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耿秉

(東漢將領)

鎖定
耿秉(?-91年),字伯初,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 [28]  大司農耿國之子, [29]  名將耿弇之侄。中國東漢中期將領。 [28] 
耿秉身材魁偉,“腰帶八圍”。博覽羣書,精通《司馬兵法》,“尤好將帥之略”。常上書言兵事。 [28]  永平十三年(70年),匈奴屢犯邊塞。耿秉上書議論軍事引《司馬法》言:“以戰去戰,聖王之道”。明帝早有北伐匈奴之心,遂召耿秉至宮中詢問前後所上方略,拜為謁者僕射。永平十五年(72年),耿秉拜為駙馬都尉。次年與奉車都尉竇固等一起征伐北匈奴,大勝而歸。 [29] 
永平十七年(74年),明帝詔耿秉與竇固合兵,從白山進攻車師國,車師前後王表示歸順,漢軍凱旋迴京。永平十八年(75年),章帝即位,耿秉拜為徵西將軍,巡行涼州邊境。十一月,奉詔屯駐酒泉郡,援救戊己校尉耿恭。次年拜度遼將軍,督管邊地長達七年。章帝徵召耿秉為執金吾,常由其統率禁軍宿衞。章和二年(88年),耿秉拜為徵西將軍。次年,輔佐車騎將軍竇憲進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里直追至燕然山刻石勒功而歸。後功封美陽侯。永元二年(90年),和帝詔命其代替桓虞為光祿勳,位列九卿。永元三年(91年),耿秉去世。 [29] 
伯初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逝世日期
91年
本    名
耿秉
籍    貫
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
官    至
徵西將軍、光祿勳
爵    位
美陽侯
諡    號

耿秉人物生平

耿秉明帝親寵

耿秉體魄魁梧,腰帶八圍。博通書籍,能夠解説《司馬兵法》,尤其喜好將帥用兵謀略。因為父親耿國的功勳而被任用為郎官,屢次上書談論軍事。曾認為中原空虛消耗,邊疆不安定,問題就出在匈奴。用戰爭消滅戰爭,是有盛德的君王的方法。漢明帝已經有心北伐,暗中很贊同他的意見。
永平年間,漢明帝徵召耿秉到宮中,詢問他前後所奏的有利國家的謀略,拜任他為謁者僕射,於是耿秉被漢明帝親近寵幸。每次公卿集會議事,漢明帝常常帶耿秉上殿,拿邊疆之事詢問他,大多很對漢明帝的心思。 [1] 

耿秉不戰而還

永平十五年(72年),耿秉上書朝廷請求攻打北匈奴。漢明帝便讓耿秉、竇固和太僕祭肜、虎賁中郎將馬廖、下博侯劉張、好畤侯耿忠等人共同商議攻打北匈奴。耿秉説:“從前匈奴有遊獵部落的援助和其他蠻族的依附,所以不能將它制服。在漢武帝時得到武威、酒泉、張掖、敦煌等河西四郡及居延、朔方以後,匈奴便失去富饒的養兵之地,斷絕了羌、胡關係,勢力範圍只剩下西域,而西域不久也依附了漢朝。所以,呼韓邪單于到邊塞請求歸屬,乃是大勢所趨。如今的南匈奴單于,情形與呼韓邪單于相似。但目前西域尚未依附漢朝,而北匈奴也沒有挑釁作亂。我認為應當首先進攻白山,奪取伊吾,打敗車師,派使者聯合烏孫各國以切斷匈奴的右臂。在伊吾還有一支匈奴南呼衍的軍隊,如果將他們打敗,便又折斷了匈奴的左角,此後就可以對匈奴本土發動進攻了。”漢明帝對他的建議表示讚許。
但商議的大臣中有人認為:“如今進攻白山,匈奴必定集合部隊救援,我們還應當在東方分散匈奴兵力。”漢明帝同意。同年十二月,任命耿秉為駙馬都尉,竇固為奉車都尉,騎都尉秦彭為耿秉的副手,耿忠為竇固的副手,全都設置從事、司馬等屬官,出京屯駐涼州。 [2] 
永平十六年(73年)二月,漢明帝派太僕祭肜與度遼將軍吳棠率領河東、河西的羌人、胡人部隊和南匈奴單于的部隊,共一萬一千騎兵,出高闕(今內蒙古狼山中部計蘭山口)塞;派竇固、耿忠率領酒泉、敦煌、張掖三郡郡兵和盧水的羌人、胡人部隊,共一萬二千騎兵,出酒泉(郡治祿福,今甘肅酒泉)塞;派耿秉、秦彭率領由武威、隴西、天水等三郡募士和羌人、胡人部隊,共一萬騎兵,出張掖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塞;派騎都尉來苗、護烏桓校尉文穆率領太原、雁門、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定襄等七郡郡兵和烏桓、鮮卑部隊,共一萬一千騎兵,出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塞,一同討伐北匈奴。耿秉和秦彭進攻北匈奴匈林王,橫越沙漠六百里,到達三木樓山後,因北匈奴都已逃走,於是不戰而還。 [3]  此戰只有竇固和耿忠一路大軍有所收穫,斬殺北匈奴一千餘人,奪取伊吾盧地區,並設置宜禾都尉。 [4] 

