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聽花堂詩語

鎖定
《聽花堂詩語》是2013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秋萍。
中文名
聽花堂詩語
作    者
胡秋萍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3年12月1日
頁    數
437 頁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534775062
語    種
簡體中文

聽花堂詩語內容簡介

《聽花堂詩語(套裝共2冊)》內容簡介:胡秋萍女士是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在四十餘年的硯邊磨礪中,喜歡用詩詞、散文來記述和表達她對書法藝術的體悟和探索。她以器載道,以藝修行,以宗教式的執着情懷錶達着她對藝術的虔誠朝聖。在通往藝術殿堂的漫漫路上,她善於從身邊的山水花草中感受天地萬物的博大,體證生命成長的艱辛,感悟水韻墨痕營造的詩情和生命意象。《聽花堂詩語(套裝共2冊)》收入了胡秋萍創作的詩詞160首,散文隨筆及訪談40餘篇,集中地體現了她詩詞、書法、散文等多方面的才情。

聽花堂詩語圖書目錄

詩詞
齋號記
乙酉春遣懷
無題
深秋遊禹王台見先師遺作
青龍峽黃櫨
松花
觀服裝秀
看竹海登忘憂谷
中秋憶先師寄師母
月夜習書
登鎮江芙蓉樓
窗外布穀
龍華寺賞牡丹
登蓮花峯憶文天祥
弔文天祥
千年榔榆
深夜習書
讀孟會祥先生“三大行書”文有感
別蘭亭
習書偶得
讀楊逸明先生《軒轅廟放歌》有感
磨硯
習書有感
遊圓明園即景
夜吟
無題
辛巳春日課
遊武功山
讀王鐸書法有感
五十抒懷
中秋即景
隨中外著名書法家河南採風
遊小浪底水庫
雜感
雨中磧口憑眺
戌子夏新疆行四首
温盤峪即景
未名湖
觀崑曲《牡丹亭》
雅聚揮毫
習書
無題
讀《弘一法師傳》有感
登金山寺懷白娘子
悼屈子
送單瑩友赴美國留學
讀許宏泉畫竹集
水雲澗品茶
戊寅春遊浮戲山
戲墨有感
頌成吉思汗
春日登老君山
謁劉郎醒酒台
奧運會火炬傳遞城市而作
赴詩會遊三疊泉
與眾吟友泛舟鄱陽湖上
春柳
春日登三皇寨
中秋遙寄
望月
遷安揮毫
庚辰春與妹惠萍及家人遊三峽
致靜心茶藝女
習書偶得
壬辰秋與夏寒明玉紅訪合歡林
讀《吳昌碩繪畫藝術》
贈女友
月夜
習書有感
小徑探月
丁丑春遊千島湖即景
讀林散之詩有感,步其韻
暑中習書感懷
題印
秋夜
讀王鐸詩書有感
詠梅
赴詩會
為炎黃女子詩書畫聯誼會成立而作
登武當山
品江團魚
春日寄情
遊東山
無題
老君山奇樹
深夜習書
文竹
己丑驚蟄雨水
無題
悼父親
與道友遊清明上河園
問月
泛舟沱江
遊温宿峽谷
雨中與友人賞小園
己卯夏望江樓謁薛濤塑像
清明大覺寺訪玉蘭
遊圓明園見殘垣斷壁
赴龍門、關林、函谷關、文峯塔採風作聯
雨中登靈山
謝師宴有感
讀周祥林先生為吾做書評
《春夏秋冬……》有感
“鏡泊情”書展有感
觀海
秋月
讀《上官婉兒傳》有感
赴詩會
無題
無題
雨夜有感
讀謝瑞階先生書畫集有感
遊鳴春谷
生日抒懷
茶房靜坐
賞鈞瓷
乙酉夜宿蒙古包
遊蛾眉山
遊牡丹江三道關小黃山
登黃鶴樓
友人雅聚
讀《陳寅恪最後二十年》
讀髡殘生平有感
登九華山謁回香寺
讀鍾銀蘭《論畫僧八大山人》
秋遊宋慶齡故居
懷鄉
遊欒川生態區
月夜重讀家書
遊黃龍洞
謁青藤書屋
遊沈園
赴蘭亭書法節
己丑五月抒懷
贈奧運田徑萬米冠軍王軍霞
懷故友
無題
玉女池
步沈鵬先生韻
返故園
夜吟
謁王羲之墓
觀王鐸書法有感
遊鎮江南山碧榆園
讀蘇東坡《前赤壁賦》
借書房習書
觀王鐸書法
遊蓬萊見香客叩首
書友聚會
深夜臨書
登青龍峽
天台山國清寺謁隋梅
中國國家畫院三十週年院慶
中國共產黨建黨八十週年生日感懷
辛卯冬月編聽花堂詩
散文
一花一草
聽花
太陽花
黃河落日
雪花是上天淚水的凝結
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一足一跡
濕地
風雪歷險
雲雪山與雲湖
謁張載祠
雨中謁王陽明故居
冰天謁飲冰室
土樓——現實中的神話
純淨的棲息地
子夜賞月
煙雨江南行
觀螢火蟲
賞大堡礁
一點一畫
字在自在
獲獎與創作
雪中日課
草書:精神的逍遙遊
多元的時代產生多元的藝術
乘物遊心樂此不疲
誤區
創作手記
一憶一念
一面之緣
一如天地之自然
關注生命
雨後隨想
日子
永遠的記憶
生如秋水
布衣宅女
天上人間的家書
想起兒時
兒子長大了
一問一答
乘物遊心
知足,知不足
關於王鐸書法答《青少年書法》雜誌問
答《中國書畫博覽》記者問
胡秋萍答“中國書法網”網友問
筆下春秋夢裏故鄉
萍水相逢秋韻深遠
《書法報》榜書大家談(筆談)
《書法報》手卷書法大家談(筆談)
《書法報》手札大家談(筆談)
《書法報》條幅大家談(筆談)
《書法報》“談藝錄”(筆談)
才情與氣質一體,書法共詩文齊現
她從黃河岸邊走來
《書法導報》關於草書的現狀、創作問題談
後記 [1] 

