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

(2014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是2014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葛玉輝、宋志強。 [1-2] 
中文名
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
作    者
葛玉輝
宋志強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年12月01日
定    價
36 元
ISBN
9787302360056

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四篇,共九章,從九個方面的熱點問題入手,對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進行了全面分析和系統闡述,並提供了豐富的圖表、案例和測試,以及一系列操作性很強的工具,以期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導,幫助讀者進行科學、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確定職業目標和職業開發戰略,掌握職業生涯管理過程中的各種關鍵因素與方法。 [1] 

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圖書目錄

第一篇基礎理論篇
第一章職業生涯規劃管理概述 2
第一節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概念 3
一、職業的定義 3
二、職業的類型 3
三、職業生涯 6
四、職業生涯規劃管理 8
第二節 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內容和意義 11
一、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內容 11
二、組織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內容 12
三、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意義 13
第三節 職業生涯規劃管理中的角色與任務 14
一、職業生涯規劃管理中的角色 14
二、職業生涯規劃中個人與組織的作用 19
三、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任務 21
第四節 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原則 21
一、職業選擇的原則 22
二、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原則 22
第五節 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特徵和流程 23
一、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特徵 23
二、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流程 24
第六節 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研究方法 25
二、實證法 25
五、歸納演繹法 26
六、問卷調查法 26
七、訪談法 26
本章小結 27
思考與練習 27
案例分析 27
第二章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基本理論 34
第一節 職業選擇理論 35
一、佛隆的擇業動機理論 35
二、霍蘭德的職業性向理論 36
三、帕森斯的人格特性-職業因素匹配理論 38
四、羅的動力學理論 38
五、庫倫伯茨的社會學習理論 40
六、施恩的職業錨理論 41
七、完整生活計劃 43
第二節 職業生涯階段理論 45
一、薩柏的職業生涯階段理論 45
二、金斯伯格的職業生涯階段理論 46
三、格林豪斯的職業生涯階段理論 47
四、施恩的職業生涯階段理論 48
五、利文森的職業發展階段理論 49
六、道爾頓和湯普森的職業發展階段模型 49
七、職業生涯發展"三三三"理論 50
第三節 職業生涯管理模型 52
一、職業生涯管理模型的一般闡釋 52
二、職業生涯管理模型中的關鍵概念 53
三、職業生涯是一個持續地解決問題的過程 58
四、有效的職業生涯管理的特徵 58
本章小結 59
思考與練習 60
案例分析 60
第二篇工具方法篇
第三章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測量工具 64
第一節 職業能力傾向及測量 65
一、能力和能力傾向 65
二、能力的分類 65
三、能力測量 68
四、職業勝任力 71
五、職業能力傾向及其測驗 73
第二節氣質、性格及其測量 76
一、氣質及氣質的測量 76
二、人格及人格測量 79
第三節職業適應性測量 87
一、生活特性問卷 88
二、個體需求測驗 89
三、職業興趣測驗 90
本章小結 95
思考與練習 96
案例分析 96
第三篇實際操作篇
第四章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管理 106
第一節 自我分析與定位 108
一、自我分析的內容 108
二、自我分析的方法 109
