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肎,漢語漢字,拼音是kěn,古同“”。
中文名
拼    音
kěn
部    首
五    筆
PEF
倉    頡
BB
鄭    碼
WWQ
筆    順
丶フ丨フ一一
總筆畫
8筆
統一碼
808E
注    音
ㄎㄣˇ
結    構
上下
四    角
37227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kěn(ㄎㄣˇ)
1、古同“”。
UNICODE
肎字UNICODE編碼U+808E,10進制: 32910,UTF-32: 0000808E,UTF-8: E8 82 8E。
肎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肎【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2畫 [2] 
《唐韻》苦等切,坑上聲。《説文》骨閒肉也。《玉篇》今作肯。
又《集韻》可亥切,音愷。《字林》著骨肉也。 [3]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
肎【卷四】【肉部】
骨閒肉肎肎箸也。從肉,從冎省。一曰骨無肉也。,古文肎。苦等切
説文解字注
(肎)骨閒肉肎肎箸也。肎肎、附箸難解之皃。莊子説庖丁解牛曰。技經肯綮之未嘗。肯、崔引此解釋之。綮音罄。司馬雲。猶結處也。按肎之言可也。故心所願曰肎。得其窾郤曰中肎。引伸之義也。從肉。從冎省。冎者、剔肉置其骨也。肎肎相箸。有待於剔。故從冎。陸德明引説文、字林皆口乃反。唐韻苦等切。按肎等二字古音同在一部。故皆在海韻。音轉入六部。乃在抍等韻也。?作肯。一曰骨無肉也。此別一義。
古文肎。 [1] 

音韻方言

上古音系 [1] 
字頭
聲符
韻部
對應廣韻小韻
擬音
註解
kʰɯːŋʔ
同肯
廣韻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調
韻系
韻攝
廣韻目次
高本漢
王力
李榮
邵榮芬
鄭張尚芳
潘悟雲
蒲立本
推導現代漢語
古韻羅馬字
有女羅馬字
註解
苦等
登開
dn
上聲
一等
開口
上四十三等
kʰəŋ
kʰəŋ
kʰəŋ
kʰəŋ
kʰəŋ
kʰəŋ
kʰəŋ
keng3
khongx
qonk
上同
洪武正韻牋
字頭
小韻
反切
韻目
韻部
聲調
苦等
十八梗
上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