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聊齋俚曲

鎖定
聊齋俚曲,流行於山東省淄博市的地方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聊齋俚曲是清初文學家蒲松齡將自己創作的唱本配以當時流傳的俗曲時調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音樂文學體裁,因蒲松齡的齋名為“聊齋”,故稱“聊齋俚曲”,也有人稱“蒲松齡俚曲”。它用明清俗曲作曲牌,以白話方言為載體,用曲牌聯套為結構形式,以唱白相間、散韻交織作文體,編織成了包含小曲、説唱、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在內的藝術綜合體。
2006年5月20日,聊齋俚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Ⅱ—22。 [1-2] 
中文名
聊齋俚曲
批准時間
2006年
非遺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山東省淄博市
遺產類別
傳統音樂
遺產編號
Ⅱ—22

聊齋俚曲歷史淵源

聊齋俚曲
聊齋俚曲(5張)
淄川是明清俗曲重要流佈地區之一。蒲松齡坐館三十餘年的西鋪畢家是豪門貴族,一直就有編寫演唱俚曲的傳統,這給蒲松齡編寫俚曲故事準備了極好的社會氛圍和條件。蒲松齡集一生之閲歷,匯明清俗曲之精華,取諸宮調、南北曲的曲牌聯套成曲,於完成了15部俚曲的創作。
從寫作時間看,除較短的幾種寫於作者中年外,其餘多作於暮年。從寫作動機看,作者是為"參破村庸之迷,而大醒市媪之夢",用以勸善懲惡,移風易俗。大多數作品寫於西鋪的直接動因,是為取悦於畢際有的孀妻王老夫人(王漁洋的從姑母)。
從寫作形式看,聊齋俚曲經歷了一個從短篇到長篇的發展過程,更經歷了一個由簡單的琴書説唱到搬上舞台演出的地方戲演變進程,如最後完成的《禳妒咒》《磨難曲》與《牆頭記》。作者的思想也由最初的自悲自喜,進而轉化為與大眾同悲同喜的境界。 [1-2] 

聊齋俚曲基本特徵

聊齋俚曲語言

聊齋俚曲摒棄文言,選取以普通白話為主體,雜以淄川方言、俚語、民間成語、歇後語、典故新用的語言,力圖接地氣唱民聲,為當地民眾易於理解和接受。語言風格也以明白曉暢、幽默詼諧、尖刻辛辣、寓莊於諧、讓人喜聞樂見為標尺。 [3] 

聊齋俚曲聲腔體系

聊齋俚曲的音樂聲腔體系以具有“全國一致性”的明清俗曲為主體,結合具有山東淄川一帶特點的民歌,以及具有方言字音特點的民歌唱法,構成了俚曲的基本腔系,另外還吸收了南北曲、崑曲、梆子、弋陽高腔以及江南小曲、船歌、陝西西調、東北的滿調等為輔助的多種有代表性的聲腔,構成了它的綜合性的聲腔體系。這個聲腔體系既古老傳統又新鮮時興;既有全國一致性又有地方特殊性;既單一簡易又多元豐滿;既可單曲疊唱又可聯套成章;可歌可吟可怒可贊。 [3] 

聊齋俚曲內容形式

(1)俚曲所表現的內容,大部分是寫農家百姓日常生活,而且是人們所關心的生活熱點問題,所以它貼近時代又切入生活,為平民百姓所關心所理解。即使是神話故事、歷史故事、愛情故事、傳奇軼聞等,也大都是家喻户曉代代相傳的
(2)用於演唱的曲牌是風靡當時社會的時調俗曲。本來這種形式活潑的有説有唱就足以吸引人了。這些時調俗曲又是為人們所熟悉的,俚曲一改過去用南北曲作劇的傳統而以時調俗曲入戲,使人們感到既熟悉又新鮮,為人們喜聞樂見,成了廣泛傳唱於街衢里巷的傳世之作。
(3)通俗性即是俚曲最顯著的特點,也是它在總體上的特點。其通俗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內容的生活化;二是語言的大眾化;三是聲腔的世俗化。 [2] 

聊齋俚曲代表作品

聊齋俚曲曲目有《耍孩兒》《玉娥郎》《粉紅蓮》《疊斷橋》《牆頭記》《姊妹易嫁》《求罵》《王六郎》等。 [1]  [4] 

聊齋俚曲傳承保護

聊齋俚曲傳承價值

聊齋俚曲生動地反映了封建時代晚期的人民生活,為羣眾所喜聞樂見,長期在當代社會中傳唱流傳,成為山東地區一種獨樹一幟的羣眾性藝術形式。聊齋俚曲以獨特的魅力影響了其他姊妹藝術的發展,單以戲曲為例,俚曲故事改編劇本的就有五音戲、柳子戲、川劇、京劇、秦腔、河北梆子等。 [1] 

聊齋俚曲傳承現狀

現存聊齋俚曲手抄本15種(原著佚失),均已整理、出版。遺存較原始曲牌五十餘支,1962年蒐集十餘首,近從古籍文獻中查尋、翻譯三十多首,尚有部分失傳曲牌有待查找。會唱俚曲的人已漸衰老,俚曲研究者也寥若晨星,有必要加以搶救和保護。 [1] 

聊齋俚曲傳承人物

蒲章俊,男,2008年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聊齋俚曲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淄博市申報。 [5] 

聊齋俚曲保護措施

2008年7月,淄川區成立了淄川區聊齋俚曲藝術團,是淄博市最早以保護、傳承、弘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宗旨、影響最廣泛的民間劇團。主要致力於蒐集整理現存聊齋俚曲曲牌,創編、排練和上演聊齋俚曲戲,以將其發展成為一個具有活力的新型地方劇種。 [4] 
2014年12月30日,張店區成立了張店區聊齋俚曲藝術團,主要以演唱已挖掘整理的聊齋俚曲曲牌來弘揚聊齋俚曲。 [4]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淄川區聊齋俚曲藝術團獲得“聊齋俚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6]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聊齋俚曲》項目評估合格,淄川區聊齋俚曲藝術團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8] 

聊齋俚曲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聊齋俚曲藝術團根據孟祥民的先進事蹟,專門改編成聊齋俚曲現代戲《環保衞士》於2012年11月13日晚,在魯泰紡織股份公司職工俱樂部演出。 [7] 
2015年,聊齋俚曲藝術藝術團的惠民演出活動多達百場,藝術團演出的劇目十分豐富,如《牆頭記》《姊妹易嫁》《求罵》《王六郎》等。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