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聚仙宮

(福建省閩南宮廟)

鎖定
聚仙宮(俗名大宮),始建於明朝,座落在鰲頭西側。 聚仙宮在吾峯吾西地方,不久前重建,主祀景陽真仙,以及文昌、魁星、三代祖師、玄天上帝、張公聖君、朝天聖侯等。聚仙宮為附近數個村落所共有。聚仙宮又曾為吾峯社學所在,所以廟門上有“吾峯社學”匾。
中文名
聚仙宮
地理位置
吾峯吾西
聚仙宮的傳説
聚仙宮全景 聚仙宮全景
聚仙宮(俗名大宮),始建於明朝,座落在鰲頭西側。其後有天馬奔馳,前望龍旗飄揚,還有天然香爐生煙之勝景。傳説曾有鯉城一鯉魚逆流到斯宮,上游龍津橋下,神化為“鯉魚石”, 鯉尾擺水映殿堂。狀元莊際昌在鰲堂教學時,為神石題《鯉魚口占》一首(溪聲雷響浪花開,鼓翼奔流亦快哉;雲嶺遙擺天馬出,乘風直破龍津來)。還傳説,明知縣柴鑣廢佛,來到宮外路口,諸佛顯靈,羣童書聲朗朗自宮中傳出,廢佛兵馬即退。此後,柴知縣為之題名為“鰲峯社學”。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永春縣天逢大旱,各地鄉親四處求雨不靈,獨聚仙宮景陽真仙前往蓬壺九門龍潭祈雨,午後即普降甘雨。由此,斯宮更是名聲大振,香客絡繹不絕。
聚仙宮-景陽真仙諸神 聚仙宮-景陽真仙諸神
鯉魚石的傳説
吾峯鎮聚仙宮西側的溪流中,原有一塊天然巨石(文革後期被毀)。它有嘴、有尾、有鱗,其貌酷似鯉魚,故稱鯉魚石。從鯉魚石沿溪逆流而上的一百多米處,有一眼温泉,温泉常年冒着水蒸氣,俗稱鯉魚吐煙。傳説此鯉石是泉州一鯉魚逆流而上至此神化而成。清代狀元莊際昌在聚仙宮為塾師,掌教童蒙時,雨天遇溪水猛漲,難以通過,皆由“鯉魚石”浮載過溪。莊則在“鯉魚石”上雕詩曰“溪聲雷響浪花開,鼓翼奔流亦快哉;雲嶺遙擺天馬出,乘風直破龍津來”。(注:龍津為鯉魚吐煙處早年被毀的一座古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