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聲樂基礎

(199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聲樂基礎》是1990年10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小燕。本教材正在按新的教學大綱要求進行修訂,由於時間緊迫,在修訂後的教材未出版前,仍用原教材進行教學。 [1] 
中文名
聲樂基礎
作    者
周小燕
出版時間
1990年10月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頁    數
207 頁
ISBN
9787040033533
定    價
11.7 元

聲樂基礎內容提要

聲樂基礎作品介紹

為更好地適應我國中學教師培訓的要求,1990年和1991年國家教委師範司對1983年由原教育部制定的中學教師進修高等師範專科各專業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今後中學教師學歷培訓全部執行新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
按新的教學大綱,本書是聲樂課教材。使用時,可根據新大綱規定的教學參考曲目,選擇或調整曲目。

聲樂基礎歌唱的呼吸

聲音應該以小腹為根源,想象聲音透過後脊樑,到腦後,到口腔後根,整個聲音應是豎立的,靠後的。請找一找這樣的感覺:你大口咬一口蘋果,露出上牙齒,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時,發出“嗯”的聲音,感覺聲音在口腔後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這就是美聲發聲的一個共鳴點。接下來把氣息下沉,小腹膨脹,稍在小腹用力一頂,在剛才的位置發聲,男聲喉結壓下,女聲多注重聲音在腦後靠上的位置,你會發現聲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經常靠牆練習有助於發聲,因為靠牆可以接觸你的後脊樑,讓你更容易找到感覺,並且胸腔的共鳴能讓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先從“米~媽”的練習開始,逐步升高,有助於練習高音氣息;再從高往低練習,這樣反覆,總有一天你會找到感覺的。美聲講究“通透”,經常想象自己的聲音是豎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還講究的是“共鳴”,聲音通過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鳴後,會很圓潤、飽滿。要體會共鳴,你可以這樣做:閉上嘴巴,發出“嗯”的音,稍帶點深情的感覺,“嗯”的長一點,會感覺頭和胸前有感覺,如果氣息好,這種共鳴會給你的聲音添色不少。仔細聽聽一些高大的美國人講話,就會知道什麼叫胸腔共鳴了(外國人的胸腔結構更容易產生共鳴)。
聲樂基礎 聲樂基礎

聲樂基礎病聲糾正指導

病聲大致分為二類,第一類是以前訓練方法不得當,破壞了嗓音機能。常見的情況是:1、喉頭開得過大,聲帶閉合不好;2、過分擠壓喉頭,發出擠音、卡音。第二類是到二三年級以後,突然發生音唱不準。這種現象往往伴隨着曲目難度的提高而愈來愈頻繁。
無論是喉頭開得過大,還是擠壓喉頭,説到底都是氣息不好造成的。由於氣息不好,找不到正確的支點,就只能用嗓子着力。在訓練中如果不注意氣息,開也罷,閉也罷,最終只能捨本求末,越練越錯以至不能自拔,呼吸作為動力,氣息衝擊聲帶發出聲音,經過共鳴腔體擴大和美化形成動聽歌聲——任何一個受過聲樂訓練的人都懂這些基本聲樂理論。
但如何引導學生正確掌握這些理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要的是加強氣息訓練,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呼吸方法。
保持在吸氣的狀態下唱歌:氣息吸在腰帶的周圍,要練習保持氣息、控制吸氣的速度,簡言之:全身放鬆,口鼻同時緩緩吸氣,稍稍保持一會兒,均勻地呼出,然後再放鬆。這些説起來簡單,學生要經常練習,反覆體會、實踐,最終成為他們的下意識動作。其次,用u母音開始練聲。使用u母音的好處是它容易使氣束集中,便於協調氣息和共鳴腔體之間的關係。在u母音練習好的基礎上再開發其它母音,這樣使得學生易於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在練聲中,開始用三度或五度的練聲曲,由淺入深,逐步使學生在學習發聲技巧的同時克服心理障礙,樹立起歌唱的信心。還可以開始用半聲方法練聲,讓每一個聲音都控制在氣息的狀態下發聲,由於這些學生歌唱機能都受過不同程度的腋壞,如放聲歌唱的話,勢必難於擺脱以前錯誤的發聲方法,實際上,半聲與全聲的區別只是氣息量大小的問題,發聲方法是一樣的。半聲方法不僅有利於學習正確的發聲方法,對聲音控制和學習演唱高難度技巧的曲目也有十分的好處。1997年5月,美國馬里蘭大學藝術系主任B.Carmen教授在中國音樂學院講學時介紹了她的練聲方法,他的練聲法就是半聲練聲法。按上面談到的方法循序漸進,使學生逐步去掉了開喉頭和擠喉頭的錯誤發聲方法,學會了正確地歌唱。有個聲音只剩下三個半音的學生,曾經被一些聲樂名家判了“死刑”。經過二年的訓練後,就能夠演唱較難曲目並順利畢業。

聲樂基礎目錄

上編
(一)中學音樂教師應具備的條件
(二)歌唱着的“樂器”
呼吸器官
發聲器官
共鳴器官
吐字器官
(三)歌唱的呼吸
(四)呼吸的類型
1.上胸式呼吸
3.胸腹式聯合呼吸
(五)喉頭位置和打開喉嚨
(六)歌唱着的姿態
(七)人生分類、聲部及其特徵
(八)確定聲部的依據
(九)歌唱着的聲區
(十)訓練聲區的步驟
中聲區
換聲區
高聲區
(十一)咬文吐字
(十二)音樂術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