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聖喬治級登陸艦

鎖定
聖喬治級登陸艦(英文:San Giorgio class amphibious transport dock [1]  ,意大利文:Classe San Giorgio Landing Platform Dock [2]  )是意大利海軍和意大利內政部隸下的兩棲船塢登陸艦(LPD)。
聖喬治級登陸艦是全世界第一種採用類似航空母艦的全通式飛行甲板構型的船塢登陸艦,艦島位於艦體右側,方型的全通式甲板由艦首後方一直延伸到艦尾。但該級艦與大隅級相同無高強度航空器操作能力和甲板下機庫,沒有與兩棲攻擊艦或航空母艦同級的航空管制、戰役指揮等指管通情能力。聖喬治級服役後,成為意大利海軍支援兩棲登陸作戰的核心力量,能操作登陸艇載運部隊與裝備登陸,同時還可操作重型運輸直升機進行兩棲垂直突降;除了軍事用途外,該級艦也能參與救災、人道援助等任務。
2011年8月,阿爾及利亞與意大利簽約,購買一艘聖喬治級登陸艦改良的後勤支援登陸艦(BDSL)並附帶第二艘的選擇權,首艘命名為Al Djazair(舷號474),在2012年1月11日於Riva Trigoso船廠切割第一塊鋼板,2014年1月8日下水,預定2014年9月交付。BDSL服役之後將成為非洲各國海軍第一艘全通甲板兩棲艦 [2] 
中文名
聖喬治級登陸艦
外文名
San Giorgio class LPD
國    家
意大利
艦船類型
兩棲船塢登陸艦
服役時間
1987年
建造數量
3艘+1艘外銷

聖喬治級登陸艦發展沿革

首艦聖喬治號 首艦聖喬治號
意大利海軍在20世紀80年代向意大利金融集團(Fincantieri)造船廠訂購了兩艘聖·喬治級 (San Giorgio class) 船塢登陸艦,分別是聖·喬治號(MM San Giorgio L-9892) 以及聖·馬可號(MM San Marco,L-9893) ,兩艦都在1988年服役。其中,聖馬可號被賦予災害救援的任務,因此預算是由意大利內政部編列。
1991年3月,意大利海軍與金融集團簽約,建造一艘經過放大改良的聖·喬治級──聖古斯托號(MM San Giusto L-9894),除了兩棲運輸任務外還擔任意大利海軍官校訓練艦的角色,於1993年12月下水,在1994年4月服役。三艘該級艦都在Fincantieri公司Riva Trigoso船塢建造 [1]  [3-4] 

聖喬治級登陸艦技術特點

聖喬治級登陸艦艦體設計

聖喬治級線圖 聖喬治級線圖
聖喬治級登陸艦上能承載1200噸的物資、載具,人員編制為船員198人,另可搭載316名登陸部隊。艦尾內部設有長20.5米、寬7米的泛水塢艙,可容納一艘MTM機械登陸艇(LCM)或一艘MTP人員登陸艇(LCVP),由艦尾大型艙門出入,每艘MTM能搭載30噸的物資或車輛;此外,艦內塢艙前端的車輛甲板上另有兩具舉升力達40噸的台車式起重機,各掛一艘LCM/MTM,使用時由起重機吊放至已泛水的塢艙內,因此該級艦內部實際上可容納三艘LCM/MTM。除了艦內外,前兩艘聖·喬治級的左舷還設有兩組方框型起重機,各吊掛一艘LCVP人員登陸艇。為了支援兩棲作戰或人道救援,該級艦內還涉有完善的醫療設施,包括X光檢驗室、診療室、手術室、觀察站隔離室與病牀等等。前兩艘該級艦在完工之初,還設有類似渡輪的艦首車輛輸送跳板艙門 [5] 

聖喬治級登陸艦艦電武裝

艦首主炮(改裝前) 艦首主炮(改裝前)
聖喬治級登陸艦的戰鬥系統為IPN-20/SADOC-2戰鬥資料系統以及NA-10射控系統,都是阿勒尼亞.馬可尼(Alenia Marconi Systems)的產品。艦上其他偵測裝備包括一具SMA SPS-702平面搜索雷達、兩具SMA SPN-753導航雷達,艦炮的射控由一具AMS RTN-10X(SPG-70)射控雷達負責,電子戰系統則為Elettronica SpA的SLR-730電子支援系統以及SLQ-747電子反制系統。此外,艦上擁有Elmer MAC的整合式語音通訊系統(Telecommunications,TLC),並使用美製Link-11資料鏈。武裝方面,該級艦飛行甲板前端設有一個炮位,前兩艘該級艦最初使用舊型MM1型76毫米艦炮,在改良時則換裝OTO 76毫米 62倍徑自動艦炮(聖·古斯托號則一開始就使用此型艦炮)。此外,該級艦另有兩門瑞士奧利崗(Oerlikon)MK-10 20毫米 70倍徑機炮 [6] 

