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聽琴圖

(陳洪綬創作畫作)

鎖定
《聽琴圖》是明末畫家陳洪綬創作的一幅絹本水墨設色畫作,現收藏於中國美術館。
該作品描繪了三名雅士圍坐彈琴和聽琴的情景,畫作筆墨流暢,設色古撲雅拙,人物造型雅緻,比例協調,衣紋平行盤旋,且一筆勾成,毫無鬆懈。石頭尤有特色,可謂似拳成堆,盤結多層,奇秀堅硬。 [1] 
中文名
聽琴圖
作    者
陳洪綬
創作年代
明末
規    格
100.5×52.7cm
材    質
絹本
現收藏地
中國美術館
畫作類型
水墨畫

聽琴圖畫作內容

聽琴圖 聽琴圖
畫中三人圍坐石桌,成三角佈局,左前一位背對觀者,似俯身撥阮;右側紅衣人物挺身側坐於塊石之上,一手撫琴,一手捋須,若有所悟;最後一位支臂斜倚,雙目直視桌上盛開瓶荷,瞭然無所掛礙。 [2] 

聽琴圖創作背景

該作署款“老遲洪綬畫於吳山”,當是陳洪綬在清軍入關之後的晚年作品,因其甲申(1644)後自稱老遲、悔遲、雲門僧等。 [2] 

聽琴圖藝術鑑賞

局部圖
局部圖(3張)
該畫以文人雅士彈琴、聽琴為題材,以誇張變形的手法描繪了文人雅士的狂放性情。該畫將極度的痛苦和憤懣積澱,轉化於平淡、高古、靜穆的描繪之中。人物形象多處理為大頭小身體的“偉岸軀幹”,面部表情平淡木然,在高度的提煉與概括中,既重視形體的誇張變形,又強調神情傳達的深涵含蓄。此作幾乎全以線勾,淡施墨色,線條已是清圓細勁一路,愈見古樸敦厚,細勁而遒逸。 [2] 

聽琴圖重要展覽

2009年7月16日—8月29日,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藏品聯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中國美術館與故宮博物院主辦。展覽展出了112件明清繪畫精品,故宮博物院精選60件,中國美術館精選52件,其中陳洪綬《聽琴圖》在此次展覽中展出。 [3] 

聽琴圖作者簡介

陳洪綬(1597-1652),字章侯,號老蓮、悔遲,諸暨(今屬浙江省)人。早年受業於著名學者劉宗周、黃道周門下,後曾到北京為國子監生,授中書舍人,供奉內廷,不久即離京南歸。明朝滅亡後,為躲避清兵,一度在紹興雲門寺出家為僧,自號悔遲,亦號老遲。後在杭州以賣畫為生。工詩,擅畫,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精。其畫初受藍瑛影響,後廣泛臨學古人,並大膽突破創新,所作人物、花鳥形象古拙,擅用誇張變形手法,為晚明變形主義繪畫大師。與崔子忠齊名於南北,世稱“南陳北崔”。其畫風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著《寶綸堂集》。 [2] 
參考資料
  • 1.    王濱蜀編著;霍大清攝影,四川大學博物館藏品集萃 書畫卷,四川大學出版社,2015.05,第65頁
  • 2.    聽琴圖  .中國美術館[引用日期2018-10-30]
  • 3.    《北京文化藝術年鑑》編輯部編,北京文化藝術年鑑2009,方誌出版社,2010.03,第1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