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聶耳亭

鎖定
聶耳亭坐落在無錫黿頭渚公園鹿頂山下的陳家花園內,是一座兩層小樓,依山而築,四周花木扶疏,亭內方磚鋪地,是人民音樂家聶耳生前住過的小閣樓。1985年,在聶耳亭畔,新塑了潔白的聶耳半身像。另有三間紀念室,名聶耳遺蹤,用以紀念。 [2] 
中文名
聶耳亭
建立時間
1985年
地    區
無錫
類    型
建築

聶耳亭歷史沿革

1934年夏秋之間,上海聯華影片公司《大路》攝製組到無錫拍片。外景地點選擇在太湖邊上。當時寶界橋剛在修築,錫黿公路正在動工,影片正好利用這築路的背景進行拍攝。年輕的革命音樂家聶耳擔任影片《大路》的作曲,以激勵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他白天同築路工人一起勞動,體驗生活,晚上他獨自一人住在這幢小閣樓裏,面對山明水秀的美景,他的激情噴湧而出,創作出舉世聞名的歌曲——《開路先鋒》和《大路歌》。"轟!哈哈,轟!我們是開路先鋒……",歌唱着築路工人豪壯的心聲。
解放後,為緬懷這位人民音樂家,無錫市人民政府把聶耳當年住過的小閣樓命名為"聶耳亭"。1961年,於伶舊地重遊,作《減字木蘭花》詞一闋:
黿頭獨立,舊地重來何悒悒。斷續歌聲,水天遙憶故人劫。行行何去,湖畔盡多留情處。《先鋒》、《大路》,灼灼陳園春長駐。
1981年,於伶又應《無錫日報》副刊部之請,為“聶耳亭”書額,1985年,新塑了潔白的聶耳半身像,配建了廳屋三間作紀念室,名“聶耳遺蹤”。 [1] 

聶耳亭文物信息

陳家花園,又名若圃,是無錫民族工商業者陳仲言興建於1928年,建國後設苗圃。1983年,利用這裏11公頃山地,建“充山隱秀”一景,內設春花、夏蔭、秋色、冬景四個小區。如從公園大門順大路迤邐而行,轉向幽谷,便是春花區。此處利用山澗,形成“翠湖”。水旁有人工堆積的土山,高低錯落,廣植桃、李、杏、梅、玉蘭、杜鵑、月季等花卉,綴以楊柳、香樟、翠竹。在翠湖水面上,架小橋兩座,直橋名“跨綠”,曲橋名“俯青”。翠湖南橫跨一橋亭,八柱,歇山頂,名“醉芳樓”。樓旁水邊又有方亭,名“蓼風”。在滿植翠竹的土山上,建有六角竹亭,仿製的竹柱,頗具趣味。山坡上有古典建築羣---杏花樓,共五幢,設旅遊飯店。西有菖蒲園,面積1公頃,水沼植菖蒲200個品種約2萬株。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