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聖德太子

(日本飛鳥時代的政治家)

鎖定
聖德太子(しょうとくたいし,574年2月7日—622年4月8日),日本飛鳥時期政治家。是用明天皇次子,母親是欽明天皇之女穴穗部間人皇女。作為推古天皇時的攝政大臣,與蘇我馬子共同執政。聖德太子在國際局勢緊張的情況下派遣遣隋使,引進中國的先進文化、制度,制定“冠位十二階 [1] 十七條憲法,意圖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體制。聖德太子篤信佛教,其執政期間大力弘揚佛教。
中文名
聖德太子
外文名
しょうとくたいし
別    名
廄户
廄户皇子
上宮王
豐聰耳
國    籍
日本
民    族
和族
出生日期
574年2月7日(敏達天皇3年1月1日)
逝世日期
622年4月8日(推古天皇30年2月22日【普遍説法】)
職    業
政治家
主要成就
推動日本政治改革,加強中央集權
信    仰
佛教
代表作品
《三經義疏》
《國記》
《天皇記》
埋    葬
叡福寺北古墳
職    務
皇太子攝政

聖德太子人物生平

公元574年2月7日(敏達天皇3年1月1日),聖德太子由桔豐日皇子和穴穗部間人皇女所生。 [21]  桔豐日皇子之母是蘇我稻目之女蘇我堅鹽媛,穴穗部間人皇女之母也是蘇我稻目之女蘇我小姊君,聖德太子與蘇我氏有很濃的血緣關係。聖德太子的父母是以欽明天皇為父親的異母兄妹。 [2] 
新井藥師寺的16歲聖德太子像 新井藥師寺的16歲聖德太子像
聖德太子幼年時聰慧,尊奉佛法,留下了很多的逸話、傳説。
公元586年(用明天皇元年)敏達天皇去世,聖德太子之父桔豐日皇子即位(即用明天皇)。這時,圍繞着是否接受佛教,崇佛派的蘇我馬子和排佛派的物部守屋形成了激烈的對立。公元587年(用明天皇二年)用明天皇去世。圍繞着皇位,紛爭迭起,蘇我馬子取得了豐御食炊屋姬(敏達天皇的皇后)的詔書,誅殺了物部守屋欲推舉的穴穗部皇子,集合了由諸豪族、諸皇子組成的物部守屋討伐大軍。聖德太子也參加了這支討伐軍。討伐軍進攻位於河內國涉川郡的物部守屋的城寨。物部氏是軍事氏族,士卒精鋭,並修建了稻城,對討伐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三次擊退討伐軍。這時聖德太子見戰況不利,削白膠木而雕成了佛教四天王之像,並向四天王像祈禱戰勝,許下如果戰勝就修建佛塔、弘揚佛法的宏願。討伐軍猛攻物部軍,聖德太子的舍人跡見赤檮射殺了物部守屋,物部軍潰散,日本的大豪族物部氏就此沒落。
戰後,蘇我馬子擁立泊瀨部皇子即位(崇峻天皇),但是政治的實權由蘇我馬子把持。對此不滿的崇峻天皇與蘇我馬子形成對立。公元592年(崇峻天皇5年),蘇我馬子派遣刺客東漢駒暗殺了崇峻天皇。之後,蘇我馬子擁立豐御食炊屋姬(敏達天皇的皇后)為天皇,即推古天皇,日本歷史上最早的女帝。聖德太子被立為皇太子 [3]  ,公元593年(推古天皇元年)4月10日,被任命為攝政,與蘇我馬子共同輔佐推古天皇。同年、聖德太子遵守與物部氏作戰時許下的誓願,在攝津國難波建立四天王寺
公元594年(推古天皇2年),下詔振興佛教。公元595年(推古天皇3年),高句麗的句僧慧慈來到日本,成為聖德太子之師,教導聖德太子:“大隋官制完整,國勢強盛,篤信並保護佛法。”(當時隋文帝滅了陳國,結束了南北朝,國勢強盛,隋文帝本人幼年育於佛寺,因而終生篤信佛教並培植佛教勢力。)
法隆寺夢殿 法隆寺夢殿
此後,聖德太子在日本各地大力宏揚佛教。據《上宮聖德法王帝説》和《法隆寺伽藍緣起並流記資材帳》的記載,先後建造了法隆寺、四天王寺、中宮寺(中宮尼寺)、橘寺、蜂岡寺(廣隆寺)、池後寺(法起寺)、葛木寺(葛城尼寺)等七大寺廟。但也有學者認為,這些寺廟大多是後世假借聖德太子而已,實際上其中很多與聖德太子並無關係。境野哲(佛教史學家)認為由聖德太子創建的只有法隆寺和四天王寺而已 [4] 
