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山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山東西部,東南隔黃河與濟南市、泰安市為鄰,南部隔金堤河與河南省為鄰,西部隔漳衞河與河北省邯鄲市、邢台市相望,北部和東北部與德州市接壤,介於東經115°16′—116°32′和北緯35°47′—37°02′之間,東西直距114千米,南北直距138千米,總面積8628平方千米。全市轄8個縣(市、區)和國家級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聊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江北水城旅遊度假區3個縣級功能區。
[23]
- 中文名
- 聊城
- 外文名
- Liaocheng
- 別 名
- 江北水城
- 行政區劃代碼
- 371500
- 行政區類別
- 地級市
- 所屬地區
- 中國山東省
- 地理位置
- 魯西地區、華東華中華北交界處
- 面 積
- 8628 km²
- 下轄地區
- 2區、5縣,代管1個縣級市
目錄
聊城歷史沿革
編輯聊城地名由來
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
聊城建置沿革
春秋(前770—前476年)
戰國(前475—前221年)
秦朝(前221—前206年)
郡、縣兩級制,境域屬東郡。
西漢(前206—24年)
東漢(25—220年)
三國(220—265年)
西晉(266—316年)
東晉十六國(319—420年)
南北朝(420—581年)
州、郡、縣三級制。聊城先後屬北魏、東魏、北齊、北周4國。後魏,聊城、茌平屬濟州平原郡(治聊城,今東昌府區),臨清、冠縣、莘縣屬司州陽平郡(治館陶),陽穀、東阿屬濟州(治碻磝城,今茌平韓集鄉高垣牆村)濟北郡(治臨邑,今東阿銅城鎮),高唐屬濟州南清河郡。齊周,聊城屬平原郡,臨清、高唐、茌平屬清河郡(治清河,今臨清市內),陽穀、東阿屬濟州(治碻磝城)濟北郡(治東阿,今東阿縣銅城鎮),冠縣、莘縣屬司州陽平郡(治館陶)。
隋朝(581—618年)
唐朝(618—907年)
初為道、府(州、郡)、縣三級制,後為藩鎮節度使(道)、州、縣三級制。聊城、高唐屬河北道博州(治聊城);臨清屬河北道貝州;莘縣、冠縣屬河北道魏州;陽穀、東阿初屬河南道濟州(治盧縣),後屬鄆州;茌平屬河南道鄆州。
五代(907—960年)
藩鎮節度使(道)、府(州)、縣三級制。聊城先後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聊城、茌平、高唐屬河北道博州(治聊城)。臨清先後屬河北道大名府、興唐府、廣晉府,冠縣先後屬河北道魏州、廣晉府、大名府,莘縣屬河北道魏州,陽穀、東阿屬天平節度使鄆州。
北宋(960—1126年)
路、府(州、軍、監)、縣三級制。聊城、高唐、茌平屬河北東路博州(治聊城),臨清、冠縣、莘縣屬河北東路大名府,東阿、陽穀屬京東西路東平府。遼、金(916—1234年),路(道)、府(州、軍)、縣三級制。聊城、茌平、高唐屬山東西路博州(治聊城),臨清屬大名路大名府恩州,陽穀、東阿屬山東西路東平府,冠縣、莘縣屬大名路大名府。
元朝(1206—1368年)
省(行省)、路(府、州)、縣三級制。境域屬山東省,聊城、茌平、莘縣屬東昌路(治聊城)總管府(治聊城);冠縣初屬東昌路,後為冠州(治冠氏縣,今冠縣);高唐初屬東昌路,後為高唐州(治高唐);臨清屬濮州;陽穀、東阿屬東平路。
明朝(1368—1644年)
省、府(直隸州)、縣(散州)三級制。省、府州縣之間設道。境域屬山東布政使司,聊城、臨清(曾為臨清州,治臨清)、冠縣、莘縣、茌平、高唐(曾為高唐州,治高唐)屬東昌府(治聊城),陽穀、東阿屬兗州府東平州。
清朝(1644—1911年)
省、(直隸州)、縣(散州)三級制。境域屬山東省,聊城、冠縣、莘縣、茌平、高唐屬東昌府(治聊城),臨清初屬東昌府、後為直隸州。陽穀屬兗州府,東阿初屬兗州府東平州、後屬泰安府。
中華民國(1912—1949年)
民國元年(1912年),山東省廢府設道,境域為濟西道(治聊城),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東臨道。民國十四年(1928年)廢道,境域屬山東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全省下設12個行政區,聊城、茌平、博平、東阿、陽穀、壽張、範縣、莘縣、冠縣、朝城、觀城、堂邑、濮縣等13個縣屬魯西北第六區;臨清、高唐時屬魯西北第四區。抗日戰爭時期,聊城屬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1月後,中國共產黨在山東西部獨立自主創建抗日根據地,逐步建成山東抗日根據地魯西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境域抗日根據地分屬魯西區運西(第二)、魯西北(第三)、運東(第四)專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魯西區與冀魯豫區合併為冀魯豫區後,分屬冀魯豫區第二、三、四專區,9月分屬晉冀魯豫邊區第十七、十八、十九專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2月分屬晉冀魯豫邊區第十六(泰運)、十七(運西)、十八(魯西北)專區,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7月部分地區改屬冀南區第七(魯西北)、第六(衞東)專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5月,冀魯豫區與冀南區合併為冀魯豫區後,分屬冀魯豫區第一(泰運)、第三(邯鄲)、第四(南宮)、第六(衞東)、第七(魯西北)、第八(運西)專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冀魯豫區分為冀魯豫、冀南兩區後,境域分屬冀魯豫區第一(泰運)、第八(運西)、第九(直南豫北)、第四(直南豫北)、第六(運東)、第二(運西)、第八(直南)、第九(濮範)和冀南區第一、二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華北行政區劃調整後,境域設平原省聊城專區,轄聊城、茌平、博平、陽穀、壽張、東阿、高唐、清平、堂邑、莘縣、冠縣等11個縣,朝城、觀城、濮縣、範縣等4個縣屬平原省濮陽專區,館陶、臨清2個縣和臨清市屬河北省邯鄲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聊城專署改屬山東省,轄16個縣,1個鎮、86個區、1153個鄉。1956年,德州專區撤銷,將夏津、武城、德縣、平原、禹城、齊河6縣及德州市劃歸聊城專區,轄聊城、臨清、冠縣、莘縣、陽穀、東阿、茌平、高唐、壽張、範縣、館陶、平原、禹城、齊河、夏津、武城、德縣17個縣及德州、臨清2個市、360個鄉。1958年12月,將原屬泰安專區的東平、平陰、肥城及惠民專區的商河、臨邑、樂陵、濟陽劃歸聊城專區,撤銷臨清、莘縣、陽穀、東阿、館陶、禹城、德縣、樂陵、濟陽、平陰、武城11個縣建制,其轄區併入其它縣市,聊城改縣為市,轄冠縣、茌平、高唐、夏津、商河、臨邑、東平、肥城、壽張、範縣、齊河、平原12個縣,聊城、臨清、德州3個市,165個人民公社。1960年,商河、臨邑縣劃歸淄博專區,東平、肥城分別劃歸菏澤、泰安專區。冠縣、茌平、高唐、夏津、範縣、壽張、平原、齊河8個縣,聊城、臨清、德州3個市。1961年,德州專區恢復,夏津、平原、齊河3個縣及德州市迴歸,同時恢復莘縣、陽穀、東阿、館陶4個縣的建制。聊城專區時轄冠縣、莘縣、陽穀、東阿、茌平、高唐、館陶、壽張、範縣9個縣,聊城、臨清2個市。1963年,聊城、臨清改市為縣。1964年,撤銷壽張縣建制,將壽張、範縣金堤以南地區合併為範縣,連同範縣建制劃歸河南省。1964年,將館陶縣建制和館陶、臨清衞運河以西地區劃歸河北省,聊城專區轄聊城、臨清、冠縣、莘縣、陽穀、東阿、茌平、高唐8個縣、83個區、508處人民公社。1967年3月,聊城專員公署更名為聊城地區革命委員會。1971年,撤銷人民公社規模,縣以下設145個人民公社。
1978年7月,聊城地區革命委員會更名為聊城地區行政公署。
1998年3月,撤銷聊城地區和縣級聊城市,分別設立地級聊城市和東昌府區。
聊城行政區劃
編輯聊城區劃沿革
1984年,聊城地區轄區內人民公社改建為鄉、鎮和街道(政社分設),境域轄聊城1個縣級市,冠縣、莘縣、陽穀、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代管臨清1個縣級市,共有166個鄉(鎮、街道)。
1996年,境域轄聊城1個縣級市,冠縣、莘縣、陽穀、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代管臨清1個縣級市,共有166個鄉(鎮、街道)。
1999年,聊城市轄東昌府區1個市轄區,冠縣、莘縣、陽穀、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代管臨清1個縣級市,共有167個鄉(鎮、街道)。
