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聖人不死

鎖定
出自莊子《胠篋》。原文為“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原意指,為善之果反而可能方便惡人行惡。也可理解為莊子的辨證思想,事物有好必有壞,待壞、惡消失,也就無所謂好、善。
中文名
聖人不死
外文名
The sage.
提出人
莊子
出    處
莊子

目錄

聖人不死基本介紹

莊子説
王怡在《指環王與權威》一文中提到從權威到權力轉變的觀點,強調權威“去魅”。昨日在浙大教授講學時也聽到類似的觀點,講座中説到“韋伯把人類社會分成三個時代,分別是傳統時代、英雄時代和法治時代,一個法治的社會應該是沒有英雄的年代”。上述兩位學者對當前中國社會現狀的思考讓我突然想到了莊子的一句話“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莊子《胠篋》講到:“為了對付撬箱子、掏口袋、開櫃子的小偷而做防範準備,必定要收緊繩結、加固插閂和鎖鑰,這就是一般人所説的聰明作法。可是一旦大強盜來了,就揹着櫃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繩結、插閂與鎖鑰不夠牢固哩。既然是這樣,那麼先前所謂的聰明作法,不就是給大盜作好了積聚和儲備嗎?所以我曾試圖討論這種情況,世俗所謂的聰明人,有不替大盜積聚財物的嗎?所謂的聖人,有不替大盜守衞財物的嗎?” 文中提到:“當年的齊國,鄰近的村邑遙遙相望,雞狗之聲相互聽聞,漁網所撒佈的水面,犁鋤所耕作的土地,方圓兩千多里。整個國境之內,所有用來設立宗廟、社稷的地方,所有用來建置邑、屋、州、閭、鄉、裏各級行政機構的地方,何嘗不是在效法古代聖人的作法!然而田成子一下子殺了齊國的國君也就竊據了整個齊國。他所盜竊奪取的難道又僅僅只是那樣一個齊國嗎?連同那裏各種聖明的法規與制度也一塊兒劫奪去了。而田成子雖然有盜賊的名聲,卻仍處於堯舜那樣安穩的地位,小的國家不敢非議他,大的國家不敢討伐他,世世代代竊據齊國。那麼,這不就是盜竊了齊國並連同那裏聖明的法規和制度,從而用來守衞他盜賊之身嗎?所以我曾試圖討論這種情況,世俗的所謂聰明人,有不替大盜積聚財物的嗎?所謂的聖人,有不替大盜防守財物的嗎?” 有聖人就有大盜,聖人只是為大盜準備,甚至聖人可能蜕變為大盜。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蹠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可以看出莊子對聖人的警惕,對禮法的擯棄,對仁義的厭惡。我們不可能回到莊子提到“絕聖棄知”的原始年代,但是莊子所持的那種逆向思維必須引起我們深思。“竊鈎者誅,竊國者侯”,公民必須對國家和聖人有個清醒的認識,警惕聖人的蜕變,防範聖人的盲目。
愚忠説
回顧歷史,聯繫當前,我發現中國一直處在聖人的時代,普遍存在一種對聖人的盲目崇拜思維。“聖人”是完美無缺,不會犯錯誤,因此人民對聖人總是頂禮膜拜。古代“聖人”的話是金科玉律就是聖旨,“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這是愚忠。古代的聖人的“四書五經”是治國安邦的大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是愚從。
綜論
莊子只講到聖人的禮法為大盜所竊,而沒有意識到聖人很有可能蜕變成大盜。歷史上的暴君哪位不是集聖人和大盜為一體,天使和魔鬼於一身,名義上、形式上他們是聖人是天子,但行動中、實質上卻是惡魔、大盜。一旦聖人蜕變成大盜,那麼就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就如鄧小平同志説的,即使象毛澤東這樣偉大的人物也犯下大的錯誤,以致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 聖人死了,也就是一個理性時代的到了。沒有聖人的年代,是平民主義社會的表現,這是歷史的必然趨勢。當前已經逐漸淡化聖人的味道,領導人逐步從神秘權威走向公開和平庸。領導人不再是雄才偉略,多才多藝,領導人可能是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沒有高貴的血統,沒有良好的經濟基礎。他們也和我們一樣也是片面的,也會犯錯誤。領導人一代不如一代,這是現代社會的發展方向,去除領導人的個人魅力,就意味減少盲目崇拜,盲目服從。這就是王怡所説的權力非人格化。從權威走向權力,就如把無窮的權力賦予魔戒,這個戒指可能落在一個惡魔手中,如何防範權力作惡,這是行使權力必須思考的問題。 聖人死了,英雄一去不復返,我們正走向一個理性的年代!

聖人不死解釋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關於這句話的解釋,無論對莊子本意的考證如何,其寓意應不僅侷限於“聖人”個體的的複雜統一性(集天使魔鬼於一身),更應該強調的是個體在羣體中的侷限性,包括其所提出的各種思想。
例如:一個完美的聖人(反映在外界羣體的認識)死了,而其留下的思想是向全社會開放的,有的人打着聖人的旗號幹些“魔鬼”的勾當。
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聖人有追求知識的本性,大盜有盜竊的本性,聖人不死,本性不滅,所以大盜也別想斷絕!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目前主要的應用主要解釋為,有的人(聖人)通過各種方法控制了世界的運行,盤剝大眾,讓大眾成為奴隸,暗中汲取了大量的資源,此句子展現的是一種現象,解釋世界運行的本質,更是向大眾闡述了修道者達成與天地同壽、日月同輝的一般方法。其他的解釋太過膚淺,太過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