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肌上皮細胞

鎖定
肌上皮細胞(Myoepithelium,Myoepithelial Cell)位於腺泡和小導管的腺上皮與基膜之間。通常每個腺泡有一個肌上皮細胞。也可以有二三個 [1-2] 
中文名
肌上皮細胞
外文名
Myoepithelium, Myoepithelial Cell
領    域
生命科學
學    科
生物學
專    業
細胞學
相關技術
顯微鏡,免疫細胞化學
分    佈
大唾液腺、汗腺、乳腺

肌上皮細胞特徵

常規切片中,肌上皮細胞難以辨認。若新鮮腺組織經過鋨酸處理,則肌上皮細胞清晰可見。其胞漿內含有活性很強的ATP酶和鹼性磷酸酶。故針對此酶的組織化學染色可見肌上皮細胞的典型形態 [3]  。光鏡下,細胞體小,形態扁平,發出4~8支分支狀突起,該突起呈放射狀包繞着腺泡表面,形似籃子,故又稱籃細胞(basketcell)。其胞核較大呈扁圓形,幾乎佔據整個細胞。電鏡下,僅見散在分佈的線粒體與粗麪內質網,高爾基複合體通常位於核周部分,微吞噬小泡位於胞漿膜內側,有時可見脂滴。在細胞突起內充滿着縱形排列的細絲,直徑約6~10nm,常聚合成緻密小體,此結構與平滑肌細胞相類似稱肌微絲 [2] 

肌上皮細胞來源與功能

免疫熒光、免疫組織化學研究證實肌上皮細胞內含肌動蛋白肌球蛋白,刺激肌上皮細胞胞可使導管內壓力發生變化等,均提示肌上皮細胞有收縮功能,協助腺泡或導管排出分泌物。又因該細胞位於腺上皮細胞基膜之間,借橋粒與腺上皮細胞相連接,細胞內含角蛋白等上皮細胞的特徵性結構與免疫組織化學反應,提示其可能為上皮性來源。有學者認為涎腺肌上皮細胞來自於原始多潛能涎腺導管細胞 [1] 

肌上皮細胞分佈情況

腺泡及閏管的外表面,公認有肌上皮細胞存在。紋管外周是否有肌上皮細胞,則意見不一。Dardick等研究表明,紋管特別是其小葉內部分,可見其周圍有肌上皮細胞圍繞。Chaudhry指出,紋管的肌上皮細胞與腺泡閏管系統相比,數量少,體積小,形態有所不同,但其與腺上皮之間的關係密切,超微結構形態相似。多數學者認為,特別是接近閏管的一段紋管,確有肌上皮細胞存在 [1] 
參考資料
  • 1.    Agnes Bánkfalvi, Andreas Ludwig, Bettina de-Hesselle.Different 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the glandular and myoepithelial lineages in benign proliferative and early malignant breast diseases:Modern Pathology,2004:1051-1061
  • 2.    萊斯利.加特納、詹姆斯.西亞特、 史小林.組織學彩色圖譜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 3.    蔡文琴.肌上皮細胞:人民衞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