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職業信用管理

鎖定
職業信用管理是專業利用職業信用管理技術和方法對從業人員的職業信用信息進行收集、分析、評估、應用,以降低職業消費過程中的風險和幫助從業人員提高自身職業信用的管理行為;
中文名
職業信用管理
外文名
Professional credit management
用    處
增強企業凝聚力和競爭力
含    義
評價加激勵

職業信用管理簡介

是通過職業信用記錄的客觀評估,相應行使管理權責的行政活動,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構成。其職能作用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評價,其目的在於合理使用,實現優化配置;一個是激勵,其目的是調動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現實生產力。兩者似乎都是手段,但激勵卻是目的。激勵之所以是最根本目的,是因為它能激發職業者的最大潛能,創造性地工作,促進企業事業單位創新和發展。而創新正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靈魂。

職業信用管理價值

職業信用管理對企業價值

企業為員工建立員工職業信用檔案,可以幫助企事業單位降低管理成本,規避用人風險,培養穩定的員工隊伍,增強企業凝聚力和競爭力;

職業信用管理對職業人價值

職業人申請職業信用相關認證,可以積累自身職業信用財富,塑造良好職業形象,為職務升遷、事業發展、社會人際支持等方面創造良好條件。

職業信用管理社會價值

中國職業信用管理平台以道德為支撐,以法律為基礎,以市場為主體,以互聯網為載體,不僅可以有效的警示、限制、打擊個人不良職業道德行為,維護組織的合法權益,營造誠實、信用、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社會氛圍,還可以監督組織對職業人的行為,造就合理、寬鬆、激勵、成熟的人力資源社會環境,對於推動和諧社會構建,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職業信用管理對國家發展意義

胡錦濤總書記在APEC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中對國家人力資源發展提出建議:“提高勞動者素質和能力,形成有利於勞動者學習成才的引導機制、培訓機制、評價機制、激勵機制,引導廣大勞動者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中國職業信用管理平台以提升社會人才職業信用度,提升職業人道德素質,提升企業人才核心競爭力為使命,認真貫徹執行胡錦濤總書記“發展人力資源強國”的路線和方針政策,把培育和發展人力資本作為長遠目標,對國家人力資源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4年6月,國務院正式發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綱要》指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按照“政府推動,社會共建;健全法制,規範發展;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強化應用”的原則有序推進。
《綱要》明確提出,自然人信用建設。突出自然人信用建設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依託國家人口信息資源庫,建立完善自然人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的信用記錄,實現全國範圍內自然人信用記錄全覆蓋。加強重點人羣職業信用建設,建立公務員、企業法定代表人、律師、會計從業人員、註冊會計師、統計從業人員、註冊税務師、審計師、評估師、認證和檢驗檢測從業人員、證券期貨從業人員、上市公司高管人員、保險經紀人、醫務人員、教師、科研人員、專利服務從業人員、項目經理、新聞媒體從業人員、導遊、執業獸醫等人員信用記錄,推廣使用職業信用報告,引導職業道德建設與行為規範。
中國職業信用管理平台是中國最權威的職業信用管理平台,是基於職業信用管理行為的呈現形式和載體,它集合了傳統人力資源管理軟件,個人在校學習學歷信息的校方認證,個人職業、培訓經歷相關信息的企業認證和先進的信息技術,以職業信用檔案記錄為表現形式的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和人力資源社會共享平台。平台立足於人力資源誠信事業,面向院校、職業人和企業,搭建院校、職業人、企業三者之間的誠信需求整合系統。中國職業信用管理平台,為企業和職業人之間建立平等、誠信的溝通交流渠道。
“中國職業信用管理平台”歷經數年國內外職業信用研究、系統研發、架構搭建、技術開發、模塊研發、測試運營後,現正處於穩步推廣階段,為全國職業信用體系建設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為“職業信用”相關法規在國內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職業信用管理平台由以下幾部分組成:身份認證、學歷認證、履歷認證,三者之間相互補充、相互支持、共同促進。多方面,全方位完善職業人個人經歷認證,最大限度的確保職業人履歷和經歷的真實性和延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