聽花堂詩語作者簡介

胡秋萍女士是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客座教授,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詩詞協會副會長。

聽花堂詩語

在當今這個社會轉型、思想觀念雜陳、學術失範、藝術浮躁的時代,人們最缺失的是純真,因而最需要的也是純真。純真需要摒棄功利,需要靜下心來,心無旁騖,傾注心血,默默地用生命去澆灌藝術之花,遑論生前身後,古今中外留在人們記憶中的藝術家無不如此,其例毋庸贅舉。人們注意到,時下已有相當一部分藝術家不媚時俗,不假諛辭,在思考、探索或實踐着純真的藝術創作之路,秋萍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2] 

聽花堂詩語名家鑑賞

本書分上、下兩冊,在上冊中,胡秋萍老師把30年的詩詞作品自選了156首,用書法的形式進行了再創作,有的是草稿的形式,有的是尺幅小品,有的是鴻篇鉅製,楷、行、隸、草諸體兼備,各具特色,使讀者在讀詩誦詞之餘,更加深對書法作品的理解。以詩詞與書法合璧的形式展現了作者作為一個書法家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
下冊是散文及一部分遊記,胡秋萍老師記述了自己走進自然,得山水之靈氣,與大自然共同呼吸吐納的所感、所思與所得。她還靜讀佛經,尋找摒棄雜念的心境和書寫與內心對應雙暢的感受。登山臨水,人們更多地是慨嘆宇宙的永恆,時間的易逝,生命的短暫,功業的未就,因而多“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台歌》),惜韶華易逝,生命不再。以散文和自畫花草插圖的形式表現了女性特有的敏感和觀察力。
作品文筆細膩、純粹、空靈並富有哲性,文圖搭配相得益彰。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