2000年,聊城市轄東昌府區1個市轄區,冠縣、莘縣、陽穀、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代管臨清1個縣級市,共有129個鄉(鎮、街道)。
2001年,聊城境域轄東昌府區1個市轄區,冠縣、莘縣、陽穀、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代管臨清1個縣級市,共有126個鄉(鎮、街道)。2005年,聊城境域轄東昌府區1個市轄區,冠縣、莘縣、陽穀、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代管臨清1個縣級市,共有134個鄉(鎮、街道)。
2010年,聊城市轄東昌府區1個市轄區,冠縣、莘縣、陽穀、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代管臨清1個縣級市,共有135個鄉(鎮、街道)。
聊城區劃現狀
截至2019年8月,聊城市下轄2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5個縣。聊城市人民政府駐東昌府區東昌西路24號。
[4-5]
東昌府區居魯西,臨黃河,地處聊城市中心城區,是市委、市政府駐地,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宜居城市,也是當代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全國模範檢察官——白雲,以及2004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徐本禹同志的故鄉。被譽為“江北一都會”。總面積829平方千米,轄7鎮5街道。 | |
臨清市 臨清是武訓興學所在地、山東快書誕生地、四大奇書之一《金瓶梅》故事背景地、梨花大鼓(犁鏵大鼓)發起地,是京劇之鄉、軸承之鄉、書畫之鄉、武術之鄉和醬菜之鄉,“山東省社會文化先進縣”、“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山東省歷史文化街區”、“山東省民間藝術之鄉”。總面積950平方千米,轄12鎮4個街道。 | |
茌平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聚居耕種。夏、商屬兗州。周屬齊國。秦行郡縣制,置茌平區,屬東郡,治茌平(今韓集鄉高垣牆村)。因縣境在茌山之平陸,故名茌平。總面積1003.36平方千米,轄3街道10鎮1鄉。 | |
東阿居黃河之濱,屬千年古縣,是中國阿膠之鄉、中國雜技藝術之鄉、中國黃河鯉魚之鄉、中國油用牡丹之鄉、中國驢肉美食之鄉,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綠色名縣、國家園林縣城、中國最佳養生休閒旅遊名縣,省級園林城、省級文明縣、平安山東建設先進縣。總面積729平方千米,轄2街道7鎮1鄉。 | |
冠縣位於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查拳、柳林花鼓、郎莊麪塑均起源於此,均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冠縣是中國鴨梨之鄉、中國毛白楊之鄉、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總面積1152平方千米,轄3街道11個鎮4鄉。 | |
位於山東省西北部,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全國文明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依法治縣先進縣、全國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試點縣、中國平板精密機械之鄉、中國建築機械製造之鄉、中國錦鯉第一縣。總面積960平方千米,轄9鎮3街道。 | |
地處魯西平原,黃河繞縣境東南而過,京九鐵路縱貫全縣南北。陽穀有“東夷之都、千年古城、武松故鄉”之稱。境內有武松打虎的景陽岡、武松鬥殺西門慶的獅子樓、孫臏與龐涓鬥智的迷魂陣等旅遊景點,《水滸傳》和《金瓶梅》兩部名著中描述的不少故事就發生在這裏。總面積1065平方千米,轄3街道14鎮1鄉。 | |
莘縣地處山東省西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是聊城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中國蔬菜第一縣、中國香瓜之鄉、中國雙孢菇之鄉、中國小肉食雞之鄉、中國塑編城。總面積1416平方千米,轄4街道20鎮。 |
聊城地理環境
編輯聊城位置境域
聊城市位於山東省西部,西部靠漳衞河與河北省邯鄲市、邢台市隔水相望,南部和東南部隔金堤河、黃河與河南省及山東省的泰安市、濟南市為鄰,北部和東北部與德州市接壤。介於東經115°16′—116°32′和北緯35°47′—37°02′之間,東西直距114千米,南北直距138千米,總面積8628平方千米。
[23]
聊城地質構造
聊城市境內地質構造屬華北地台(Ⅰ)的一部分,聊考(聊城—河南省蘭考)斷裂帶又將全市分為2個二級構造單元,其西部為遼冀台向斜(Ⅱ1),東部為魯西台背斜(Ⅱ2)。遼冀台向斜中有2個三級構造單元,即臨清坳陷區(Ⅲ1)和內黃隆起區(Ⅲ2);魯西台背斜中有1個三級構造單元,即茌平斷起區(Ⅲ3)。自西向東又分7個四級構造單元;館陶凸起區(N1)、臨清凹陷區(N2)、高唐、堂邑凸起區(N3)、莘縣凹陷區(N4)、陽穀凸起區(N5)、東阿凹陷區(N6)、平陰凸起區(N7)。境內分佈許多斷裂,其走向一般呈北東向。較大的斷裂為聊考大斷裂,其次有冠廣(冠縣—廣饒)斷裂、冠縣斷裂、堂邑斷裂、聊城斷裂、茌平斷裂、東阿斷裂、館陶斷裂、馬陵斷裂。另外,還有許多小斷裂。
自晚第三紀以來,聊城市境內普遍接受了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沉積(主要為黃河氾濫衝擊物和洪積物),除東阿沿黃河一帶不足50米高的10餘座孤山有古生界奧陶系灰巖出露外,其餘均為新生界第四系所覆蓋。第四系厚度一般為30—270米,以臨清、莘縣、高唐一帶厚度較大。第四系包括全新統和更新統。全新統主要為沖積物和洪積物,沉積厚度7—25米,廣泛分佈於全市;更新統主要為河湖相沉積,厚度30—260米。第四系以下主要有:上第三系明化鎮組、館陶組;下第三系東營組、沙河街組、孔店組;古生界石炭二迭系、奧陶系、寒武系,還有古生界變質岩等。
聊城地形地貌
聊城市境內地形為黃河沖積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面坡降1/6500—1/7500,海拔高度為22.6—49.0米。由於受黃河歷次決口改道和自然侵蝕的影響,形成了微度起伏,崗、坡、窪相間的平原微地貌。境內地貌主要分為河灘高地、決口扇形地、淺平窪地、緩平坡地、背河槽狀窪地、沙質河槽地等6種類型。此外,東阿縣境內尚有10餘座石灰岩淺丘。全境有崗地4023平方千米,佔46.8%;坡地3744平方千米,佔43.6%;窪地823平方千米,佔9.6%。
聊城氣候特徵
聊城市處於温帶季風氣候區,具有顯著的季節變化和季風氣候特徵,屬半乾旱大陸性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回暖迅速,光照充足,輻射強;夏季濕熱多雨,雨熱同步;秋季天高氣爽,氣温下降快,輻射減弱;冬季寒冷乾燥,雨雪稀少,常有寒流侵襲。四季的基本氣候特點可概括為“春旱多風,夏熱多雨,晚秋易旱,冬季幹寒”。
氣温
聊城市年平均氣温為13.5℃,高唐最低,達13.1℃,東阿最高,達14.0℃。氣温的季節變化明顯,冬季氣温最低,1月最冷,平均氣温為-1.8℃;夏季氣温最高,7月最熱,平均氣温為26.8℃。極端最高氣温為41.8℃(2002年、2009年),極端最低氣温為-22.3℃(1990年)。全年≥0℃的積温平均5086.6℃,全市無霜期平均為208天。
降水
聊城市年平均降水量540.4毫米,最多年降水量為785.3毫米(2003年),最少年降水量為312.7毫米(1992年)。全年降水60%多集中在夏季,夏季易出現局部內澇。秋季雨量多於春季,春季乾旱發生頻繁,有“十年九春旱”之説,冬季降水最少,不足全年的3%。年平均相對濕度68%,其中,7月—8月相對濕度最大,為79—83%,2月—3月最小,為57—59%。年蒸發量平均為1709毫米,每年中6月蒸發量最大,平均為267毫米,1月最小,平均為45毫米。
風
聊城市年平均風速為2.3米/秒,春季風速較大,夏季風速較小,但在局部區域出現強對流天氣時,也能出現短時大風。全年最多風向為南風、偏南風,又以春季出現的頻率最高,其次為北風、偏北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23小時,最多年2680小時,最少年1964小時。
聊城水系水文
河流
聊城市主要河流有黃河、金堤河、徒駭河、馬頰河、衞運河、京杭運河/小運河。其中黃河、金堤河屬於黃河流域,徒駭河、馬頰河和衞河、衞運河屬於海河流域。黃河、衞運河長年流水,徒駭河、馬頰河與金堤河均為季節性河道。全市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共有59條,其中3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5條,200—3000平方千米的河流16條,100—200平方千米的河流18條,50—100平方千米的河流20條,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總長度1915.08千米。