公元600年(推古天皇8年),向朝鮮半島派遣新羅征討軍,意圖讓新羅向日本納貢。
公元601年(推古天皇9年),聖德太子為了擺脱蘇我氏的掣肘,開始營建斑鳩宮(位於今法隆寺東院傳雲堂處),開始對舊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的目的在於提高大王(天皇)的法權人事權、政治權、外交權等權力,改日本固有的豪族聯合政權制為君主專政制。
公元602年(推古天皇10年),再度向新羅派遣征討軍。以聖德太子的同母弟來目皇子為將軍,在筑紫聚集2萬5千大軍,準備渡海時來目皇子去世。之後任命聖德太子的異母弟當麻皇子為新羅征討將軍,當麻皇子以妻子去世為理由返回藤原京(當時日本的首都),結果遠征新羅的計劃中止。也有説法認為這次新羅遠征計劃的目的在於強化天皇的軍事控制力,並不是真正的要討伐新羅。
公元603年(推古天皇11年)12月5日,聖德太子制定了名為“冠位十二階”的冠位制度,不論出身只以才能高低為標準錄用人才。目的是為了擺脱氏姓制,加強中央集權 [20] 
公元604年(推古天皇12年)4月3日,據《日本書紀》記載“夏四月,丙寅戊辰,皇太子親筆作憲法十七條”。強調豪族們要作為臣下而盡忠,服從天皇,尊奉佛法。(津田左右吉等人認為《日本書紀》中這一處記載是後人的偽作)這是日本最早的成文法,就像其中的著名條文“以和為貴”闡述的那樣,主要規定了君臣之間的倫理道德關係。這些制度和法律的目的都是牽制豪族,使他們成為真正的朝廷官員,加強朝廷的權力。 [20] 
“憲法十七條”最集中地反映了聖德太子的政治思想。“憲法十七條”重點放在“和為貴”、“崇君”、“公正”與“尊三寶”上。和為貴是為了緩和豪族之間、豪族與皇族之間的矛盾;“崇君”是為了樹立天皇的權威,要求大家服從天皇的意志;“公正”是為了讓官員服從天皇統治秩序;“尊三寶”是為了統一信仰,統一思想。
“憲法十七條”廣泛地引用了大陸的儒學、法家道家的典故或成語。冠位十二等同樣也是引用了儒學的五德來區分官階。十二等分別為大德、小德、大仁、小仁、大禮小禮、大信、小信、大義、小義、大智、小智。冠服則以紫、淡紫、青、淡青、紅、淡紅、黃、淡黃、白、淡白、黑、灰等不同顏色及其濃淡來區分。那麼為什麼把憲法限定為十七條呢?這是因為按照陰陽五行學説的説法,陰的極數為八,陽的極數為九,十七乃陰陽之和、天地之道。官位十二等表示干支十二屬性,乃天地之循序。
由此可見,聖德太子的政治思想是想借用儒學道德觀念、陰陽五行學説的自然規律理論闡明王權、君主制度的合法性。公元605年(推古天皇13年),聖德太子移居斑鳩宮。
飛鳥寺中的聖德太子立像 飛鳥寺中的聖德太子立像
公元607年(推古天皇15年),聖德太子一改以往的強硬外交政策為睦鄰友好政策,派遣小野妹子、鞍作福利為遣隋使,向大隋遞交國書,加強與大隋的友好往來,同時試圖改變日本對大陸政權歷來的屈從關係,以平等的地位往來,藉此機會提高日本的國際地位。第二年,大隋使者裴世清回訪日本。
聖德太子篤信佛教,至公元615年(推古天皇23年)編著成《三經義疏》。
公元620年(推古天皇28年),聖德太子與蘇我馬子一起編纂成了《國記》、《天皇記》等書。(如果屬實,則是比較《古事記》和《日本書紀》更早的日本史料,據説在645年的乙巳之變中,蘇我馬子之子蘇我蝦夷失勢被誅殺,《國記》、《天皇記》都毀於戰火。)
公元622年(推古天皇30年),為在斑鳩宮病倒的聖德太子祈禱的聖德太子妃膳大郎女於2月21日去世,第二天即22日,聖德太子去世,彷彿是追隨膳大郎女而去。(不過,聖德太子的逝世日期傳疑。最普遍的説法是推古天皇30年農曆2月22日,即公元622年4月8日。還有説法指應該為推古天皇29年2月5日-《日本書紀》。 [22] 

