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肖鐵肩

鎖定
肖鐵肩,1947年生,男,湖南漣源人,中南大學政治學院教授,政治學、歷史學學科碩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學科博士生導師,湖南省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黨建學會、毛澤東思想研究會、政治學會理事。
中文名
肖鐵肩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47年
畢業院校
湘潭大學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湖南漣源

肖鐵肩個人經歷

1969-1975年,高中畢業後在北京衞戌區警衞第一師當兵;1975-1978年,在家鄉務農、從教(初中)、務工(建築工人),是確確實實的工農兵;1978-2000年,考入湘潭大學中共黨史專業,本科畢業後留校執教。曾在中國人民大學師從我國著名現代史、政治思想史專家彭明先生,獲法學碩士學位。2000年調入中南大學,工作至今。在大學從教已28年,1996年晉升為教授,開設《黨建理論與黨的建設》、《中國政黨史》、《中國近代政治思想》、《中國近代政治制度》等課程。1994年開始指導碩士生,現在招收馬克思主義理論原理博士生,已培養研究生17屆40餘名。

肖鐵肩科研成果

學術成果
從事中國特色社會思想、政黨理論及黨的建設、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説中國化等的研究。先後主持湖南省政府、湖南省教委課題3項,參與國家課題1項、湖南省政府課題4項、校級課題3項;出版個人專著有:
《工人階級政黨論》、《領袖心中的上帝-毛澤東的人民觀》、《孫中山政黨思想研究》、《彭德懷和他的父老鄉親》、《彭德懷軍事思想研究》、《毛澤東鄧小平社會思想研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合撰專著及參編教材等11部,
在《中共黨史研究》、《毛澤東思想研究》、《求索》、《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湖南大學學報(社科版)》、《中南大學學報(社科版)》、中央黨校《理論動態》、《廣州大學學報》、《湖南日報》、民革中央《團結》雜誌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30餘篇;其中CSSCI索引6篇,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全文複印12篇,新華文摘論點1篇錄目2篇。著作《青年毛澤東和他的湘籍師友》、論文《論鄧小平的中國特色觀》獲湖南省政府社科優秀成果優秀獎2項,論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的農村税費政策》獲全國中共黨史黨建優秀論文張靜如基金獎一項,還獲市級社科優秀成果獎1項,獲校級社科優秀成果獎3項,還有兩篇論文分獲省黨史學會優秀獎、省社科聯三等獎。專著《工人階級政黨論》、《領袖心中的上帝》《孫中山政黨思想研究》《彭德懷和他的父老鄉親》《毛澤東鄧小平社會思想研究》及一些論文曾得到學界的好評。
主要著作介紹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
(1)《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肖鐵肩著,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本書以理論發展的歷史為經,以黨的建設的實際為緯,從理論到實踐,從黨的建設某一領域到黨的綜合性建設,從社會條件到時代背景,對現實生活中黨建的部分敏感問題、焦點問題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視角和見解。
(2)《毛澤東鄧小平社會思想研究》(肖鐵肩著,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本書對毛澤東鄧小平社會思想進行了研究,包括關於中國近代社會的性質、結構和階級的理論;關於中國社會變遷、發展階段及其目標的理論;關於社會調查研究的活動和思想等內容。
(3)《彭德懷和他的父老鄉親》(肖鐵肩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版)。
彭德懷與毛澤東同為湖南湘潭人。他的家鄉烏石離韶山僅數十公里。彭德懷從小在這裏砍柴、放牛,當學徒,做窯工,練就了鋼筋鐵骨,目睹舊社會的黑暗,聽太平天國起義的故事,在心裏埋下了仇恨和反抗的種子;他的兩個弟弟在家鄉開展革命工作,被反動派殘酷殺害,血染故土;原配妻子和侄兒、侄女被反動派追殺,四處躲藏。解放後,他曾兩次回故鄉調查研究,於是產生了廬山的爭論和“八萬言書”。多次遭難,父老鄉親予以無私援助和真誠慰藉;偉人長逝,家鄉人民永遠緬懷和追思。本書通過珍貴翔實的第一手資料,以生動筆調再現一代將領的故事和歷史。

肖鐵肩教學課程

從事中共黨史專業教學 20餘年,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中共黨史》、《中國近代政黨史》、《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説》、《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等多門課程。

肖鐵肩學術反響

20多年來學者主要在研究政黨理論及黨的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對相關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尤其對於中國共產黨的政黨文化有原創性研究。黨建專著《工人階級政黨論》,由湖南出版社1994年出版。該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注重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蘇聯、東歐劇變以後,對工人階級政黨的建設、領導、執政問題作了冷靜、嚴肅的思考,在學界首次提出,黨的建設除了有組織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還有政治建設,並劃出了政治建設的範圍,論證了關於黨的領導的觀念的更新問題。該書得到著名政治學教授陳宗瑜的好評(見《湘潭大學學報》1995年第1期);《中共黨史通信》(1995年2月10日)發表寒曉的“簡評”也予以較高的評價。該書被評為湘大優秀教材,供中共黨史專業本科生使用。至2009年發表的黨建理論系列論文中,主要有《毛澤東黨風建設的基本思路》《從馬克思到毛澤東到列寧:建黨思想縱向比較》《論黨的自身建設的基本綱領》《一黨領導多黨合作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從廬山會議看處理黨內人際關係的教訓》《實踐三個“代表”,優化黨的基礎》《社會轉型與黨建模式之縱向考察》《論我國政黨制度在世界政黨制度中的歸類》《改革開放前的中國社會與中國共產黨的建設》《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淺析》《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論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社會化的實現途徑》《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研究現狀及其反思》《建國後黨建目標模式的探索與提升》等,在學界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其學術上的創新之處在於:1.歸納出黨建理論的目標模式,馬克思的是理想型黨,第二國際的是議會型黨,列寧的是軍隊型黨,毛澤東的是戰鬥隊型黨;2.探討了社會狀態與黨的建設的關係、社會轉型對黨建模式的影響,我們曾經建設了一個什麼樣的黨,現在需要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提出中國共產黨需要從改革開放前的封閉內鬥型黨向開放務實型黨轉變:3.對我國的政黨制度與外國的政黨制度進行了比較,歸納出一個新的類型,稱之為“一黨領導多黨合作制”。既不同於一些西方國家的“多黨(或兩黨)制”,也不同於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一黨制”,還不同於前蘇聯等國的“一黨領導制”.指出這是我國的政黨制度創新,具有世界意義,我們完全不必拿別國原有模式來套我國的政黨制度。4.依據“政黨文化”的一般概念,在學界最早對“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具體概念進行了界定,從政治文化和組織文化結合的角度分析了其內涵,認為它應包括意識形態、制度規範和外部標識等三類要素;並論述了其功能,除了學界已經論及的政黨文化的一般功能,學者還特意指出,作為代表最廣大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既是先鋒隊又是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其政黨文化作為政治文化的一種,在中國是一種先進文化,引領着社會文化的前進方向。這在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政黨的魂靈》(趙理富著)中得到肯定。另外,學者在黨史人物思想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的成績,有較高水平的成果發表。

肖鐵肩研究方向

政黨政治學、中共黨史、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黨的建設。
所在碩士點:中共黨史、政治學理論
所在博士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