耿秉平定車師

永平十七年(74年)夏天(《資治通鑑》作十一月),漢明帝派耿秉和奉車都尉竇固、騎都尉劉張都出敦煌郡昆倉塞,進攻西域。命耿秉、劉張都交出調兵兵符,歸屬竇固調遣。漢軍集合部隊共一萬四千人,在蒲類海邊打敗白山的北匈奴部隊,於是進軍攻打車師國 [5-6] 
車師國有車師后王和車師前王,車師前王是車師后王的兒子,兩個王庭相距五百餘里。竇固認為車師后王之地路遠,山谷深險,士兵將受到寒冷的折磨,因而打算進攻車師前王。但耿秉認為應當先去打車師后王,集中力量除掉老根,那麼車師前王將不戰自降。竇固思慮未定,耿秉奮然起身道:“請讓我去打先鋒!”於是跨上戰馬,率領所屬部隊向北挺入。其他部隊不得已而一同進軍,斬殺數千敵人。 [7-8] 
車師后王安得震驚恐懼,帶領幾百騎兵出來迎接耿秉。但竇固的司馬蘇安想把全部功勞都歸竇固,立即騎馬去對安得説:“漢朝尊貴的將領只有奉車都尉竇固,他是天子的姐夫,爵位是通侯,應先向他投降。”安得於是返回去,改派他的部將迎接耿秉。耿秉非常憤怒,披甲上馬,指揮他的精鋭騎兵徑直到竇固軍營,説道:“車師后王説要投降,到現在還不來,請讓我去砍下他的腦袋。”竇固大驚説:“暫且停住,那樣會壞了大事!”耿秉高聲説:“接受投降就如同遭受敵人攻擊。”於是打馬直奔安得。安得驚慌,便走到城門外面迎接耿秉,摘去王冠,抱住馬腿投降。耿秉便帶着安得去拜見竇固。車師前王也隨之投降。車師便全部平定,大軍回國。 [9]  東漢朝廷重新設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 [10]  ,東漢逐漸恢復對西域的控制。

