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德列萨祭坛《圣德列萨祭坛》是大理石雕塑作品,由意大利艺术家乔凡尼·洛伦茨·贝尼尼于1645年至1652年间创作,现位于罗马的卡尔那罗礼拜堂内。该作品以16世纪西班牙修女圣德列萨的宗教体验为题材,刻画其在幻觉中见到上帝的情景。
雕塑主体为圣德列萨仰卧于浮云之上,双目轻合、嘴唇微张,神情交织痛苦与沉醉。身旁的小爱神手持金箭刺向其胸膛,象征神性之爱的降临。衣褶的流动感与云朵的轻盈形态通过大理石雕刻呈现,结合镀金金属条反射的光线,削弱了石材的厚重感,营造出光影交织的戏剧效果。祭坛上方光源的设计强化了人物线条的韵律,使整体宛如舞台场景。贝尼尼通过复杂的曲线与动态构图,展现了圣女在灵性体验中的矛盾情感。
- 中文名
- 圣德列萨祭坛
- 作 者
- 乔凡尼·洛伦茨·贝尼尼
- 类 别
- 大理石雕像
- 创作时间
- 1645年 至 1652年
钻迁屑殃作品简承乌柜介
《圣德列萨祭坛》,大理石雕像,作者是乔凡尼·洛伦茨·贝尼尼,创作于1尝墓朽645--1652年。
这件作品是贝尼尼为卡尔那罗礼拜堂所做的祭坛雕塑。它讲述了德列萨,一个16世纪的西班牙修女的故事。德列符射萨少年时就进修道院作了修女,潜心修炼,侍奉上帝。她常常会产生幻觉,看见上帝,于是就写了一本自述,把自己每次的幻觉记录下来。这份自述流传到17世纪后,被教会用来宣扬宗教思想,并把德列萨封为圣女,这件事在民间有着很大的影响。
这件雕塑作品描写的是圣德列萨在幻觉中见到上帝的情景,表现了她对上帝之爱的渴望。她躺在浮云上,宽大的衣袖向下低垂,两眼轻合,嘴唇微张,脸色苍白,在昏迷中祈求着神的爱。在她面前,小爱神面带顽皮,将一支金箭射向她的胸膛。德列萨在她的自诉中写道:这支箭已刺穿了我的心,当他把箭抽出时,我感到无限的痛苦和甜蜜,我想把这种痛苦永远地继续下去……当时的意大利正倡导着禁欲主义,禁欲的痛苦折磨着无数和德列萨一样的少女。而贝尼尼则用坚硬的大理石刻画出了德列萨的病态,表现了一永寻屑个正在渴求爱欲的女人最柔软的内心。小天使代表幸福,与德列萨的卧姿构成了和谐的节奏,意味着痛苦与幸福的撞击。整个雕塑被放在祭坛上,祭坛上方安放了一些镀金的金属条,光线从祭坛顶上照下,被金属条反射,其金色的散光打在白色的大理石上,衬托出人物的形体,减弱了体积感和大理石的重量感。同时,多样的光和影增强了人体线条的韵律和美感,从而产生出十分强烈的舞台戏剧效果,使人如同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