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職工培訓

鎖定
對職工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多層次、多形式的訓練和培養的活動。旨在全面提高職工的文化、技術、管理和政治思想素質。增強任職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職工培訓是國民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企業職工培訓主要包括:①建立專門的職工教育機構。②制定職工培訓計劃。③建立健全職工培訓的各項規章制度。其形式主要有崗位技術操作練兵、定期技術考核、羣眾性技術表演、舉辦訓練班及各種類型的業餘教育。職工培訓也是提高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素質,增進行政機構工作效率,實現工作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
中文名
職工培訓
定    義
對職工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多層次、多形式的訓練和培養的活動

職工培訓簡介

職工培訓(staff and workers,training for)
西方國家公務員的培訓制度的形成與現代文官制度的發展,尤其與公務員職務分類制度的確立是分不開的。中國職工培訓面向生產、面向企業,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開展政治、文化、技術、業務培訓。

職工培訓相關規定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職工培訓 職工培訓
為規範企業職工培訓工作,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增強職工的工作能力,根據《勞動法》、《職業教育法》、《企業法》和《公司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和職工。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職工培訓是指企業按照工作需要對職工進行的思想政治、職業道德、管理知識、技術業務、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和訓練活動。
第四條
企業職工培訓應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掌握職業技能的職工隊伍為目標,促進企業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企業職工培訓應貫徹按需施教、學用結合、定向培訓的原則。
第五條
各級政府勞動行政部門負責本地區企業和職工培訓工作,各級政府經濟綜合部門負責本地區企業管理人員培訓工作。
第六條
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指導協調本行業職工培訓工作,依法制定本行業職工培訓規劃、組織編寫職工培訓計劃、大綱、教材和培訓師資。
第七條
社會團體、羣眾組織、公共培訓機構,可根據企業需要自願承擔職工培訓任務。
第二章 企業和職工的責任
第八條
企業應建立健全職工培訓的規章制度,根據本單位的實際對職工進行在崗、轉崗、晉升、轉業培訓,對學徒及其他新錄用人員進行上崗前的培訓。
第九條
企業應將職工培訓列入本單位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保證培訓經費和其他培訓條件。
第十條
企業應將職工培訓工作納入廠長(經理)任職目標和經濟責任制,接受職工代表大會和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督與考核。
第十一條
企業應結合勞動用工、分配製度改革,建立培訓、考核與使用、待遇相結合的制度。
第十二條
企業對經批准參加脱產培訓半年以內的職工,應發放基本工資、獎金及相關福利待遇(雙方另有約定的可除外)。
第十三條
國有大中型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職工資格培訓,並在規定的期限內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從事技術工種的職工必須經過技術等級培訓,參加職工技能鑑定,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技術等級證書)方能上崗。
從事特種作業的職工,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經過培訓考核,並取得特種作業資格證書方能上崗。
第十四條
參加由企業承擔培訓經費脱產、半脱產培訓的職工,應與企業簽訂培訓合同。
培訓合同應明確培訓目標、內容、形式、期限、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及違約責任。
第十五條
企業應按照培訓合同的規定,保證職工的學習時間,創造必要的學習條件,發揮所學專長。
第十六條
職工應按照國家規定和企業安排參加培訓,自覺遵守培訓的各項規章制度,並有義務向本企業其他職工傳授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第十七條
職工應履行培訓合同規定的各項義務,服從單位工作安排,搞好本職工作。
第十八條
由企業出資(有支付貨幣憑證)對職工進行文化技術專業培訓的,當該職工提出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時,已簽訂培訓合同的按培訓合同執行;未簽訂培訓合同的按勞動合同執行。因培訓費用發生爭議的,按國家有關勞動爭議處理的規定處理。
第三章 培訓保障
第十九條
企業可以根據需要,單獨或聯合設立職工培訓機構並報企業主管部門備案,也可以委託社會公共培訓機構進行培訓。
第二十條
企業應按國家有關規定配備職工培訓專職教師和管理人員。
職工培訓專職教師、管理人員的職稱評定、職務聘任、晉級、調資、獎勵、住房和生活福利等方面應與普通教育教學人員或專業技術人員同等對待。
第二十一條
企業應按照以下國家規定提取、使用職工培訓經費:
(一)職工培訓經費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計取,企業自有資金可有適當部分用於職工培訓;
(二)職工培訓經費應根據企業需要,安排合理比例用於職工技能培訓;
(三)企業用於引進項目、技術改造項目的技術培訓費用可以在項目中列支;
(四)工會用於職工業餘教育的經費由各級工會掌握使用;
(五)企業職工培訓經費應合理使用,當年結餘的可結轉到下一年使用。
第二十二條
企業可以對尊師重教的廠長、經理、教學成績顯著的職工培訓機構和崗位成才的優秀職工進行表彰獎勵。
第二十三條
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勞動行政部門、經濟綜合部門可對不按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工培訓經費、開展職工培訓的企業,徵收一定比例的職工培訓經費,用於組織聯合培訓,或扶持公共培訓機構承擔繳費企業的職工培訓任務。
第四章 罰則
第二十四條
企業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或經濟綜合部門對直接責任者和企業法定代表人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改正:
(一)不按國家規定組織開展職工培訓的;
(二)侵佔職工培訓校舍,損害培訓教師或管理人員正當利益,影響培訓工作正常進行的;
(三)強令未經培訓的職工上崗作業的;
(四)不按國家規定使用培訓經費或將培訓經費挪作他用的。
第二十五條
職工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企業給予批評教育,經教育拒不改正的,可以給予行政處分:
(一)無故不服從單位安排參加職工培訓的;
(二)嚴重違反單位規章制度,擾亂職工培訓正常進行的;
(三)破壞職工培訓校舍、儀器設備的。
第二十六條
企業和職工不履行培訓合同規定義務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第二十七條
承擔職工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違反本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或經濟綜合部門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可取消培訓資格:
(一)教學管理混亂,培訓質量不高,考核質量低劣的;
(二)侵害受培訓職工權益,情節嚴重的;
(三)違反國家規定亂辦班、亂收費、亂髮證的;
(四)截留、挪用培訓經費的。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八條
企業職工參加取得國家承認的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
本規定由勞動部、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根據職責分工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
本規定自頒佈之日起實行。