聖德太子個人著作

法華義疏 法華義疏
公元620年(推古28年),聖德太子與蘇我馬子商議編輯日本史書《天皇記》《國記》《臣連伴造國造百八十部及公民等本記》等,然皆亡佚,故無從得知其內容。
篤信佛教的聖德太子於公元607年(推古15年)為《妙法蓮華經》《勝鬘經》《維摩經》三經作注,書名《三經義疏》。據説其中的《法華義疏》是聖德太子的真跡,是現存的日本早的書籍,在日本書法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筆跡
四天王寺緣起》,據説是聖德太子的真跡,由四天王寺所收藏。也有説法認為是後世(平安時代中期)假託聖德太子之名的偽書
十七條憲法》。最早見於《日本書紀》中(604年,推古天皇12年)的全文引用。據《上宮聖德法王帝説》記載,在乙丑年(605年,推古天皇13年)的七月,制定了“十七餘法”。
先代舊事本紀》,在序文中説是聖德太子和蘇我馬子所著,實際上成書於平安時代初期。
《未來記》。並不特指某一本書,是假託聖德太子所作,以“未來記”之名,在鎌倉時代大量出現的偽書羣。

聖德太子人物軼事

聖德太子名字來源

菊地容齋《前賢故實》中的聖德太子 菊地容齋《前賢故實》中的聖德太子
聖德太子的本名是廄户,傳説是因為在廄户(馬廄)前出生,所以取名為廄户 [5]  。還有説法認為是聖德太子的母親穴穗部間人皇女是在聖德太子外婆(小姊君)的孃家蘇我家生下聖德太子,蘇我家當時的家主是小姊君的兄弟蘇我馬子,廄户是“在馬子家出生的”的意思。如今的主流的説法是,聖德太子出生地的附近有個叫“廄户”的地名,因此取名為廄户。
別名有豐聰耳、上宮王等。《古事記》記載為上宮之廄户豐聰耳命,《日本書紀》除了廄户皇子之外,還記載有豐耳聰聖德、豐聰耳法大王、法主王等別名,《萬葉集》卷三有上宮聖德皇子等記載。
“聖德太子”這個稱呼,實際上在生前從來沒有使用過,死去100多年後在公元751年(天平勝寶3年)編纂的《懷風藻》中第一次出現 [6]  。還有顯真記錄的《聖德太子傳私記》引用的是公元706年(慶雲3年)完成的“法起寺塔露盤銘”中的“上宮太子聖德皇”。在平安時代成書的史書《日本三代實錄 [7]  》、《大鏡》、《東大寺要錄》《水鏡》等幾處都是記載為“聖德太子”,“廄户”、“豐聰耳”等不見於記載,最晚於這個時期“聖德太子”的諡號已經廣泛應用,成為了一般性的稱呼。
如今,基於一般性的稱呼,在日本歷史教科書中是使用“聖德太子(廄户皇子)”的長名。但是以前文所述的“‘聖德太子’是在世時沒有使用過的名稱”為理由,在例如山川出版社的《詳説日本史》從2002年度審定版開始,變更為“廄户王(聖德太子)” [8] 

聖德太子肖像

C版一萬日元中的聖德太子 C版一萬日元中的聖德太子
聖德太子的肖像畫自從1930年開始作為一百日元紙幣的肖像以後,也曾出現在一千日元、五千日元、一萬日元等面額的紙幣上,共被使用過7次(現已失效的1930年1月11日開始發行的乙版一百日元、現已失效的1944年3月20日開始發行的い版一百日元、現已失效的1945年8月17日開始發行的ろ版一百日元、1946年3月1日開始發行的A版一百日元、1950年1月7日開始發行的B版一千日元、1957年10月1日開始發行的C版五千日元、195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的C版一萬日元),是歷史人物中在紙幣圖案中出現次數最多的。特別是在正值經濟高度成長期的1958年到1984年發行的“C版一萬日元”最為人所知。在日語中,“聖德太子”一詞也是高額紙幣的代名詞。這一版本的聖德太子肖像是採用最古老的唐本御影。