耿秉擊敗匈奴

永平十八年(75年)八月,漢章帝即位,任命耿秉為徵西將軍。派他巡視涼州邊境,慰勞賞賜城堡營寨的羌人、胡人。十一月,戊己校尉耿恭遭北匈奴圍困,漢章帝派耿秉屯駐酒泉郡,代理太守酒泉職務;派酒泉太守段彭與謁者王蒙、皇甫援徵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郡兵及鄯善的軍隊,共七千餘人,前往救援耿恭。 [11-12] 
建初元年(76年),漢章帝任命耿秉為度遼將軍。耿秉在邊疆任職七年,匈奴人懷念他的恩德信譽。後耿秉受召任執金吾,很受漢章帝親近器重。漢章帝每次巡視郡國及駕幸宮殿台觀,耿秉常常率領禁軍護衞於左右。漢章帝任命耿秉的三個兒子做郎官。 [13] 
章和二年(88年)十月十七日,漢章帝任命竇憲為車騎將軍,討伐北匈奴。任命耿秉徵西將軍,作為竇憲的副統帥,徵調北軍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校兵和黎陽營、雍營、邊疆十二郡的騎兵,以及羌人、胡人部隊,出塞征討北匈奴。
永元元年(89年)六月,竇憲、耿秉從朔方郡雞鹿塞(今內蒙古磴口縣西北哈薩格峽谷口)出發,南匈奴單于從滿夷谷(今內蒙古固陽縣)出發,度遼將軍鄧鴻從稒陽塞(今內蒙古固陽縣境)出發。三路大軍預定在涿邪山涿邪山(今蒙古西部、阿爾泰山東脈)會師。竇憲分別派遣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率領南匈奴一萬餘精鋭騎兵,同北匈奴單于在稽落山(今蒙古汗呼赫山脈)會戰。大敗北匈奴軍,北匈奴單于逃走。
漢軍追擊北匈奴各部落,於是到達私渠北鞮海(烏布蘇諾爾湖),共斬殺大部落王以下一萬三千人,生擒者甚多,還俘獲各種牲畜百餘萬頭。由副王、小王率眾前來投降的,先後有八十一部、二十餘萬人。竇憲、耿秉出塞三千餘里,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境內杭愛山),命令中護軍班固刻石建立功碑,記錄東漢的國威和恩德,然後班師回朝。 [14]  九月,耿秉因此戰的功勞被封為美陽侯,食邑三千户。 [15] 

耿秉去世

耿秉生性勇敢,而且處事簡練,行軍時常常自己披着鎧甲走在前面,停下來休息時不安營紮寨,但也把哨兵放得遠遠的,明確誓約,有緊急情況,軍陣馬上排成,士兵都樂意效死。 [16] 
永元二年(90年),耿秉代替桓虞擔任光祿勳
永元三年(91年)夏天,耿秉去世,時年五十多歲。漢和帝賜給朱棺、玉衣,命將作大匠為其挖墓,給予奏軍樂的待遇,五營騎兵三百多人送葬。諡號桓侯。
匈奴人聽説耿秉去世,全國民眾大哭,有人甚至割臉流血以表達心中的悲痛。 [17] 

耿秉主要影響

耿秉很早就提出消滅北匈奴的全盤計劃,在明帝朝又與竇固一同平定車師。章帝時代竇憲討北匈奴勒石燕然之役,耿秉作為竇憲副將,功勞極大。漢軍在經過稽落山之戰、伊吾之戰、河雲北之戰、金微山之戰四次戰役後,重創北匈奴。“北單于震懾,屏氣蒙氈,遁走於烏孫之地,而漠北空矣。”北匈奴單于不知所蹤,其弟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為北匈奴單于,在蒲類海“款塞乞降”。蒲類海,毗鄰東漢的伊吾。竇憲、耿秉等人利用這一時機“遂復更立北虜,反其故庭,並恩兩護”,羣臣對於漠北匈奴是否應該如南單于故事,繼續設立匈奴中郎將都護北單于;還是讓南單于吞併北單于,持有不同意見。但由於竇憲等人奏請設立,東漢朝廷同意奏請。以耿夔、任尚二人為匈奴中郎將,助於除鞬單于返回漠北匈奴故地,東漢都護南匈奴、西域的同時,兼任都護北匈奴。方欲輔歸北庭,會竇憲被誅,計劃作罷。 [23-25]  [27] 

耿秉歷史評價

范曄後漢書》:①“有偉體,腰帶八圍。博通書記,能説《司馬兵法》,尤好將帥之略。” [18]  ;②“秉性勇壯而簡易於事,軍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結營部,然遠斥候,明要誓,有警,軍陳立成,士卒皆樂為死。” [18]  ③時政平則文德用,而武略之士無所奮其力能,故漢世有發憤張膽,爭膏身於夷狄以要功名,多矣。祭肜、耿秉啓匈奴之權,班超、梁慬奮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薦功祖廟,勒勳於後,亦一時之志士也。 [26] 

耿秉家族成員

耿秉父祖

祖父:耿況,封喻糜侯。
父親:耿國,官至五官中郎將、大司農。
伯父:耿弇,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官至建威大將軍,封好畤侯。
叔父:耿舒、耿廣、耿舉、耿霸。