[28]
黃河:自河南省台前縣張莊入境,至東阿縣李營出境,境內河長59.51千米,流域面積29平方千米。
金堤河:自莘縣高堤口入境,經陽穀縣陶城鋪至河南省張莊閘復入黃河,沿境河段長度83.4千米,平均河寬260米,流域面積93平方千米。
衞運河:漳河、衞河匯流後稱衞運河,自冠縣班莊入境,至臨清石槽鄉權莊北出境,沿境幹流長度74.52千米,主要支流有長順渠、車莊溝等,流域面積485.6平方千米。
馬頰河:古為禹疏九河之一,因河道上寬下窄,形如馬頰得名,自莘縣董杜莊鄉沙王莊入境,至高唐縣梁村鎮董姑橋進入德州市夏津縣境,境內長度123.24千米,流域面積2766平方千米,集水面積大於30平方千米的支流16條。
徒駭河:發源於莘縣古云鎮文明寨村,至高唐縣固河鎮李集出境,境內長度169.5千米,流域面積5183平方千米,集水面積大於30平方千米的支流36條。
京杭運河:境內段稱小運河,自陽穀縣張秋鎮入境,至臨清入衞運河,僅利用張秋閘至與趙王河合流處一段,境內段長97.5千米,流長39.26千米,流域面積285平方千米。
湖泊
聊城市境內有東昌湖、金水湖、放馬場水庫、信源水庫、南王水庫和雙海湖等湖泊。
東昌湖:中國江北地區罕見的大型城內湖泊,由9個庫區組成,最大水深5.0米左右,水面面積6.3平方千米,年平均蓄水量為16.8×10^6立方米。
金水湖:位於江北水城遊度假區,佔地面積1.46平方千米,總庫容8.31×10^6立方米。
放馬場水庫:位於東昌府區堂邑鎮,總庫容17.60×106立方米。
信源水庫:位於茌平區城西部,佔地面積3.48平方千米,總庫容26.0×10^6立方米。
南王水庫:位於高唐縣北部,佔地面積1.77平方千米,總庫容14.00×10^6立方米。
雙海湖:位於高唐縣南部新城區,湖面面積0.7平方千米,岸線長約10千米,總庫容為19.45×10^6立方米。
聊城自然災害
聊城市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水災、風災、雹災及地震等。旱澇災害的主要特點是頻繁多變,旱多於澇,旱、澇交替和連續發生,旱災約2年一遇,澇災約2.6年一遇。風雹災害3—9月份均有發生,其中危害大、損失重的風雹災害多發於5月—7月份。病蟲害自夏至秋都有發生,多與旱災相伴而生。乾熱風集中在5月出現,每年出現約7天,多發年份出現7天—15天,造成小麥青枯逼熱,一般減產1成—2成。
聊城自然資源
編輯聊城水資源
聊城市境內水資源有當地水資源和客水資源。
當地水資源受制於大氣降水,全市平均降水量562.8毫米,當地水資源總量11.86億立方米,可利用總量8.39億立方米。平均地表水資源量2.6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9.71億立方米,淺層淡水(M≤2克/升)平均總補給量9.74億立方米,可開採量7.5億立方米。邊境河流有金堤河和衞運河,金堤河建有東池、道口、仲子廟、明堤、趙升白、八里廟、張秋等7處引水閘,設計引水流量82.5立方米/秒。全市多年平均利用金堤河水量0.90億立方米。衞運河水主要灌溉冠縣、臨清市臨河部分耕地,設計灌溉面積109.4萬畝,設計提水能力42.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利用量0.60億立方米。
客水資源受制於黃河水,黃河是聊城市的主要客水資源,聊城市年引黃指標7.92億立方米。水資源分佈年內分配不均,地表徑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佔年徑流量的85%;區域分佈差別較大,西部區域水資源量較少,東部區域水資源量相對比較豐富;年際變化大,徑流量最大年份是最小年份的上百倍。水資源時空分配不均勻,形成旱澇交替,水資源緊缺與洪澇災害並存的局面。
[23]
聊城土地資源
聊城市境內土層深厚,沙粘適中,墾殖率較高,耕地數量較多。土壤由黃河氾濫沖積而成,土層深厚,沙粘相間。黃河多次氾濫沉積,沉積物覆蓋厚度達數百米,並形成沙粘相間的土層構造,在1.5米土層內,沙均質佔21.2%,壤均質佔20.4%,粘均質佔3.1%,沙體型佔2.7%,壤體型佔2.2%,粘體型佔9.3%,沙底型佔11%,夾粘型佔8.3%,其他型佔21.8%。土壤顆粒均勻,無大沙粒。粉沙粒佔80%,毛管孔隙佔絕對優勢,毛管水上升高度1.8米;滲透性差,水和鹽不易自土體排出,土壤易發生鹽漬化。土壤呈中性至微鹼性,土壤酸鹼度(PH)7.5—8.5,碳酸鈣含量高,有強石灰性反應。施用銨態氮肥易揮發,水溶性磷肥易固定,不適宜喜酸性植物生長。成土母質為黃土高原土壤,具有一定肥力,沉積後即可墾為農田。由於養分自然分解快,人工投入少,土壤肥力處於較低狀態。土壤中含有一定數量的可溶性鹽類,耕層土壤一般含鹽量0.1—0.2%,鹽化土壤含鹽量0.2—0.5%。土壤類型主要有潮土、鹽土、風沙土、褐土4個土類,其面積分別佔全市土壤面積的93.8%、2.2%、3.9%和0.1%。按土壤表層質地分,有沙土、沙壤土、輕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粘土。全市耕層土壤養分狀況為有機質含量較低,氮素、磷類不足,鉀素含量較高,微量元素缺乏。全市土壤有機含量0.262—1.486%,全氮0.0224—0.12%,鹼解氮24.9—98.4PPm(百萬分比),速效磷2.45—28PPm,速效鉀62—205PPm。
按全國土壤養分含量的六級標準劃分,除速效鉀屬三級外,其他養分含量屬於四級和五級。
按全國土地生產力分級標準劃分,全市沒有一級地,二級地佔24.2%,三級地佔45.5%,四級地佔22.3%,五級地佔8%,各縣(市、區)差異較大。
根據2018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成果顯示,2019年全市土地總面積8718.36平方千米,農用地面積697851.75公頃(其中耕地569050.81公頃);建設用地面積162634.31公頃;未利用地面積11349.64公頃。
[23]
聊城植物資源
聊城市境內野生植物類有20餘科130餘種,主要有楊柳、杜李、酸棗棵、青蒿、鹼蓬、茅草、芨芨草、苦菜、曲菜、沙打旺、水稗、莠草等;
水生藻類有綠藻、金魚藻、狐尾藻等;
微生物類主要有地衣、苔蘚、寄生蜂、寄生蠅類;
食用菌類主要有木耳、蘑菇等。
藥用藥材
植物類藥材主要有5大類183種:根莖類有白芭根、蘆根、香附、地骨皮、地黃、藉節、半夏、桑根皮、天花粉等;果實類有亭藶子、菟絲子、蛇牀子、牽牛子、白蒺痢、大麻仁、杏仁、桑椹子、蒼耳子、地膚子、苦楝子、枸杞子、蓮子、柏子仁、枯萎、槐角、王不留、銀杏、棗仁、桃仁等;花葉類有槐米、野菊花、蒲黃、霜桑葉、側柏葉、石榴花、艾蒿等;全草類有大薊、紫花地丁、蒲公類、薄荷、馬齒莧、青蒿、菌陳、益母草、車前草、瓦松、貓眼草、地綿草、透骨草、旱蓮草、羅布麻等;藤枝皮類有臭椿皮、桑白皮、桑枝等。
[23]
聊城動物資源
聊城境內有野生動物257種,其中,獸類5目9科17種,鳥類14目45科225種,爬行類2目4科8種,兩棲類1目3科7種。
獸類主要有赤狐、狸、獾、黃鼠狼、鼴鼠、草兔、刺蝟、蝙蝠等;
鳥類主要有鷹、鷂、喜鵲、烏鴉、麻雀、黃雀、布穀鳥、啄木鳥、貓頭鷹、豆雁、家燕、鵪鶉、水鴨、白鷺、紅蘭頂、鳩、黃鸝等;
魚類主要有黃顙、黃鱔、鯰魚、赤眼鱒、麥穗魚、銀魚、船丁魚、泥鰍、鱭魚、刺鰍、水蛭等;
甲殼類主要有蚌、蝦、鰲、蟹、螺、蝸牛等;
昆蟲類主要有螳螂、蜻蜓、蟋蟀、螢火蟲、蚯蚓、黃蜂、蟑螂、螻蛄、牛虻及蝶類、瓢蟲類、草蛉類、蜘蛛類、食蟲蝽類、繭蜂類、蚊蠅類、蟻類等;
爬行類主要有蛇、蜥蜴、壁虎等;兩棲類主要有青蛙、蟾蜍等。
藥用價值
聊城礦產資源
截至2020年底,聊城市已發現礦種14種,其中能源礦產5種:煤、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地熱;金屬礦產1種:鐵礦;非金屬礦產6種:建築石料用灰巖、飾面用灰巖、天然石英砂、耐火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岩鹽礦;水氣礦產2種:地下水、礦泉水。其中地熱資源分佈廣且穩定,易於開發利用,是山東省地熱資源富集區之一。
截至2020年底,累計查明煤炭資源量17.75億噸,累計查明岩鹽礦資源量13.34億噸,提交鐵礦資源量0.3251億噸,備案地熱流體可開採量68.32萬立方米/年。全市共有探礦權6個,勘查礦種以煤、煤層氣為主,勘查總面積844.755平方千米。
[22]
煤、煤層氣
聊城市煤礦主要分佈在東部的東昌府區、茌平、東阿、陽穀、莘縣及西部的冠縣。煤炭有陽穀—茌平煤田,面積2297.6平方千米,預測儲量(E+F級)217億噸,該礦田—1000米以淺煤層分佈範圍廣,煤層層數多、厚度大,儲量豐富,煤質優良,水文地質條件較簡單,被評為全國一般礦種重大突破項目之一。另有東昌府區煤礦區為典型的華北石炭一二迭系煤田,礦區可採煤層8層,局部可採煤層3層,按—1100米以淺煤層計算儲量,C級3.44億噸,D級9.42億噸。
石油、天然氣
儲集地段分佈在莘縣、高唐縣大部,東昌府區、臨清市中部,茌平縣西部和冠縣東部。