聖德太子研究假説

聖德太子虛構説

聖德太子的聖人化,在《日本書紀》中已經是既成事實,“聖德太子信仰”是後世的人們人為製造出來的。在8世紀,聖德太子被認為是“日本的釋迦牟尼”,被日本人所信仰。最晚至鎌倉時代,就有《聖德太子傳歷》等現存二十種以上的傳記和圖傳成書
近代的實證研究久米邦武(近代歷史先驅)的《上宮太子實錄》 [9]  。還有,十七條憲法並非聖德太子所作之説從江户後期的考證學者(狩谷鍵齋等人)開始,津田左右吉在1930年的《日本上代史研究》中也主張十七條憲法並非聖德太子所作 [10]  。結果,包括《日本上代史研究》在內的津田左右吉的四本著作被查禁,其本人也向早稻田大學辭職。(津田左右吉是否認天皇神話説的歷史學家,早稻田大學的教授,二戰前被軍國主義打壓,但在二戰後,軍國主義垮台,其學説成為日本歷史學界主流。)森博達(語言學家京都產業大學教授)則認為十七條憲法是編纂《日本書紀》時所作 [11] 
高野勉的《聖德太子暗殺論》(1985年)主張,聖德太子和廄户皇子是不同的兩個人,蘇我馬子之子蘇我善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聖德太子”,後來蘇我善德被中大兄皇子暗殺,為了掩蓋事實,虛構出一個人物形象,即蘇我入鹿。(蘇我入鹿是日本歷史中有名的殘暴不仁的人物)。另外還有,石渡信一郎(古代史研究家)出版的《聖德太子並不存在——解開古代日本史之謎》(1992年),谷澤永一(文藝評論家、關西大學名譽教授)的《聖德太子並不存在》(2004年)。
  • 大山誠一虛構説
1999年,由吉川弘文館出版的大山誠一(歷史學家、中部大學教授)的《“聖德太子”的誕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12]  。大山誠一主張:“廄户王的事蹟除了冠位十二階遣隋使兩項以外,全部是虛構的”。即使是這兩項,雖然見於《隋書》的記載,但《隋書》沒有出現推古天皇和廄户王。沒有任何當時的文獻記載了推古天皇的皇太子廄户王(聖德太子),其存在過的痕跡只有斑鳩宮和斑鳩寺的遺址。還有,關於聖德太子的史料,如《日本書紀》的“十七條憲法”和法隆寺的“法隆寺藥師像光背銘文、法隆寺釋迦三尊像光背銘文、天壽國繡帳三經義疏”等,都成書於比廄户皇子晚得多的時代。
大山誠一併沒有否定飛鳥時代居住於斑鳩宮、並修建了斑鳩寺的有力王族廄户王的存在可能性。但是,作為推古天皇的皇太子攝政,並作出為人熟知的種種政績的聖德太子則是當時編纂《日本書紀》實權者藤原不比等等虛構出來的。《古代史之謎 越瞭解越清楚》(黛弘道(編)、實業之日本社、1997年)第三章“人為創造出來的太子信仰 聖德太子並不存在”以及《聖德太子與日本人》(風媒社、2001年)、《聖德太子的真實》(平凡社、2003年)等,是集大山誠一和贊同其學説的研究者們之大成的著作。學術論文《弘前大學國史研究》上發表。
“大山説”在如今也成為了媒體的話題。《東亞的古代文化》102號製作了大山説的特集,在《東亞的古代文化》102號、103號、104號、106號等關於大山説的爭論彙編成了《聖德太子的實像和幻像》(大和書房2001年)一書。石田尚豐的公開演講《聖德太子是真實存在的嗎?》中,也提到了聖德太子虛構説和媒體的關係。《日本書紀》等古籍中的聖德太子形像多少包含了些誇張、潤色、添枝加葉的成分,是大多數研究者的共識。但其中的多數人對主張其形象並不真實存在的大山説持批判態度,也有認同大山説部分觀點的研究者。
