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聶元梓

鎖定
聶元梓(1921年4月5日—2019年8月28日 [4]  ),女,原任北京大學哲學系黨總支書記,“文化大革命”中為北大文化革命委員會主任、北大革委會副主任、北京市革委會副主任、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法庭認定其已構成反革命宣傳煽動罪誣告陷害罪,依法判處她有期徒刑17年,剝奪政治權利4年。
中文名
聶元梓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1年4月5日 [4] 
逝世日期
2019年8月28日 [4] 

目錄

聶元梓人物經歷

青年聶元梓 青年聶元梓
聶元梓,生於1921年4月5日,河南省滑縣留固鎮西尖莊人。1937年為抗日救國,年僅16歲即參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被選送延安學習和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她在1946年2月被組織派往東北工作,曾擔任中共哈爾濱市委理論部長,其間曾赴中央馬列學院(中共中央高級黨校前身)學習。建國後,於1963年調入北京大學,任經濟系副主任。1964年調任北大哲學系黨總支書記。 [4] 
聶元梓 聶元梓
1966年5月25日,在康生的煽動下,北京大學聶元梓等7人聯名貼出了題為《宋碩、陸平、彭佩雲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幹了些什麼?》的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攻擊北京大學黨委和北京市委。經毛主席批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於6月1日晚向全國廣播了這張大字報。當天,區委召開17級以上幹部會議,傳達市委會議精神,學習中共中央關於開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有關文件,重點學習“五一六”通知。2日,《人民日報》全文刊登了北大的這張大字報,並配發了《歡呼北大的一張大字報》的評論員文章,號召羣眾起來徹底摧毀“黑幫”“黑組織”。 [1] 
1966年6月1日,經毛澤東批准,新華社播發北京大學聶元梓等7人攻擊學校黨委和北京市委的一張大字報。同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論。從此“文化大革命”席捲全國。 [2] 
1966年12月,南京地區的“造反派”在五台山體育場召開“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誓師大會,北京的聶元梓、蒯大富等人在會上作了煽動性講話,給已經一發不可收拾的“造反運動”推波助瀾。1966年底,“文化大革命”的狂潮由領導機關推向基層,由上層建築的各個領域蔓延到經濟工作的各個部門,致使縣以上黨政機關基本處於癱瘓狀態。 [3] 
此後,聶元梓當選北大校文革主任,北京市革委會副主任,首都大專院校紅衞兵代表大會核心組組長。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當選中央候補委員。在這個時期,她和清華大學的蒯大富、北京航空學院的韓愛晶、北京師範大學的譚厚蘭、北京地質學院的王大賓等五人多次受到毛主席、周總理以及中央文革小組的接見,因此被稱為“文革造反派五大領袖”。 [4] 
1971年初,聶元梓曾被隔離審查。1973年下放北京新華印刷廠參加勞動。1975年轉到北大儀表廠勞動。 [4] 
文革結束後,聶元梓於1978年4月19日被捕入獄。1983年3月,她被北京市中級法院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誣告陷害罪判刑17年,剝奪政治權利4年。當時,聶元梓已57歲。 [4] 
1984年6月,聶元梓獲准保外就醫,1986年10月16日正式獲得假釋。她是三八式老幹部,1953年就被評定行政12級,屬於高幹級別。根據中央有關政策規定,即便是文革“兩案人員”,在判刑出獄後也應該由原單位給予生活出路,但聶元梓卻在此後十幾年中,一無生活費,二無醫藥費,三無住房。原來的工作單位,不管是北大,還是北京市都拒絕接收她。據一直幫助照顧聶元梓的她在北大時期的學生劉若女士講,聶元梓那時曾經借住在朋友一間6平米的小房子裏,生活一度困苦到去菜市場撿人家丟棄的菜葉子充飢的程度。 [4] 
2005年1月,84歲高齡的聶元梓通過朋友幫助,在香港出版了由她口述的《聶元梓回憶錄》。不管其觀點如何,這應該是文革造反派公開出版的第一本回憶錄。第一次有造反派敢於從當事人和親歷者的角度回顧那段歷史,因此引起廣泛關注。 [4] 
2017年10月,香港中國文革歷史出版社社長、原中央財經學院學生造反派領袖敖本立先生為94歲的聶元梓再版了由她本人親自修訂增補的《我在文革漩渦中——聶元梓回憶錄》。 [4] 
2019年8月28日上午10:55,聶元梓在北醫三院逝世,享年98歲。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