聖喬治級登陸艦改良設計

聖馬克號與日本高波級護衞艦 聖馬克號與日本高波級護衞艦
聖喬治級登陸艦兩艘艦在21世紀初期進行了現代化改良,包括取消艦首跳板艙門、延長飛行甲板、換裝新桅杆,並在左舷增設一個用於收容小艇的平台結構,將兩艘LCVP移至平台結構下一層的甲板,如此就不會佔用艦面的甲板。前兩艘該級艦的飛行甲板經過擴大後,最多能停放兩架SH-3D海王(Sea King)或新一代EH-101重型直升機以及兩架AB-212輕型通用直升機。而第三艘該級艦聖·古斯托號則在大幅修改設計後才付諸建造,包括艦體延長、飛行甲板擴大、艦島容積增加(包括在艦橋左後方增設航空管制室、在艦島內增設實習士官與士兵的辦公室與相關設施等)、增加登陸艇掛載數量、排水量增加300噸等,此外一開始便刪除了艦首車輛跳板 [7] 
改裝前的聖馬可號 改裝前的聖馬可號
聖古斯托號 聖古斯托號
聖·古斯托號的側舷擁有三具安裝於左舷外側延伸結構上的小艇框架,較前兩艘該級艦多一具,故能多攜帶一艘MTP。聖·古斯托號經過擴大的飛行甲板最多能停放6架直升機,艦上貨艙最多能容納36輛陸軍的裝甲車輛。雖具有全通式飛行甲板,聖·喬治級卻未設置下甲板機庫結構,只能讓直升機臨時停放於甲板上而無法 讓其駐艦;此外,該級艦的全通式甲板實際上只有艦首與艦尾各一處直升機起降點能遂行直升機起降操作,艦島側面的甲板空間由於寬度不夠,只能讓海王直升機以旋翼折收狀態停放。動力方面,該級艦採用兩具Fincantieri GMTA 420.12柴油機,功率16800馬力,最大速度21節。為了在泛水作業時維持艦體穩定,艦艏還設有橫向輔助推進器 [8] 

聖喬治級登陸艦性能數據

基本參數
尺寸
L-9892、L-9893:長133.3米 寬20.5米 吃水5.25米
L-9894:長137米 寬25米 吃水5.25米
排水量
L-9892、L-9893:標準5600噸 滿載7650噸
L-9892、L-9893:標準5900噸 滿載7950噸
動力系統
Fincantieri GMTA 420.12柴油機×2/16800軸馬力
雙軸
艦艏推進器
航速
21節
續航力
7500海里/16節
偵測系統
SMA SPS-702平面搜索雷達×1
SMA SPN-753導航雷達×2
SLR-730電子支援系統
SLQ-747電子反制系統
火控系統
IPN-20/SADOC-2戰鬥資料系統
NA-10射控系統
AMS RTN-10X(SPG-70)射控雷達×1
乘員
船員198 可搭載316名登陸部隊
艦載武裝
OTO MMI 76毫米艦炮×1(L-9892、9893,2000年換裝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
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1
Oerlikon MK-10 20毫米 70倍徑機炮×2
登陸載具
MTP人員登陸艇(LCVP)×2(L-9892、9893)/3(L-9894)
MTM機械登陸艇(LCM)×3
艦載機
SH-3D或EH-101直昇機×3或AB-212直昇機×5 [3] 

