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病名
- 肌萎縮側索硬化
- 外文名
-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 別 名
-
運動神經元病
夏科病
盧伽雷病
- 別 名
- 漸凍人
- 就診科室
- 神經科、皮膚科
- 多發羣體
- 40~50歲男性
- 常見病因
- 不明,可能與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
- 常見症狀
- 早期僅無力、肉跳、易疲勞,可吞嚥,講話困難
肌萎縮側索硬化病因
編輯3.神經生長因子缺乏,使神經細胞無法持續生長、發育。
肌萎縮側索硬化臨牀表現
編輯依臨牀症狀大致可分為兩型:
1.肢體起病型
症狀首先是四肢肌肉進行性萎縮、無力,最後才產生呼吸衰竭。
2.延髓起病型
先期出現吞嚥、講話困難,很快進展為呼吸衰竭。
肌萎縮側索硬化檢查
編輯肌萎縮側索硬化診斷
編輯診斷過程的第一個重要步驟,就是由神經科醫生進行的臨牀接診。進行包括詳細的現病史,家庭史,工作和環境接觸史的採集。接診過程中,神經科醫生將尋找肌萎縮側索硬化的典型表現:
(1)檢查要評估咀嚼和吞嚥的肌肉力量,包括口腔、舌及咽喉肌。
(5)神經科醫生還將詢問如疼痛,感覺喪失或錐體外系問題。
2.輔助檢查
(1)磁共振成像(MRI) 是一種無痛、非侵入性的檢查,能非常詳細提供脊髓和環繞、保護脊髓的骨骼及結締組織的結構。將有助於除外對脊髓或主要神經的壓迫(如突出的椎間盤)、多發性硬化、骨腫瘤壓迫神經等異常、脊髓或腦中風。
(2)肌電圖(EMG) 是診斷過程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該檢查有時不舒服,但有必要完成。第一部分通過小型電極在特定部位發送刺激經過所檢測的神經,在另一部位接受信號。根據所需時間測定傳導速度以判斷是否有神經損傷。第二部分測試選定肌肉的電活動。通過很細的針插入到選定的肌肉,並用它來“聽”這些肌肉的電活動模式。
(3)血液、尿液和其他檢查 驗血是為了篩查其他疾病,有些疾病症狀類似肌萎縮側索硬化早期跡象。這些檢查包括甲狀腺或甲狀旁腺疾病、維生素B12缺乏、艾滋病毒感染、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某些類型的癌症。肌酸激酶(CK)是肌肉受傷或死亡釋放的酶,也常檢查。其他還包括自身免疫抗體、抗-GM1抗體檢測,尋找可能與某些癌症有關的血液標誌物。根據患者工作和環境,也可能做重金屬檢測。如果家庭裏其他成員患肌萎縮側索硬化應該做肌萎縮側索硬化基因檢測。有時可能需要腰穿。有些患者除無力外,有疼痛或肌酸磷酸激酶(CK)非常高的表現,可能需要肌肉活檢。
3.診斷
這些檢查完成後,有經驗的神經科大夫就可以判斷患者是否為肌萎縮側索硬化。有時確診所需要的症狀和檢查結果並非都異常(尤其是在疾病的最早階段)。在這種情況下,神經科大夫會檢查建議隨診,3個月後重復體檢和肌電圖。
肌萎縮側索硬化治療
編輯儘早地做出診斷和鑑別診斷,儘早地給予神經保護和支持治療,如力如太及其他藥物,堅持定期隨訪。
1.一般療法
支持療法:對症治療,適當鍛鍊。如注意呼吸道、消化道的功能。若口水多,可給予少量抗阻胺藥;若痰多,可給予霧化吸入及化痰藥;如出現情緒低落,給予抗抑鬱治療等。此外,還要多翻身以防止壓瘡發生。如進食障礙,給予鼻飼或經皮胃造瘻(PEG)。
2.特殊療法
目前國際承認、且唯一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監督局(FDA)批准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的藥物為力如太(Rilutek),並且一定要儘早使用。
3.呼吸治療
4.研究進展
目前國際上正嘗試以神經營養因子、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維生素C以及肌酸、CoQ10等與力如太聯合應用,以對肌萎縮側索硬化進行保護性治療。但上述治療還有待於臨牀試驗的證實。此外,科學家們也正在進行有關本病基因治療的實驗研究。
[3-5]
2022年7月,在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公司英矽智能、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哈佛大學附屬馬薩諸塞綜合醫院、中國清華大學等機構合作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名為“PandaOmics”的人工智能生物靶點發現平台分析了來自多個公共數據集的大量中樞神經系統樣本轉錄組數據,以及大量“漸凍症”患者運動神經元樣本的轉錄組和蛋白組數據。
[6]
人工智能通過分析這些與“漸凍症”疾病進展有關的大數據,從中確定了17個高置信度靶點和11個全新治療靶點。研究人員隨後在模擬“漸凍症”患者情況的果蠅模型中進行驗證,證實在上述28個靶點中,有18個靶點可減緩神經退行性症狀。
2022年9月(報道時間),美國西達賽奈醫學中心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幹細胞和基因聯合療法,可潛在地保護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患者脊髓中的患病運動神經元。研究團隊證實了聯合治療的實施對人類是安全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醫學》雜誌上。
[7]
- 參考資料
-
- 1. 解讀與“肌萎縮側索硬化”相關的各種疾病名稱 .百科名醫網.2014-08-21[引用日期2014-08-21]
- 2. 關於公佈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的通知 .醫政醫管局[引用日期2018-06-11]
- 3. 李曉光.《肌萎縮側索硬化手冊》.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3-05-01:1-256
- 4. 運動神經元疾病是怎麼回事? .百科名醫網.2011-05-30[引用日期2014-08-21]
- 5. “運動神經元疾病”出生前做出評估已不再神奇 .百科名醫網.2011-05-30[引用日期2014-08-21]
- 6. 新進展!國際研究團隊發現“漸凍症”治療新靶點 .新華社[引用日期2022-07-05]
- 7. 總編輯圈點|幹細胞療法+基因療法,漸凍症聯合療法安全性獲證實-中國科技網 .其他.2022-09-07
-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27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巴塞罗那的r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