第二節 職業生涯機會評估 112
一、對職業所處的社會環境進行分析 112
二、對職業所處的行業環境進行分析 113
三、對職業所處的組織環境進行分析 114
第三節 職業生涯目標的設定 115
一、職業目標設立的原則 115
二、職業目標的分解 115
三、職業目標的組合 119
四、職業目標的選擇 120
第四節 職業生涯路線的設定 121
一、進行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 121
二、挑選最佳路線 122
第五節 職業生涯目標實現策略 122
第六節 職業生涯規劃的反饋與修正 123 [2] 
一、職業生涯的成功標準 123
二、職業成功的個人因素 124
第八節 個人職業生涯開發 125
一、自我要素開發 126
二、社會資本的開發 128
三、職業生涯發展文件管理法 129
本章小結 131
思考與練習 131
案例分析 131
第五章個人職業生涯週期管理 142
第一節個人職業生涯早期管理 143
一、職業生涯早期特點 143
二、職業生涯早期問題 144
三、職業生涯早期管理 146
第二節個人職業生涯中期管理 148
一、職業生涯中期特點 148
二、職業生涯中期問題 151
三、職業生涯中期管理 152
第三節個人職業生涯後期管理 154
一、職業生涯後期特點 154
二、職業生涯後期問題 155
三、職業生涯後期管理 156
本章小結 157
思考與練習 157
案例分析 158
第六章組織職業生涯規劃管理 162
第一節 組織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內涵和功能 164
一、組織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內涵 164
二、組織職業生涯管理的功能 165
三、組織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內容 166
第二節 組織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的實施步驟與方法 166
一、對員工進行分析與定位 167
二、幫助員工確定職業生涯目標 168
三、幫助員工制定職業生涯策略 169
四、職業生涯規劃的評估與修正 170
第三節 組織職業生涯發展通道管理 172
一、職業生涯發展通道的內涵 172
二、職業生涯通道模式 172
三、職業通道設置 176
第四節 組織職業生涯開發 177
一、組織職業生涯開發的渠道 177
二、組織職業生涯開發的方法 180
本章小結 183
思考與練習 183
案例分析 184
第七章組織職業生涯週期管理 188
第一節 組織職業生涯早期管理 189
一、組織在生涯早期的主要管理任務 189
二、組織與員工的相互接納 192
第二節 組織職業生涯中期管理 194
一、組織職業生涯中期的管理原則 194
二、組織職業生涯中期的管理任務 195
三、組織職業生涯中期的管理措施 196
第三節 組織職業生涯後期管理 201
一、退休計劃的管理 201
二、提前退休計劃 203
本章小結 203
思考與練習 204
案例分析 204
第四篇結果應用篇
第八章不同類型企業的職業生涯規劃管理 212
第一節 大型國有企業的職業生涯規劃管理 213
一、大型國有企業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原因 213
二、大型國有企業實施職業生涯規劃的特點、流程及注意事項 214
第二節 中小型民營企業的職業生涯規劃管理 217
一、中小型民營企業職業生涯規劃的特點 217
二、中小型民營企業制定和實施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及注意事項 217
第三節 合資企業的職業生涯規劃管理 219
一、合資企業職業生涯規劃的特點 219
二、合資企業制定和實施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及注意事項 219
本章小結 220
思考與練習 221
案例分析 221
第九章職業生涯規劃管理中的熱點問題 230
第一節 工作壓力 231
一、工作壓力概述 231
二、工作壓力的來源 232
三、工作壓力的形成機制 237
四、工作壓力的影響 239
五、減少工作壓力的途徑 240
第二節工作與家庭平衡計劃 244
一、工作與家庭的關係 245
二、工作家庭衝突 246
三、工作家庭衝突研究模型 249
四、工作-家庭平衡計劃 251
五、工作-家庭平衡計劃的策略 253
第三節 職業高原現象 258
一、職業高原的概念 258
二、職業高原的主要內容 258
三、職業高原影響因素分析 258
四、職業高原員工類型分析 260
五、職業高原應對策略分析 261
第四節 "玻璃天花板"效應 262
一、"玻璃天花板"效應的含義 262
二、"玻璃天花板"效應產生的原因 263
第五節繼任規劃 263
一、繼任規劃的基本理念 263
二、繼任規劃的實施 264
第六節導師計劃 265
一、導師計劃的作用 266
二、實施導師計劃需注意的問題 266
三、促進導師關係的策略 267
四、確定正式指導關係的步驟 268
五、成功地實施導師計劃 268
本章小結 268
思考與練習 269
案例分析 269
參考文獻 274
附錄A 霍蘭德職業傾向測驗量表 276
附錄B 職業能力傾向的自我測定 288 [2] 
參考資料
  • 1.    3  .3[引用日期2018-07-29]
  • 2.    目錄  .清華大學出版社[引用日期201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