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聯結主義

鎖定
亦稱“聯結主義心理學”。20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E.L.桑代克在對動物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學習心理學理論。認為情境感覺和動作衝動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是學習的基礎,也是心理行為的基本單位。“聯結”一詞,意指實驗動物對籠內情境的感覺和反應動作的衝動之間形成的聯繫聯想 [1] 
中文名
聯結主義
外文名
connectionism
提出者
桑代克
提出時間
20世紀初

聯結主義簡介

美國現代心理學的一個派別。美國心理學家E. L.桑代克在對動物進行實驗研究的過程中提出的一種學習理論。“聯結”一詞,意指實驗動物對籠內情境的感覺和反應動作的衝動之間形成的聯繫或聯想。學習就是聯結。心理是人的聯結系統。這種聯想主義的立場是較為古老的哲學聯想主義的直接的繼續。區別在於:桑代克只講情境和反應之間的聯結,而不講觀念之間的聯想或聯結。他用“聯結”而不用“聯想”,是為了與觀念聯想區別開,認為動物沒有觀念和觀念的聯想,而聯結不僅動物有,人也有。

聯結主義理論主張

①聯結有兩類:一類是先天的聯結或反應趨勢,即本能;另一類是習得的聯結或反應趨勢,即習慣。聯結,人和動物都有。
②根據動物學習實驗,提出三條學習律,即練習律、效果律和準備律。
③強調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否認在動物聯結形成中觀念的作用,只要把可能的情境及其元素或複合物和與之相聯繫的反應的各種複雜表現加以歸類編目,就可以瞭解人的整個心理活動。
④強調人與動物心理的連續性,差別僅僅在於聯結的複雜程度不同。動物學習不存在思維和推理的作用,而是在情境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
桑代克首創動物學習實驗,研究動物與人類心理的連續性問題,從發生心理學的層面開闢機能心理學的一條研究渠道,為機能主義向行為主義過渡提供重要前提。但桑代克的聯結主義心理學也存在機械論傾向和本能決定論的生物學化傾向。 [2] 

聯結主義發展

20世紀80年代初,認知心理學中興起的一種認知研究範式,亦即網絡模型。聯結主義的指導性啓示和主要靈感來自大腦或神經系統,它把認知看成是網絡的整體活動。網絡是個動態的系統,它由類似於神經元的基本單元和結點構成,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活性。隨着時間的衰減,外部輸入和其他單元的活性傳遞都會使一個單元的靜息活性發生動態的改變。聯結主義賦予網絡以核心性的地位,採納分佈表徵和並行加工理論,強調的是網絡的並行分佈加工,注重的是網絡加工的數學基礎。20世紀80年代以來,網絡取向的聯結主義取代了符號取向的認知主義,成為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基礎。

聯結主義研究過程

桑代克認為,聯結是行為的基本單元。他把行為區分為先天的反應趨勢和習得的反應趨勢兩類:前一類的反應趨勢或聯結主要是本能,後一類的反應趨勢或聯結主要是習慣。本能是不經學習的先天聯結,習慣是後天習得的聯結。
桑代克根據對動物學習實驗的研究,認為學習的基本方式是嘗試錯誤式的學習。動物由多次“嘗試錯誤與偶然成功”形成聯結而完成學習;桑代克並具體提出練習律、效果律、準備律等學習定律(參見“試誤學習”)。桑代克對這些學習定律進行了修訂和補充。他提出“相屬原則”修訂練習律,認為相屬的容易造成聯結,不相屬的不容易造成聯結。另外指出賞和懲的效果並不相等,獎賞比懲罰更為有效,這就用獎賞補充了效果律。 [3] 

聯結主義理論影響

聯結主義對美國心理學的影響很大,它推動了對學習問題的研究。聯結主義心理學是使機能心理學向行為主義心理學過渡的一種派別。新行為主義斯金納把聯結主義的獎賞和嘗試錯誤法同巴甫洛夫的強化和條件反射相結合,提出應答性條件作用和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學説,形成操作主義的行為主義。但是,桑代克把人與動物等同起來則是過分極端的。
參考資料
  • 1.    主編:車文博..當代西方心理學新詞典 :: 出版: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1-10
  • 2.    主編:車文博..心理諮詢大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 出版: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1-12
  • 3.    主編:孫鼎國,王傑 ..西方思想3000年 下 3000 Years Western Ideology ::出版:九洲圖書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