大山説的概要:有力的王族廄户王是真實存在的。但沒有證明作為信仰對象的聖德太子的真實存在的史料,聖德太子是虛構的人物。《日本書紀》(養老4年、720年成立)中,第一次出現了聖德太子的人物形像。這個人物形像是藤原不比等長屋王、僧道慈等人虛構出來的。十七條憲法是編纂《日本書紀》時創作的。大藤原不比等之死及長屋王之變以後,光明皇后等人又寫成了《三經義疏》、法隆寺藥師像光背銘文、法隆寺釋迦三尊像光背銘文、天壽國繡帳的銘文等法隆寺系史料,並創造出了以觀音菩薩為本尊的法隆寺夢殿為道場的聖德太子信仰 [13] 
  • 對大山説的反駁
仁藤敦史(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研究部教授)認為:關於“聖德太子形像”的變遷與考證的研究動向,可總括為否定作為虛構形象的“聖德太子”,對基於《日本書紀》(在戰後的日本史學界也沒有完全否定《日本書紀》的史料地位)的將聖德太子粉飾成“偉大的宗教家、政治家”的形象進行根本性的批判。但是,這種史料批判的方法也存在着問題。在奈良時代的前半期已經對上宮太子稱呼為“聖德”,這可以理解為是上宮太子死後的諡號。而且,在慶雲3(706)年以前已經有稱上宮太子為“聖德皇”的金石文存在。再加上《古事記》中關於上宮太子,有死後才有的“豐聰耳”的稱號,沒有“王”號,而是包含了表明是已即位的王子的“命”字的“上宮之廄户豐聰耳命”的記載。表明最遲到《日本書紀》成書之前的天武朝,上宮太子就開始被偉人化。因此,從除了《日本書紀》和法隆寺系之外的史料中也確認了早期的太子信仰,所以只是完全否定法隆寺系史料是不行的。即使不否定推古朝的有力王子廄户王(或廄户王子)的存在,只將後世的“聖德太子”與廄户王區別開,這種否定傳説與史實的連續性的觀點也是有問題的。 [14] 
遠山美都男(歷史學家、學習院大學講師)認為:《日本書紀》中的聖德太子形像多有粉飾,這在大山誠一以前的很多研究者已經指明。大山説的觀點在於,作為實際存在的人物廄户皇子並沒有王位繼承資格,沒有參與內政、外交等國策的制定,只是作為一位有蘇我氏血統的王族而存在,居住在斑鳩宮、支配壬生部的廄户皇子,是即沒有王位繼承資格,也沒有政治上發言權的無大的影響力的王族而已。《日本書紀》中的“聖德太子”也許確實是虛構的人物,但並不是像大山誠一所認為那樣,而是一位即真實存在,又有政治實力的王族 [15] 
和田萃(歷史學家、京都教育大學名譽教授)認為:“聖德太子”在《日本書紀》的編纂階段被理想化是多數研究者的共識,應該將廄户王與被粉飾了的“聖德太子”區分開,但是並不等同於認同“聖德太子虛構説”和“蘇我王權説” [16] 
  • 對虛構説的反駁
反駁聖德太子虛構説的著作和論文有:遠山美都男的《為什麼聖德太子沒有成為天皇?》(2000年)、直木孝次郎(歷史學家、大阪市立大學名譽教授)的《關於廄户王的政治性地位》、上田正昭(歷史學家、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的《從歷史看到的太子形像的虛實》(收錄入《聖德太子的實像與幻像》)(2001年)、上原和(美術史學家、成城大學名譽教授)的《世界史上的聖德太子 東洋的愛與智慧》(2002年)、田中英道(美術史學家、東北大學名譽教授)的《排斥聖德太子虛構説》(2004年)、森田悌(歷史學家、羣馬大學名譽教授)的《推古朝與聖德太子》(2005年)、曽根正人《聖德太子與飛鳥佛教》(2007年)。
關於聖德太子的歷史資料有《日本書紀(卷22推古紀)》、“十七條憲法”、《古事記》、《三經義疏》、《上宮聖德法王帝説》、“天壽國繡帳(天壽國曼荼羅繡帳)”、“法隆寺藥師像光背銘文”、“法隆寺釋迦三尊像光背銘文”、“法隆寺釋迦三尊像台座內墨書”、“道後湯岡碑銘文(=伊予湯岡碑文、記錄於伊予國風土記逸文)”、“法起寺塔露盤銘”、《播磨國風土記》、《上宮記》等等。這些都成書於比廄户皇子晚得多的時代,有説法認為都是在《日本書紀》成書後再製作的,對這種觀點的異説、反駁也存在着。

