎蚊

肘喙鈎蚊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唇基黃白色並具銀霜;眶間區有一條銀白鱗縱線;喙短,大部黃色但膨大部棕色;腹節Ⅳ背板有較大的銀白側斑;幼蟲頭毛4, 7-C分2-3枝,5, 6-C可不分枝;櫛齒約40個排成一齒區;腹毛2-Ⅹ分5-6枝。
形態描述
雌蚊胸背具紫藍色寬鱗中縱條的小型蚊。頭:頭頂正中、眶間區及兩頰覆以銀白色寬鱗;眶間後區的銀白寬鱗形成三角斑,有時此斑帶藍色或紫色光澤,並向眼後延伸形成眶白線;頭頂其他部分和後頭着深棕色寬鱗。喙相當短,大部黃色但膨大部棕色,肘狀而上翹,唇瓣具4根長鈎狀毛。唇基黃白色並具銀霜,三角形,端尖,長約為基寬的2倍。觸鬚淡黃色,比唇基略長。觸角棕色。胸:前胸前背片具藍色或紫藍色光澤的銀白鱗簇;後背片覆以黃色光澤的鱗片。中胸盾片深棕,覆蓋棕色窄彎鱗,有一條由紫藍色且有全屬光澤的正中寬鱗縱條,自前突部伸達翅基水平;小盾片中葉具銀白寬鱗;後背片深棕。中胸側板除腹側板下部及後側片後緣外密被銀白寬鱗。翅:翅鱗暗褐色。縱脈6短,約終止於略超過縱脈與分叉處水平,前叉室長於後叉室。足:大部深棕具黃色光澤。股節腹緣色較淡。後足跗節1略長於脛節。腹:背板棕黑色,節Ⅰ,Ⅱ和節Ⅳ-Ⅵ兩側具大的銀白鱗斑,尤以節Ⅳ明顯。節Ⅶ幾乎全為銀白色。腹板銀色且具黃色光澤。
雄蚊觸鬚短,一般特徵似雌蚊。區別如下:喙僅在膨大部的端部色深。中胸盾片的中縱條較不明顯。尾器:腹節Ⅸ側葉各有8-12根排列不整齊的細長毛。抱肢基節短寬,亞端內緣有4-5根長鬃,背基內葉有3-4根強端鬃;抱肢端節中度長,端半有小毛,指爪端尖。載肛突端部有2個骨化齒突;陽莖端側緣有小齒。
幼蟲頭:觸角短,稍彎,光滑;觸角毛1-A單枝,位於近幹端1/4處;2, 3-A端位,細短,不分枝。頭毛1-C粗長,端尖。4-C分2-3細枝,位於近唇基前緣;5-C通常分2-3枝或不分枝,位於4-C後內,相距遠;6-C常不分枝,偶分2枝,位於4-C外側;7-C分2-3枝,位於近觸角基。頦短扁,中齒每側約有12個側齒。胸:前胸毛1,2-P細短單枝;3-P常分2枝;4-C短小,樹叢狀;5, 6-P各分15-18枝;7-P長單枝;14-P短小單枝。中、後胸側毛髮達。腹:腹毛6-Ⅰ、Ⅱ各分7-8長芒枝。7-Ⅰ分2芒枝。腹節Ⅷ櫛齒約40個,排成一齒區,每個櫛齒繸狀。呼吸管較細長。指數4-5,自基部向端部漸變細;1-S位於近管基1/3處,分3-4簡單枝,其長度明顯超過着生處管徑;2-S粗短,鈎狀;在背側位和側位尚有一些分枝或不分枝的附加毛,腹側後位另有一列不分枝的附加毛;梳齒數目不定,排列不規則,每個梳齒具側刺和端繸。腹節Ⅹ尾鞍完整,側後緣有小刺。腹毛1-Ⅹ分不等長的3-4枝,2-Ⅹ分5-6枝,3-Ⅹ單長枝,4-Ⅹ1對,通常單枝,偶分2枝。肛鰓約為腹節Ⅹ長的2倍,端圓。 [1] 

肘喙鈎蚊生活習性

幼蟲主要孳生於天南星科和鳳梨科植物的葉腋積水, 成蚊棲息於孳生處附近的灌木、草叢中

肘喙鈎蚊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
湖南, 福建, 台灣, 廣東, 海南, 廣西, 雲南, 西藏
國外分佈:
馬來西亞, 印度, 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馬爾代夫羣島, 印度尼西亞, 新加坡, 菲律賓, 日本, 澳大利亞, 巴布亞新幾內亞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