中原油田三部油區生油巖體厚度700—800米,石油儲量3000萬噸,天然氣儲量1萬億立方米,該區設有中原油田三廠,有生產油井318眼、天然氣井2眼,年產原油21萬噸左右,伴生氣0.3億立方米。
莘縣凹陷生油區面積約2600平方千米,生油巖體約4333億立方米,頂板埋深1118—1439米,生油巖體厚度1389—1771米。
地熱
聊城市地熱以聊考斷裂、齊廣斷裂為界限分為兩種類型。界限以西為聊城西地熱田,面積5637平方千米,以新近紀館陶組和古近紀東營組砂礫岩孔隙—裂隙型為主,分佈範圍廣,熱儲層穩定,熱儲層深度為1000m—2000米,熱儲層累積厚度245—480米,出口水温45—70℃左右。20m降深時地熱流體單井湧水量為40—60m3/h,地熱流體礦化度一般在6500—11000mg/L,屬鹹水,水化學類型屬Cl·SO4—Na型。界限以東為聊城東地熱田,面積3078平方千米,以奧陶—寒武紀碳酸鹽裂隙岩溶型為主,分佈範圍廣,出口水温62℃左右。20m降深時地熱流體單井湧水量為60—100m3/h,地熱流體礦化度一般在5200mg/L左右,屬鹹水,水化學類型屬C1·SO4—Na·Ca型。經估算,全市地熱資源總量為1.89×1017kJ,熱能總儲量相當於6.446×109t煤;地熱流體總儲量為2630億m3,地熱資源的可採水量為6.1×1010立方米,可開採熱量為3.64×1016kJ。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設置地熱礦業權6個,其中:探礦權1個,登記面積0.69平方千米;採礦權5個,面積10.4373平方千米,核定生產規模81.68萬立方米/年。
[23]
岩鹽
岩鹽礦位於莘縣西南53km,地處徐莊、同智營、黃莊、西池一帶,行政區劃屬莘縣古云鎮管轄,面積42平方千米。岩鹽礦中主要離子成分為Cl—、Na+、K+、Ca2+、Mg2+、HO、SO42—,組成NaCl、Na2SO4、K2SO4、MgSO4、CaSO4、CaCO3、MgCO3等不同鹽類化合物。岩鹽中還含有Bsh(水不溶物)。資源儲量核實面積10.51平方千米,岩鹽礦石資源量13.34億噸,NaCl礦物量120000萬噸,其中:I區段面積6.16平方千米,岩鹽礦石資源量94400萬噸,NaCl礦物量84900萬噸;Ⅱ區段面積4.35平方千米,岩鹽礦石資源量39000萬噸,NaCl礦物量35100萬噸。
鐵礦
礦泉水
聊城人口
編輯聊城政治
編輯聊城市委常委,副市長、市政府黨組副書記:郭建民
聊城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彤宇
聊城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張寶泉
聊城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秦存華
聊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升勤
聊城市委常委、秘書長,市直機關工委書記:陳秀興
聊城市委常委、聊城軍分區司令員:於海波
[3]
聊城經濟
編輯聊城綜述
2021年,聊城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42.5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4.21億元,增長7.5%;第二產業增加值968.47億元,增長9.9%;第三產業增加值1299.84億元,增長7.6%。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4.3:35.0:50.7調整為14.2:36.6:49.2。“四新”經濟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2.9%;佔GDP的比重為32.44%,比上年提高2.59個百分點,提高幅度居全省第3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8.3%,比上年提高6.2個百分點。“十強”產業中高端裝備增加值增長12.6%,高端化工增加值增長19.6%,新一代信息技術增加值增長10.2%,新能源新材料增加值增長13.6%。印發實施聊城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新增省級數字經濟園區2家,累計上雲企業突破1.2萬家。
[39]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聊城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2.9%。大項目帶動作用增強,5000萬元及以上項目1456個,比上年增加291個;完成投資增長14.5%,佔全部投資比重為91.7%。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由3.0:25.7:71.3調整為1.8:24.6:73.6,第三產業投資佔比較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其中“十強”產業投資增長18.9%;“四新”投資增長8.4%;製造業技改投資增長5.6%;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9.5%。
[39]
財税收支
2021年,聊城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0.32億元,比上年增長14.0%。其中,税收收入173.81億元,增長20.1%;税收佔財政收入的比重為75.5%,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87.77億元,增長13.7%。其中教育支出增長13.3%,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66.9%,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30.2%,交通運輸支出增長50%。
[39]
人民生活
2021年,聊城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12元,比上年增長9.0%;人均消費支出15630元,增長10.0%。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62元,增長7.4%;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012元,增長7.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12元,增長11.4%;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576元,增長13.6%。
[39]
聊城第一產業
2021年,聊城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11.91億元,比.上年增長8.9%。現代高效農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7.97%,增速高於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37個百分點;佔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7.34%,居全省第4位。新增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2家,新增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市級產業園21個。新增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1個,國家級、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達到3個。新增省級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6個,總量達到31個。臨清市、東阿縣、高唐縣分別被評為“中國桑黃之都”“中國黃河鯉魚之都”“中國錦鯉之都”。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順利完成。農業生產託管項目面積居全省首位。鄉村建設成效明顯。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百日攻堅”,打造美麗鄉村片區11個,新增省級示範村36個,建成城鎮開發邊界外安置區29個。新改建農村公路750千米,完善農村改廁管護長效機制,完成清潔取暖改造31.7萬户。脱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全省率先開發防返貧智慧雲平台,構建防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將551户、1648人納入動態監測幫扶範圍。用好鄉村振興銜接資金7.7億元,新建項目244個,實現脱貧羣眾穩定增收。持續實施“歸雁工程”,全省首家鄉村實用人才培訓學院掛牌成立。深入開展“三資”清理,清出土地30.4萬畝,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佔比超過80%。