聖德太子大山説

  • 太子形像
太子的史料記載圖片
太子的史料記載圖片(5張)
關於日本書紀中的聖德太子形像,大山説是僧道慈(留學大唐17年後的公元718年回到日本)在藤原不比等和長屋王的授意下所作。但是,森博達(京都產業大學教授,古日本語研究學者)指出:包含“推古紀”的日本書紀卷22並不是由中國音書寫的卷α羣(遠渡日本的唐人所作),而是用日本音書寫的卷β羣(日本在新羅的留學僧們所作)に屬するとする。“推古紀”是漢字寫成,而其關於漢字的意義和用法有很多錯誤,所以關於“推古紀”的作者是留學大唐17年的學問僧道慈的大山説受到批判。森博達認為β羣的創作是從文武天皇朝(697年~707年)的文章博士山田史御方開始的 [11] 
十七條憲法不是聖德太子所作的説法從江户後期的考證學者那裏就開始有了。津田左右吉在1930年的《日本上代史研究》也説到了十七條憲法不是聖德太子所作。井上光貞、坂本太郎等人對津田説持反對意見。關於狩谷鍵齋、津田左右吉等人的偽作説,關晃認為“根據還不夠充分”。森博達則認為十七條憲法是後世在編纂《日本書紀》時才創作的。
  • 勝鬘經義疏
關於“勝鬘經義疏”,與敦煌出土的“勝鬘義疏本義”有七成相同的文字,藤枝晃認為是6世紀後半期由中國北朝所作,與聖德太子無關 [17]  。關於“法華經義疏”卷首的題箋,大山説認為只是僧侶行信的一種“太子親撰”的炫耀性帖示 [18]  。安本美典則根據題箋的撰號“此是大委國上宮王私集非海彼本”中的“是”、“非”等字的筆跡與正文一致而斷定題箋和正文是出自同一人物之手,否定了成書後僅僅是添加了“太子親撰”的説法。而且,從題箋中的“大委國”來看也否定了“法華經義疏”由日本之外的國家所作的説法。
關於《上宮聖德法王帝説》卷首所記載的聖德太子的世系,家永三郎認為成書年代最遲不超過大寶(701-704)年間,是比《古事記》、《日本書紀》更古老的資料。
  • 天壽國繡帳
關於“天壽國繡帳”,大山説從天皇號、和風諡號等角度出發,認為不是製作於推古朝。金澤英之指出天壽國繡帳的銘文中出現的干支在日本是在公元690年(持統4年)才開始使用的儀鳳歷(麟德歷),“天壽國繡帳”的製作年代690年以後。另一方,大橋一章則根據天壽國繡帳”圖中的服制等等,認為是推古朝的產物 [19]  。石田尚豐認為從“天壽國繡帳”中體現的技法等等來看,不可能製造於8世紀。
唐本御影中的聖德太子(中) 唐本御影中的聖德太子(中)
參考資料
  • 1.    李濯凡.《萬葉詩情:日本萬葉集和歌及其歌人》.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4:第24頁
  • 2.    日本聖德太子大化改新精神淵源在《史記》?  .手機網易網[引用日期2018-12-04]
  • 3.    《古代政治史中的天皇制的規律》(吉川弘文館、1986年)
  • 4.    境野哲《聖德太子傳》(丙午出版社、1917年)、p.128
  • 5.    小學館週刊《新設戰亂的日本史 第27號 蘇我・物部的決戰》
  • 6.    《懷風藻序》中的“逮乎聖德太子。設爵分官。肇制禮儀。然而專崇釋教。未遑篇章。”
  • 7.    《三代日本實錄》卷二貞觀元年(859年)五月十九日甲戌條、卷八貞觀6年(864年)正月十四日辛丑條、卷卅八元慶4年(880年)十月廿日庚子條等。
  • 8.    2004年1月10日日本經濟新聞
  • 9.    《久米邦武歷史著作集 第1卷 聖德太子的研究》吉川弘文館 1988年
  • 10.    津田左右吉《日本古典的研究》(巖波書店、1972年)
  • 11.    森博達《解答日本書紀之謎——敍述作者是誰?》(中公新書1999年)
  • 12.    《“聖德太子”的誕生》吉川弘文館
  • 13.    《聖德太子的實像與幻像》
  • 14.    仁藤敦史“聖德太子是真實存在的嗎?”《初中歷史入門》帝國書院2005年9月號
  • 15.    遠山美都男《天皇與日本的起源》講談社2003年、遠山美都男《聖德太子為什麼沒有成為天皇?〉(2000年)
  • 16.    日本經濟新聞2004年1月10日
  • 17.    藤枝晃“勝鬘經義疏”《聖德太子集》(巖波書店1975年)
  • 18.    《天孫降臨之夢》(NHK出版、2009年)
  • 19.    大橋一章《天壽國繡帳的研究》(吉川弘文館1995年)
  • 20.    (日)岸祐二著.我最想知道的日本史圖解.海口:南海出版社,2011年10月:第20頁
  • 21.    (日)村上專精. 日本佛教史綱[M].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9.11:第14頁
  • 22.    日本書紀 巻第二十二 推古天皇紀  .日本書紀、全文検索[引用日期2022-06-2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