職工培訓新方法

最近,美國有關人員對企業職工培訓狀況作了一番調查,發現:如果企業職 工培訓的課程設計和傳授由局外人員來完成的話,常常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原 因在於局外人員對企業內部狀況沒有很深很細的瞭解,因此他們所設計的課程內 容往往和職工所從事的實際工作無緊密的聯繫。課程結束以後,職工所學的部分 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應用,而與實際聯繫不緊密的那部分隨着時間逐漸消失。
針對以上問題,美國的許多企業已開始採取一種新的職工培訓方法。這種培 訓方法的特點是:整個過程可以重複進行,並且企業的經營者們在其中充當培訓 人員的角色。此種培訓過程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受訓。企業的經理們首先參加一個為期三天的企業經銷人員、 銷售管理人員和領導人員培訓班。特別是行政部門的管理人員。應首先把課程的 內容弄清楚,再根據職工的水平和需要,
把課程重新設計安排下,然後企業經營人員再參加一個討論會,共同切磋如 何引導職工進行討論,怎樣把課程內容變成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是經理們回到公司,首先開始培訓那些對他們直接負責的下屬,這 個過程依次類推,層層進行下去,一直培訓到公司的最低層職員。
第三階段
職工培訓第三 階段的任務是温習。最簡單可行的方法是把課程內容錄製下來,分發給每位參加 培訓的職工,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在自己方便的時候進行復習。
企業經營者作為培訓人員的方法之所以奏效是因為作為培訓人員的經營者對 自己的企業情況、員工層次、水平和素質都瞭如指掌,因此他知道自己的員工需 要什麼,怎樣才能成功,而員工們也能夠從經營者那兒學到他們所學的東西和經 營者要求他們學的東西。這樣,培訓人員和受訓人員都少走了許多彎路,在最短 的時間內達到最佳效果。

職工培訓職工角度

心態第一:態度,決定問題難度
1、 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解決不了問題的人
2、 困難不是放棄的藉口,應是堅持的理由
3、 第一時間面對問題,才能以最快的時間解決問題
4、 別對自己説不可能
5、 向上看齊,用最高標準要求自己
6、 成功沒有時候抱怨
責任先行:工作=承諾,負責=履約
1、 工作就是承諾,盡責等於履約
2、 認真負責才有“零缺陷”的結果
3、 問題止於責任
4、 拖延只能錯失良機
5、 不要解釋問題,請解決問題
6、 責任在先,“分外”變“分內“
解決問題:想做事還要能成事
1、 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價值的體現過程
2、 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
3、 不僅要提出問題,還要解決問題
4、 工作沒有中間值,沒有60分只有100分
5、 苦幹還要會巧幹
6、 不重過程重結果,不重辛苦重功勞
執行到位:説了要做,做要做對
1、 不是你才能平庸,而是你缺乏行動
2、 徹底解決問題,不留任何死角
3、 一次性解決問題,不要寄望下一次
4、 越專注,越有執行力
5、 執行要先動腦後動手
6、 自動自發,做好“四一樣”員工
精益求精:精耕細作,超出期望
1、 卓越與優秀的距離只差零點幾毫米
2、 工作之中無小事
3、 1%的小事也要投入100%的熱情
4、 簡單的事情不能簡單地處理
5、 細節是魔鬼,認真是法寶
6、 不是要做好,而是要超出期望
團隊協作:巧借力,合力才有力
1、 智者借力而為,愚者累死無果
2、 融入組織文化,保持暢快溝通
3、 積極補台,切忌拆台
4、 求同異差,認同他人付出
5、 爭做組織密封圈
6、 幫助組織解決問題,只幫忙不添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