[39]
種植業
2021年,聊城市糧食播種面積1219.05萬畝,增長0.7%;單產465.92千克/畝,略增0.04%;總產567.97萬噸,增長0.7%。其中,小麥種植面積618.41萬畝、總產量283.25萬噸,分別增長0.9%、1.9%;玉米種植面積588.68萬畝、總產量281.82萬噸,分別增長0.6%、-0.4%。
2021年,聊城市蔬菜播種面積223.50萬畝,比.上年增長3.6%;總產912.36萬噸,增長5.8%;單產4082.10千克/畝,增長2.1%。瓜果播種面積23.94萬畝,增長2.2%;總產91.81萬噸,增長4.3%;單產3835.42千克/畝,增長2.0%。
[39]
畜牧業
截至2021年末,聊城市生豬存欄168.77萬頭,增長.7.7%;出欄246.45萬頭,增長29.3%。家禽存欄9622.01萬隻,增長1.8%;出欄32507.09萬隻,增長6.8%。牛存欄7.80萬頭,增長15.8%;出欄8.37萬頭,增長57.8%。羊存欄90.93萬隻,增長14.3%;出欄151.21萬隻,增長48.7%。
[39]
農業基礎
聊城第二產業
工業
2021年,聊城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7%。其中,輕工業增長26.7%,重工業增長6.7%。輕重工業之比由上年的22.5:77.5調整為27.5:72.5。工業用電量569.2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86.7%。規模以上工業利潤比上年增長40.7%,營業收入增長24.6%。營業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65户,其中過50億元的企業15户。
[39]
建築業
聊城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1年,聊城市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41.52億元,比上年增長9.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4.12億元,增長15.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59.82億元,增長9.0%;金融業增加值162.74億元,增長5.1%;房地產業增加值137.20億元,增長6.7%;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159.60億元,增長10.5%;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379.56億元,增長5.3%。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243.2億元,比上年增長13.4%。26個行業大類中,19個行業營業收入實現增長,增長面為73.1%。新興服務業增勢良好。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36.3%,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43.5%,分別高於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22.9和30.1個百分點。
[39]
國內經濟
2021年,聊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7.55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從消費類型看,商品零售856.06億元,增長14.4%;餐飲收入61.49億元,增長16.8%。從經營單位所在地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18.9億元,增長14.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98.65億元,增長14.3%。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化妝品類零售額分別比上年增長28.3%、29.4%、24.3%和10.9%。可穿戴智能設備零售額增長50.1%,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額增長33.4%,能效等級為1級和2級的商品零售額增長27.1%。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零售額比上年增長97.5%。
[39]
對外貿易
2021年,聊城市進出口總值530.4億元,比上年增長29.4%。其中出口總值366.4億元,增長61.1%;進口總值164億元,下降10.1%。實際利用外資項目78個,增長42.6%;實際利用外資4.56億美元,增長118%。
[39]
招商引資
房地產業
2021年,聊城市房地產開發投資322.0億元,比上年增長6.0%;商品房銷售面積731.3萬平方米,增長12.6%。其中,住宅投資253.1億元,增長7.8%;住宅銷售面積575.2萬平方米,增長7.9%。
[39]
旅遊業
金融業
截至2021年末,聊城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4898.85億元,比年初增加532.50億元。其中住户存款餘額3484.29億元,比年初增加383.5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135.39億元,比年初增加249.55億元。其中住户貸款餘額1529.72億元,比年初增加250.89億元。普惠金融重點領域貸款餘額644.35億元,比年初增加126.98億元;佔各項貸款的比重較年初提高3.13個百分點。
[39]
保險業
2021年,聊城市實現保費收入116.6億元,比上年增長5.5%。提供風險保障金額13.91萬億元,增長96.9%。累計賠付支出金額41.34億元,增長9.1%。成農險賠付2.78億元、企財險賠付7347萬元、災害民生綜合保險救助2218萬元。大病保險實現廣覆蓋。居民大病保險承保501.1萬人,職工大病保險承保64.96萬人,覆蓋率達95%,累計賠付33.58萬人次,支付大病保險賠款4.41億元。推出城市定製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聊惠保”,累計承保66.56萬人次。
[39]
聊城交通運輸
編輯聊城交通
2021年,聊城市“四橫兩縱”高速網全面建成,濟鄭高鐵完成總投資的48.6%,雄商高鐵、聊邯長高鐵、聊城民用機場建設順利推進。濟聊高速聊城西互通立交改建、高東高速黑龍江路連接線開工,德上高速公路臨清高速連接線、東阿至陽穀、德州至高唐、濟南至臨清、濟南至東阿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建成東阿至東平黃河大橋。市大外環全面開工建設,國省道完成大修73千米。
[39]
鐵路
公路
高邢高速公路高唐至臨清段是山東省高速公路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通山東、河北以及山西的高速公路省際大通道。
航空
2018年10月,聊城民用機場選址獲中國民航局批覆,聊城機場定位為國內4C級支線機場,承擔支線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飛行任務。擬建設一條長2600米的跑道和6個機位,航站樓11200平方米,機場佔地約2800畝,投資估算19億元,預計2030年旅客吞吐量80萬人次,滿足B737系列、A320系列及以下機型的使用要求。
[26]
聊城運輸
2016年,聊城市完成公路貨運量1.71億噸,比2015年增長9.5%;貨運週轉量435.49億噸千米,增長3.3%。公路客運量1809萬人,增長4.7%;客運週轉量14.26億人千米,增長2.0%。
[1]
聊城社會事業
編輯聊城科技事業
