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聯盟國際大學

鎖定
國際大學聯盟不遠萬里來中國聽張瑞敏講“創新”。
中文名
聯盟國際大學
成立時間
1972年

目錄

聯盟國際大學簡介

國際大學聯盟(也稱世界商學院MBA聯盟)成立於1972年,中國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是其成員。

聯盟國際大學活動

聯盟國際大學聯盟國際大學
聯盟國際大學 聯盟國際大學
4月5日上午10時30分,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商學院英國倫敦商學院等共70所世界頂尖級工商管理學院的執行校長、教務長,準時坐到中國上海浦東金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大禮堂裏,另外還有諸如英國電訊公司、朗訊等跨國公司的總裁們。
這是其成立28年來第一次在亞洲舉辦年會。
其實它的年會開得很簡單———聽著名企業家講一堂課,共90分鐘。
此次年會的主講人是中國青島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
今天上午9時30分,張瑞敏向記者透露他要講的是:海爾的競爭優勢在於創新。
據記者瞭解,150多位世界著名大學校長、教務長、CEO,為了聽課所花“學費”加起來以美元計將達百萬。
國際大學聯盟會長JamesPolicion稱,此次選在中國開會,並聽中國最富活力的企業總裁講課,是因為中國在促進亞洲從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迅速擺脱出來作出了特殊的貢獻。中國海爾的成功案例已被收入世界MBA案例庫中,多達三條。
9時30分,汽車一輛輛停在學院門外。報告廳內坐了有近120位藍眼睛、紅頭髮、白頭髮的外國人,他們憑胸卡進入報告廳,為此,每人交學費980美元。10時00分,正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學習的上海近百位MBA學生穿戴整齊進場。張瑞敏曾為他們説情:中國的MBA,別收他們錢了,如果要收,我交!當然,張瑞敏講課一分不收。10時30分,“課堂”已坐滿了人,工作人員不得不將多出的人引進隔壁房間看電視直播。10時35分,張瑞敏登台講課“創新”。
張瑞敏教案一
企業是斜坡上的小球
創新的管理是競爭力的基礎。今年初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提出了國際化企業的三條標準;一是要有適應國際市場的應變體系;二是要有全球化的品牌;三是有一套網上銷售的戰略。一個能適應國際市場的應變體系只能通過不斷的組織創新來建立和調整。而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的崛起,更使傳統企業面臨脱胎換骨式的制度改造。在海爾人的觀念中,企業如同斜坡上的小球,必須每天改變和提高,否則就會下滑。為此海爾總結出月清日高管理法,夯實了管理基礎;為適應國際化戰略的需要,近兩年又探索實施了“市場鏈(SST)”的管理模式,把市場競爭的壓力通過鏈條傳遞到每一個崗位,構建一個讓每個人充分展現自身才能的新天地。
張瑞敏教案二
我可以提供三角形的冰箱
創新的技術是競爭力的源泉。海爾人認為,發明不等於創新,發明者不等於創新者,只有把發明轉化為能產生巨大社會經濟效益的活動,才叫做創新。海爾巨大的科研開發投入、雄厚的技術開發力量,都是以市場為中心運轉的。海爾平均每個工作日開發一個新產品,每個工作日申請兩項專利。但張瑞敏説:“我們不是簡單地為了專利而專利,為新產品而新產品。正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説的:一隻無形的手在推動市場,這隻無形的手就是市場競爭。”
“去年4月份我們在內部就提出來:電子商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我們和用户之間是零距離。沒上網的時候,用户自己的資源是有限的,為了選購一個商品,他最多一天跑10個商場了不得了;對於中國廠家來講比較有利,對手不多。可是一旦上網,企業的優劣勢會被無情地放大,競爭對手不再是一般的牌子,而是諸如西門子、伊萊克斯、GE等世界名牌,這些名牌和海爾擺在一起,人家憑什麼買海爾?憑的就是海爾能夠提供比別人更好的滿足用户需求的產品,如果用户提出要三角形的冰箱,你能不能提供?海爾就行,它不僅有中國人為海爾設計的三角形,還有日本人給海爾設計的三角形,美國人為海爾設計的三角形……這就是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能滿足,這就是你的優勢。電子商務時代就是這樣,起關鍵作用的速度具體體現出來,就是你能否快速地滿足用户的個性化需求,否則無速度可言。”
張瑞敏教案三
想起25年前的飛利浦
去年7月,歐洲海爾經銷商Y先生要求海爾3個月製作出5種產品樣機,按國際水平需6個月的時間。一個半月後,當Y先生來海爾進行交流時,5個系列、25種產品樣機擺在他的面前,Y先生激動萬分,“太漂亮了,這25種產品我全部訂貨。”臨別之際,Y先生又將原本向別的廠家訂的產品決定均由海爾來做,並要求下次見面時能看到樣機。第二天,他準備離開海爾時,他又看到了海爾人連夜設計的新樣機,看着科研人員那充滿血絲的眼睛,Y先生感慨地説:“海爾人的這種精神讓我想到了25年前的飛利浦。”
這時,“課堂”上響起了掌聲。張瑞敏説:“人的素質是海爾過去成功的根本,而實施國際化戰略的最大挑戰也是人員素質問題。“企業是什麼?企業説到底,就是人。管理是什麼?管理説到底就是借力。你把許多人的力量集中起來,這個企業就成功了。”至截稿時,張瑞敏已結束了講課,按慣例,他還有半個小時回答提問時間。同聲翻譯機傳來第一個提問:“海爾怕誰?”“我們惟一害怕的就是我們自己”。他説:“只有不斷戰勝自我,才會強大起來,雖然路很長,但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遠。我們惟一可以與跨國公司相比的是我們的創新精神,今後惟一要走的路就是靠創新精神去縮短與跨國公司之間巨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