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聚樂第

鎖定
聚樂第(じゅらくてい、じゅらくだい)是安土桃山時代豐臣秀吉在“內野”(平安京大內裏跡,京都市上京區)建造的政廳、宅邸、城郭。因為竣工後8年就被拆除,所以有很多不明之處。
中文名
聚樂第
建造者
豐臣秀吉
改建者
豐臣秀次
建城年
1586年
廢城年
1595年

目錄

聚樂第名稱

聚樂第,也被記載為“聚樂亭”、“聚樂城”、“聚樂屋”、“聚樂邸”、“聚樂館”等。雖然有隻記載了“聚樂”的例子,但在《聚樂行幸記》中也可以看到“聚樂第”、“聚樂亭”的表記。
聚樂第在建造過程中被稱為“內野御構”。
關於“聚樂”這個名字的由來,在《聚樂行幸記》中有“長生不老之樂”。另外,在弗洛伊斯的《日本史》中,“他(豐臣秀吉)將這座城堡命名為聚樂(juraku)。這在他們的語言中意味着喜悦和歡喜的集合”。除此之外,因為找不到“聚樂”的出處,所以被認為是豐臣秀吉的造詞。

聚樂第規模

聚樂第以本丸為中心,擁有西之丸、南二丸以及北之丸(豐臣秀吉養子豐臣秀次增建)三個曲輪,圍繞着護城河,因此形態為平城。
建築物使用金箔瓦,“聚樂第圖屏風”和“洛中洛外圖”等描繪了擁有白壁櫓和天守等多層建築的樣子。另外,在國立國會圖書館、廣島市立圖書館(淺野文庫)等收藏的“聚樂古城圖”中,本丸西北角有“天守”的字樣,可以推測天守的存在,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可能沒有天守。根據豐臣秀次的家臣駒井重勝的《駒井日記》記載,本丸石牆上的牆壁的延長共計486間,包括三個曲輪在內的四周柵欄的延長共計1031間。根據吉田兼見的《兼見卿記》記載,護城河的寬度為二十間,深度為三間。
在《聚樂行幸記》中,記載“圍繞着內郭部堀的四周的石頭像山一樣”,其樣子在聚樂古城圖中也能看到,所以可以認為外圍不是護城河而是高牆。北側建在原誓願寺通附近,東側建在黑門通附近,南側建在下立賣通和出水通中間,西側估計在土屋町通附近。直到最近,才出現了當初外圍是高牆,後來挖了外護城河,其未完成的説法。但是,在文獻、傳承等方面,看不到護城河被挖掘、高牆被拆除、大名宅邸被拆遷等情況。
根據《聚樂古城圖》,外圍內建有豐臣秀長(大和大納言)、三好孫七郎(後來的豐臣秀次)等豐臣秀吉親屬,以及前田利家黑田孝高細川忠興蒲生氏鄉堀秀政等豐臣秀吉屬下特別信賴的大名的宅邸。千利休(記為“宗益”)的宅邸也在外圍內東北角的北御門附近,在原誓願寺通南側、大宮通和黑門通之間。
在外圍外側,縱橫建造了街道,配置了豐臣秀吉屬下的大名宅邸。據推測,其範圍是北為原誓願寺通,南為丸太町通,東為堀川,西為千本通包圍的地區。後來,街區被擴展到堀川的東邊,聚樂第和皇宮之間被鋪滿了金箔瓦的大名宅邸。

聚樂第歷史背景

聚樂第作為關白豐臣秀吉的政廳兼宅邸於1586年(天正14年)2月開工,第二年1587年(天正15年)9月完工,因此從妙顯寺城轉移。
結束了九州征伐的豐臣秀吉從大阪轉移,在這裏執行政務。天正16年4月14日 一 18日(1588年5月9日 一 5月13日)迎來了後陽成天皇行幸,對此進行了款待。另外,天正少年使節和德川家康的謁見也在這裏舉行。
1591年(天正19年)12月,豐臣秀吉將豐臣氏長者、家督以及關白職讓給了侄子(姐姐日秀之子)豐臣秀次後,聚樂第成為了豐臣秀次的宅邸。第二年,天正20年1月26日 一 28日(1592年3月9日 一 3月11日)再次迎來了後陽成天皇行幸。短時間內天皇在同一個地方兩次行幸是很少見的。文祿3年左右,北之丸由豐臣秀次增建。但是,1595年(文祿4年)7月,豐臣秀次被豐臣秀吉驅逐到高野山,切腹自殺。然後,豐臣秀吉為了給豐臣秀次留下謀反人的印象,從第二年8月開始徹底拆除聚樂第。
之後,為了方便前往御所,在仙洞御所的土地上設置了“京都新城(後來豐臣秀吉正室北政所寧寧居住)”。

聚樂第現狀

如上所述,聚樂第被徹底拆除,所以沒有留下明確的遺蹟。
“聚樂第址”的石碑建在中立賣通大宮西北角(聚樂第本丸東堀跡)和中立賣通後門西南角(聚樂第本丸西堀跡)兩處。
在聚樂第被拆除時,很多建築物都被移建到了伏見城內。西本願寺的飛雲閣、妙覺寺的大門、妙心寺播桃院玄關、山口縣萩市常念寺的山門等也有從聚樂第移建的傳説,但都沒有超出傳説的範圍,被認為是聚樂第遺蹟的建築物只有大德寺的唐門。
京都市出水老人日間服務中心的北面(智惠光院通出水下)留下了被稱為加藤清正捐贈的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