2021年,聊城市新增省級以上各類創新平台27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24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實現突破。獲省級科學技術獎4項。發明專利授權量新增920件,比上年增長45.1%。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43家,為歷年來新增最多;加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的企業594家,6比上年增加291家。實現有需求的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科技“創新券”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出台《聊城市質量發展和專利獎勵辦法》,對2020年154個項目獎勵1544萬元。17家企業獲評山東省高端品牌培育企業,4家企業榮登“山東名片”品牌影響力TOP榜,6家企業獲評省知名企業產品品牌。共參與制修訂各級標準62項,其中主導制定國家標準2項,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標準40項;獲批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5個、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8個。建立重點產業“鏈長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範企業2家,金帝機械獲評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時風集團獲評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東阿鋼球入選國家質量標杆名單。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6家、瞪羚企業7家、單項冠軍10家。
[39]
聊城教育事業
2021年,聊城市新建改擴建幼兒園42所、中小學24所,分別新增學位6000個、2.15萬個。東昌學院新校區、聊城職業技術學院二期建設進展迅速。5所中職學校入選山東省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建設計劃。3門基礎教育課程入選2021年“部級精品課”。3名教師獲評全省教書育人楷模,28名教師入選省級培養獎勵計劃,3名教師入選教育部培養獎勵計劃。聊城作為全省唯一一個地級市榮獲山東省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獲批教育部職業教育示範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2個。
[39]
本科院校 | 高職專科院校 | 開放教育 | 成人大學 | 其他 |
---|---|---|---|---|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 |||
聊城文化事業
截至2021年末,聊城市公有制藝術表演團體5個,博物館17個,公共圖書館8個,文化館9個,美術館7個,文化站136個,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79處、市級150處,世界文化遺產1處。文化惠民深入人心,舉辦各類羣眾性文化活動9678場,“戲曲進鄉村”演出8406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6.79萬場。推動精品劇目創作,創作大型劇目3部、小型文藝作品20件、歌曲50餘首,扶貧大戲《承諾》參加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展演,《孔繁森》等劇目入選山東省優秀展演劇目,《強渡黃河》獲第十五屆山東雜技魔術大賽一等獎、優秀導演獎、優秀編劇獎。
[39]
聊城體育事業
2021年,聊城市舉辦7.20國際象棋文化節和第九屆全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兩項國家級大型比賽活動。全民健身事業基礎不斷夯實,為49個社區建設全民健身廣場,所有公益性體育場館均實現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3個市級體育場館全部實現網上預約。競技體育再創佳績。參加山東省第十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獲團體一等獎7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3個,個人一等獎11個、二等獎27個、三等獎27個。參加2021年全國U14、U16錦標賽、山東省中學生聯賽等學生賽事獲第一名17個、第二名21個、第三名25個。
[39]
聊城衞生事業
2021年,聊城市獲“國家衞生城市”“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工作先進做法被山東新聞聯播3次報道。市、縣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傳染病總體發病率比上年下降21.9%。600家中醫藥特色村衞生室全部建設完成,145家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全面完成高標準國醫堂建設。
[39]
聊城勞動就業
2021年,聊城市城鎮新增就業4.54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8290人,困難人員就業3452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3.5億元,扶持帶動就業1.6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2.2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66%。
[39]
聊城社會保障
截至2021年末,聊城市基本養老參保人數401.27萬人,為25.37萬名離退休職工發放離退休費103.62億元,為97.82萬名60歲以上城鄉居民發放基礎養老金17.64億元;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46.36萬人、65.46萬人。連續第17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惠及企業退休人員17.83萬人,月人均增加養老金150元;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每人每月142元提高到150元;失業保險金標準從每人每月1395元提高到1530元,月人均增資135元。
[39]
聊城社會福利
2021年,聊城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753元/月、565元/月;城鄉特困人員供養生活補助標準分別提高到1129元/月、735元/月。年末城鄉低保對象8.54萬人,其中城市低保0.33萬人,農村低保8.21萬人,累計支出4.3億元;特困供養對象2.30萬人,累計支出2.9億元;開展臨時救助2734人次,累計支出588萬元。建設完成街道綜合養老服務機構7處、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58處,改造提升敬老院13處。建立失智老年人防走失關愛機制,向具備行動能力的失智老年人免費配備定位手環1557個。
[39]
聊城基礎建設
2021年,聊城市全面啓動中心城區總體城市設計,香江、古樓、湖南等片區控規編制完成。加快構建主城區“15分鐘生活圈”,更新升級北關街等傳統商圈,提升農貿市場10處,新建“口袋公園”30個、城市“微景觀”124處。主城區新通車道路33條、橋樑10座,新建過街天橋8座。啓動名城保護項目24個,開放630個公共停車位,建設提升5G基站11處,布展開放“微型博物館”31處。新開工棚改2.52萬套,基本建成1.77萬套,改造老舊小區190個,化解已入住未辦證房地產開發項目31個,1.55萬户居民具備辦證條件。
[39]
聊城環境保護
2021年,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PM2.5、PM10、03比上年分別改善10.1%、14.8%、7.6%、7.8%,優良天數242天,比,上年增加19天,環境空氣優良率為66.3%,比上年提高5.4個百分點,空氣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省控以上考核斷面全面消除V類水體,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4%。10個在用的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I類水標準,羣眾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金融風險有效化解。重點企業、重點機構存量風險加速“出清”,兩家高風險機構均達到退出標準,增量風險得到有效穩控。不良貸款率2.7%,較年初下降3.9個百分點,為2017年以來最低水平。
[39]
聊城安全生產
2021年,聊城市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比上年下降30.9%、33.8%。推行“一盔一帶”,實施農村“暢安綠十字”工程,守護道路交通安全。面對持續3個多月的歷史罕見汛情,4.8萬餘名幹部羣眾日夜巡堤築壩,3000餘名防汛隊員清淤強排,安全轉移羣眾5200餘名。