聖喬治級登陸艦服役動態

聖喬治級登陸艦外銷出口

BDSL模型 BDSL模型
2011年8月,阿爾及利亞與意大利金融集團簽約,購買一艘後勤支援登陸艦(BDSL)並附帶第二艘的選擇權(如果實行,則可能轉移技術在阿爾及利亞的船廠建造) ,其設計衍生自聖·喬治級,合約價值大約4億歐元。首艘LPD命名為Al Djazair(474),在2012年1月11日於Riva Trigoso船廠切割第一塊鋼板,2014年1月8日下水,2014年9月交付 [9] 
BDSL下水 BDSL下水
相較於原版聖·喬治級,Al Djazair級大幅強化了防空作戰裝備,裝備由EMPAR相控陣雷達以及Aster-15防空導彈組成的SAAM防空系統,艦上裝有兩組八聯裝Sylver A-43垂直髮射器(位於右舷艦島後方部位)來裝填紫菀防空導彈。除此之外,艦上其他武裝包括一座位於艦首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兩座位於兩舷的遙控25毫米機炮與2至4挺12.7毫米機槍,奧托76毫米艦炮與25毫米機炮都由Alenia的NA.25雷達射控系統指揮控制。艦上的電子戰系統由Thales提供,並配備兩具奧托·梅萊拉的SCLAR-H誘餌發射器。由於將做為阿爾及利亞海軍的兩棲作戰和海外武力投送/任務中樞,Al Djazair級也強化了指揮管制能力,艦上設有作戰指揮室以及先進的指管通情裝備,並能容納指揮艦隊作戰的參謀人員 [10-11] 
建造中的BDSL 建造中的BDSL
Al Djazair級的艦體長142.9米,寬21.5米,吃水5.3米,滿載排水量在9000噸以上,採用兩具柴油主機,雙軸推進(艦首推進器), 最大航速約20節,續航力6100海里。與聖·喬治級相似,Al Djazair級左舷設有三具門型吊車來掛載三艘LCVP人員登陸艇,此外還可搭載兩艘RHIB硬殼膨脹快艇以及一艘LCP人員登陸艇。艦尾塢艙可容納三艘LCM機械登陸艇;艦上編制約150名人員,能裝載440名部隊以及15輛裝甲運兵車。艦島前方與艦體後部各規劃一個直升機起降區,艦上共可搭載三架中型直升機,並設有一個載重量30噸的甲板升降機 [12] 

聖喬治級登陸艦後續替換

規劃中的新LHD 規劃中的新LHD
2010年,意大利政府正式批准海軍建造兩艘2萬噸級新型兩棲直升機突擊艦,來取代聖喬治級登陸艦,首艦原訂在2014年完工交付,不過實際上在2014年度國防預算的造艦計劃中才編列了一艘新兩棲艦的預算。此外,意大利海軍也評估建造第三艘進一步強化航空搭載能力的LHD,以取代現役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 新型兩棲攻擊艦採用長方形全通式直升機起降甲板,擁有完善的指管通情設施,能負責指揮一場兩棲戰役或其他人道救援/維和任務。新LHD的預定尺寸為長190米,寬33米,滿載排水量20000噸,以四套柴油主機推進,航速20節,航速16節時續航力7000海里。依照模型構型,意大利海軍規劃建造的LHD採用兩具先進的可轉式囊莢式推進器,兼具推進和改變航向的功能,而2009年在馬來西亞展出的版本則使用傳統的雙軸推進與船舵配置 [13] 
LIMA 2009展出的新LHD方案之一 LIMA 2009展出的新LHD方案之一
新LHD的全通起降甲板劃分五個直升機起降點,艦上可搭載12至15架EH-101重型直升機,艦尾則設有塢艙,可容納四艘LCAC氣墊登陸艇;此外,側舷掛載四艘LCVP人員登陸艇,以及另外2艘突擊艇;此外,還設有面積不低於1000平方公尺的駛進/駛出多用途車輛甲板,可承載60噸級主力戰車。艦上的自衞武裝可能包括一門奧托·梅萊拉 76毫米 62倍徑艦炮,以及三座Oerlikon KBA 25毫米自動機炮。艦上還將設置完善的醫療設施(包括X光機、診療所、手術室;觀察站、病房和隔離室等),以支援兩棲戰役或人道支援任務。艦上估計編制200名人員,可搭載75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 [14] 

聖喬治級登陸艦該級各艦

艦名
中文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L-9892 San Giorgio
聖·喬治
1985/5/27
1987/2/21
1988/2/13
L-9893 San Marco
聖·馬可
1985/3/26
1987/10/10
1988/5/14
L-9894 San Giusto
聖·古斯托
1991/8/19
1993/10/23
1994/4/14 [15] 

聖喬治級登陸艦總體評價

聖喬治級登陸艦由於平戰時期均能有效的使用,體現了一艦多用的“平戰結合”的思想。因此在總體結構、推進裝置和舾裝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商船標準,尤其在塢艙、車輛甲板和飛行甲板等部位體現了合理和經濟的設計思想。
聖喬治級登陸艦的設計獨具特色、用途廣泛和造價低廉,已引起許多國家的關注 [3]  。(中國數字科技館 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