[39]
聊城歷史文化
編輯6000多年前,聊城即有大汶口文化古城,先後創造了史前文化、運河文化、紅色文化等。大汶口文化遺址18處,龍山文化遺址45處,龍山文化古城址9座,佔山東省龍山文化古城數量的一半。明清兩代,被譽為“漕輓之咽喉,天都之肘腑”“江北一都會”。
清康熙、乾隆皇帝11次下江南,曾親臨聊城。臨清鈔關課税收入佔全國的四分之一。《水滸傳》《金瓶梅》《聊齋志異》《老殘遊記》著名典籍中描述的許多故事發生在聊城。
聊城風景名勝
編輯東昌湖景區 | |
光嶽樓 | |
山陝會館 | |
孔繁森同志紀念館 | |
海會寺 | |
臨清舍利寶塔 | |
中華第一梨園 | |
中國阿膠博物館 | |
武訓紀念館 | |
張自忠將軍紀念館 |
聊城地方特產
編輯冠縣靈芝 冠縣靈芝,山東省冠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 |
阿膠 中國醫藥寶庫中的滋補類藥品。因始產於東阿,故名阿膠。最早載於《神農本草經》。阿膠最初用牛皮熬製,到唐代,人們發現用驢皮熬製阿膠,藥物功效更佳,便改用驢皮,一直沿用下來。阿膠有養陰、止血、補虛、潤燥之功能,對虛勞貧血、肺瘻咯血、胎產崩漏等症有良好療效。全國阿膠質量以東阿阿膠為最佳。 | |
烏棗 陽穀、茌平等縣的傳統土特產,亦稱燻棗、焦棗。系選用熟鮮紅棗,經水煮、窯燻、陰涼等工藝精製而成。僅窯燻1道工序,就要反覆3次,歷時6天,經“三次窯子六遍水”方可。烏棗製成後,色澤烏紫明亮,花紋細密,帶有特殊的香甜味。舊縣誌記載:“邑為產棗之區。用鮮棗加火熏製,手術特精,遠銷南省,歲以數萬袋計,獲利甚巨。” | |
冠縣鴨梨 冠縣主要土特產品之一。尤以蘭沃鄉所產鴨梨為最好。據史料記載,冠縣鴨梨已有500多年的栽培歷史,因果柄處狀如鴨頭而得名。冠縣鴨梨具有個大、皮薄、核小、肉嫩質細且脆、味甜汁多且濃、果面潔淨光滑、果形端正、石細胞少、耐貯藏等特點。 | |
濟美醬菜 臨清傳統名吃。濟美醬園創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濟寧的“玉堂”齊名,一起稱為江北四大醬園。“進京腐乳”是其傳統產品之一。清道光年間,深得朝廷賞識,因此而得名。甜醬瓜是濟美醬園的又一傳統產品。 | |
清平空心面 又稱墜面,因麪條均勻空心而得名。始產於清朝末年,製作工序複雜。先用優質麪粉加鹽及水和麪,揉麪採用摺疊式,即用手摺起面的邊部往中心疊壓。面和好後蓋一濕布,置於温暖處醒面0.5—1小時。再將面軋成圓餅形狀,用刀沿邊轉圈將麪餅切成3釐米寬長條,在面案上反覆搓揉,至大姆指般粗細時,交叉循序盤掛在兩根竹籤上,放入醒面池內醒條0.5—1小時,然後將醒好的搓條放到25米高的條架上,用兩手輕拉搓條下端的竹籤,輕拉慢墜,便成為頭髮絲般細的空心面。 | |
五更爐燻雞 以優質的鄉村草雞為原料,精選20種天然中草香辛料醃製,煙燻而成。雞肉質細膩,色澤金黃、味道芳香入骨。傳説明洪武年間,有張姓兄弟山西洪桐縣遷至山東陽穀。次年仲秋,弟弟五更起牀打算去看望兄長,用梨木做柴支爐生火將雞燻蒸起來,到兄長處吃起來別有風味。這一做法逐漸被人們仿效起來,將梨木燻雞作為走親訪友的禮物,以示思親之情,大吉大利之意,後來當地漸漸演變成了仲秋節送燻雞的風俗。 | |
魏氏燻雞 由聊城魏兆松始創於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道光年間已頗有名氣。選用外形豐滿、肉多肥嫩、體重1至1.5公斤的當年生活雞,先加工成扒雞,再向腹內裝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藥料,放在鋸末煙頭上熏製。經熏製的扒雞色澤慄紅,水分少,皮縮裂,肉外露,無彈性,藥香濃,肉嫩骨酥,肉質梗韌,香而不膩,嚼後有餘香,四季皆宜食。吃時泡洗蒸透,順絲撕食。可存1年左右不變質。被老舍先生稱為“鐵公雞”。 |
聊城風味小吃
編輯八批果子 聊城傳統名吃。八批果子是一種油炸的小食品,因炸製成的果子分成八條,兩端相連,為橢圓型,故名“八批果子”。八批果子在製作時,面為配以礬、鹼、鹽的混合麪糰,炸制時用油量較大。經熱油烹炸的麪糰各批都因氣泡而膨脹,顏色金黃,其酥脆程度,落地碎不可拾。八批果子是聊城居民早餐的主要食品之一。 | |
孟家包 聊城傳統名吃。又名灌湯包,為祖傳手藝。由聊城孟繼海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創制。以麪粉、帶骨生豬肉為主料,小磨香油、葱、生薑、大料面、醬油、甜醬、凍子等為調料。分為制餡、煮凍、和麪、成型等四步操作。熟後表面光滑柔軟,不滲湯,皮薄餡鮮,汁多味香。 | |
陽穀布袋雞 陽穀傳統名吃。陽穀城內北街張家世代相傳。做法獨特,整雞脱骨,將五臟抽去,腹內裝入海蔘、魷魚、海米、竹筍、香菇、火腿,脖頸裝入水氽丸子,雞蛋煮熟剝皮放於腹後,加料物蒸煮,清蒸後湯白如奶,稱奶湯布袋雞;過油蒸湯呈紅色,稱紅扒布袋雞,又名“鸞鳳下蛋”。被聊城市消費者協會定為“魯西名吃”。 | |
高唐羅漢餅 屬糕點類,似月餅,無餡。因其層層疊疊,借“疊羅漢”之意而得名。清時羅漢餅為貢餅。特點是綿軟酥鬆,層次清晰,食之酥脆香甜,油而不膩。製作羅漢餅所用主料為麪粉、豬板油、香油或花生油、綿白糖,配料有香精、棗泥、山楂泥、玫瑰醬等。 | |
武大郎燒餅 源於北宋景佑年間。始稱“炊餅”,後改稱“武大郎燒餅”。因在《水滸傳》《金瓶梅》兩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名揚四海。武大郎燒餅金黃酥香,造型美觀,誘人食慾。多年來,經過歷代廚師們的不斷創新與改進,使之成為做工精細,香脆可口,便於攜帶的食品。 | |
高唐老豆腐 又稱豆腐腦。製作精細,配料獨特,別具風味。豆腐潔白明亮、嫩而不松、滷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膩;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嗆。老豆腐用精選的上等黃豆製作。將黃豆去皮碾碎,放入經陽光照曬的儲存水中浸泡,待碾碎的黃豆漲足後,用石磨磨成漿。經煞沫、過包(濾渣)後,入鍋熬成豆汁,退温後裝入桶或缸內,點入石膏,封口,20分鐘即成故鄉豆腐。食用時用平勺撇入碗內,加入滷和油等配料即可。 | |
沙鎮呱嗒 聊城傳統名吃,因吃在嘴裏會發出“瓜答”的聲音而得名。創制於清代,被收入《中國名吃譜》一書。是—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尤以沙鎮呱嗒最為有名。餡料有肉類餡、雞蛋餡、肉蛋混合餡(又名“風攪雪”)等多種。食之香酥,味道適口,加之有餡有面,備受羣眾歡迎。在城鎮鬧市、鄉間集日,常年有設攤者供應。 | |
託板豆腐 臨清傳統名吃。因賣主總是切好放在一塊特製的長方形木板上出售,故稱“託板豆腐”。在臨清,每天從早到晚都能看到手推車、自行車或是肩挑的小擔上,放着一大塊用白布包着的顫悠悠、水汪汪、熱乎乎的水豆腐。水豆腐是用上等黃豆,經脱皮、水泡後、磨成汁,用布濾出豆漿,倒入鍋中燒開,加滷水精心點制而成。其特點是白嫩、細膩、香甜,營養豐富,便於人體消化吸收,是方便可口的快餐。 |
聊城著名人物
編輯遠古時期部族領袖伏羲,戰國時兵家孫臏,上古時期黃帝史官倉頡,三國時著名才人曹植,三國時魏國大將程昱,北魏名醫王顯,唐朝重臣張鎬,五代後梁名將王彥章,南宋名將、民族英雄岳飛,南宋使臣王倫,清開國狀元、一代名相傅以漸,清代平民教育家武訓,著名民族英雄、抗日愛國將領範築先,民國初期全國武術總裁判長馬永勝,著名抗日愛國將領張自忠,冀中回民支隊司令員、抗日民族英雄馬本齋,紅軍長征幹部劉振亞。
華歆: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
邱學強: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
李來柱:原北京軍區司令員、上將。
郭洪超:蘭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將。
趙健民:曾任中共濟南市北區巡視員、市委書記,山東工委組織部部長、代理書記,山東省委組織部部長。
孟璡:1949年開國大典,孟璡駕駛戰鬥機,飛在最前面,接受檢閲,是新中國空軍第一人。1952年1月11日朝鮮海州、黃州清川江上空侵擾,孟璡率隊出擊,擊落敵機14架,激戰中不幸遇難。被追認為一等功臣,遺體安葬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徐本禹:央電視台“感動中國·2004年度人物”。共青團湖北省委學校部副部長,省學聯副秘書長。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國第18屆十大傑出青年”。
聊城榮譽稱號
編輯2018年4月,入選“2018暢遊中國100城”。
2019年9月23日,“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佈,聊城排名第78。
聊城對外交往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聊城市簡介 .聊城市人民政府.2019-04-09[引用日期2020-04-11]
- 2. 2019年山東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名單發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12-07]
- 3. 市委領導 .聊城市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6-26]
- 4. 茌平撤縣設區!聊城結束單區時代 城區面積翻倍 .大眾網.2019-08-06[引用日期2019-08-06]
- 5. 聊城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19-03-28]
- 6. 李長萍同志當選聊城市市長 .新浪[引用日期2020-05-28]
- 7. 2018年“國家森林城市”批准名單公佈:27個城市獲批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10-15]
- 8. 風景名勝 .聊城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8-31]
- 9. 地方名人 . 聊城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8-31]
- 10.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衞生城市(區)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引用日期2019-05-11]
- 11. 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出爐:深圳上海東莞排名前三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9-08-10]
- 12. 全國普法辦關於通報表揚"七五"普法中期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安徽普法網[引用日期2020-02-22]
- 13. 遼寧六市上榜2019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騰訊網[引用日期2020-08-18]
- 14. 住建部認定第二批裝配式建築範例城市和產業基地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0-09-22]
- 15. 名單來了!命名411個全國雙擁模範城(縣),表彰59個模範單位和100名模範個人 - 中國軍網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0-10-20]
- 16. 宜居委發佈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 .人民政協網[引用日期2020-12-03]
- 17. 山東表彰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先進單位、先進工作者 .齊魯網[引用日期2020-12-30]
- 18. 關於表彰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表彰獎勵獲獎者的決定 .國家衞健委[引用日期2021-01-08]
- 19. 質檢總局關於批准對紅花峪桑葚等產品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公告 .中國質量新聞網.2014-05-05[引用日期2021-03-09]
- 20. 魏鳳和同志簡歷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6-01]
- 21. 王國生辭去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職務(圖|簡歷)|山東省委黨校|山東|河南省人大常委會|王國生 .騰訊網[引用日期2021-07-08]
- 22. 聊城市 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2021-2025 年) (徵求意見稿) .聊城市人民政府.2021-07-16[引用日期2021-08-30]
- 23. 《聊城年鑑》(2020)-全市概況 .中共聊城歷史網(聊城市地方史志研究院).2021-08-05[引用日期2021-09-14]
- 24. 《中國海關》發佈2020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海口榜上有名!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1-10-24]
- 25. 聊城市與湯加瓦瓦烏羣島建立友好合作關係 .九派新聞[引用日期2021-11-19]
- 26. 聊城民用機場選址獲中國民航局批覆 .齊魯網.2018-10-26[引用日期2021-12-12]
- 27. 關於對2019-2021年創建週期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部分候選地區的公示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府網站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引用日期2021-12-17]
- 28. 聊城市“十四五”水利發展規劃 .聊城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開.2022-01-26[引用日期2022-01-29]
- 29. 喜訊!聊城順利通過國家衞生城市複審|聊城市|北京市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2-02-13]
- 30. 傅明先楊洪濤孫愛軍分別當選煙台泰安聊城市委書記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2-21]
- 31. 任免 .微信[引用日期2022-02-26]
- 32. 王彤宇當選聊城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李長萍當選聊城市市長 .微信[引用日期2022-02-27]
- 33. 權威發佈|市十八屆人大一次會議勝利閉幕 .官網[引用日期2022-02-27]
- 34. 【權威發佈】孫愛軍同志不再擔任聊城市委書記 .魯組軒微信公眾號[引用日期2022-04-02]
- 35. 【權威發佈】李長萍同志任聊城市委書記 .大眾網聊城[引用日期2022-04-16]
- 36. -政府信息公開 .聊城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4-17]
- 37. 張百順被選舉並任命為聊城市副市長、代市長 .大眾日報微信公眾號[引用日期2022-04-21]
- 38. 關於發佈“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的通知 .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2-04-28]
- 39. 2021年聊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聊城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21]
- 40. 張百順當選聊城市市長 .山東政事[引用日期2022-07-05]
- 41. 聊城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接受陳秀興同志辭去聊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職務請求的決定 .其他.2022-08-31
- 42.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名單 .百度網[引用日期2022-11-20]
- 43. 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公報 .百度網[引用日期2022-11-20]
- 44. 高層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引用日期2022-11-20]
- 45.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名單 .百度網[引用日期2022-11-20]
- 46.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名單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11-20]
- 47. 謝兆村已任聊城市委副書記 .政東方[引用日期2023-01-04]
- 48. 濱州市政府領導最新工作分工公佈 .魯網[引用日期2023-01-04]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