耿秉弟弟

耿夔,官至遼東太守、度遼將軍、封粟邑侯。

耿秉子孫

兒子:耿衝,耿秉長子,襲爵美陽侯(後爵位廢除),官至漢陽太守。 [21] 
曾孫:耿紀,官至少府。曾受曹操敬重,因不滿曹操專權,便與太醫令吉平等圖謀起兵殺曹操,沒有成功而被滅三族。 [22] 

耿秉史籍記載

  • 《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 [18] 
  • 《資治通鑑·卷四十五》 [19] 
  • 《資治通鑑·卷四十七》 [20]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有偉體,腰帶八圍。博通書記,能説《司馬兵法》,尤好將帥之略。以父任為郎,數上言兵事。常以中國虛費,邊陲不寧,其患專在匈奴。以戰去戰,盛王之道。顯宗既有志北伐,陰然其言。永平中,召詣省闥,問前後所上便宜方略,拜謁者僕射,遂見親倖。每公卿會議,常引秉上殿,訪以邊事,多簡帝心。
  • 2.    《資治通鑑·卷四十五》:謁者僕射耿秉數上言請擊匈奴,上以顯親侯竇固嘗從其世父融在河西,明習邊事,乃使秉、固與太僕祭肜、虎賁中郎將馬廖、下博侯劉張、好畤侯耿忠等共議之。耿秉曰:“昔者匈奴援引弓之類,並左衽之屬,故不可得而制。孝武既得河西四郡及居延、朔方,虜失其肥饒畜兵之地,羌、胡分離;唯有西域,俄復內屬;故呼韓邪單于請事款塞,其勢易乘也。今有南單于,形勢相似;然西域尚未內屬,北虜未有釁作。臣愚以為當先擊白山,得伊吾,破車師,通使烏孫諸國以斷其右臂;伊吾亦有匈奴南呼衍一部。破此,復為折其左角,然後匈奴可擊也。”上善其言。議者或以為"今兵出白山,匈奴必並兵相助,又當分其東以離其眾。”上從之。十二月,以秉為駙馬都尉,固為奉車都尉;以騎都尉秦彭為秉副,耿忠為固副,皆置從事、司馬,出屯涼州。
  • 3.    《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十六年,以騎都尉秦彭為副,與奉車都尉竇固等俱伐北匈奴。虜皆奔走,不戰而還。
  • 4.    《資治通鑑·卷四十五》:春,二月,遣肜與度遼將軍吳棠將河東、西河羌、胡及南單于兵萬一千騎出高闕塞,竇固、耿忠率酒泉、敦煌、張掖甲卒及盧水羌、胡萬二千騎出酒泉塞,耿秉、秦彭率武威、隴西、天水募士及羌、胡萬騎出張掖居延塞,騎都尉來苗、護烏桓校尉文穆將太原、雁門、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定襄郡兵及烏桓、鮮卑萬一千騎出平城塞,伐北匈奴。竇固、耿忠至天山,擊呼衍王,斬首千餘級;追至蒲類海,取伊吾盧地,置宜禾都尉,留吏士屯田伊吾盧城。耿秉、秦彭擊匈林王,絕幕六百餘裏,至三木樓山而還。來苗、文穆至匈河水上,虜皆奔走,無所獲。祭肜與南匈奴左賢王信不相得,出高闕塞九百餘裏,得小山,信妄言以為涿邪山,不見虜而還。
  • 5.    《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十七年夏,詔秉與固合兵萬四千騎,復出白山擊車師。
  • 6.    《資治通鑑·卷四十五》:冬,十一月,遣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出敦煌崑崙塞,擊西域,秉、張皆去符,傳以屬固,合兵萬四千騎,擊破白山虜於蒲類海上,遂進擊車師。
  • 7.    《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車師有後王、前王,前王即后王之子,其廷相去五百餘里。固以後王道遠,山谷深,士卒寒若,欲攻前王。秉議先赴后王,以為併力根本,則前王自服。固計未決。秉奮身而起曰:“請行前。”乃上馬,引兵北入,眾軍不得已,遂進。並縱兵抄掠,斬首數千級,收馬、牛十餘萬頭。
  • 8.    《資治通鑑·卷四十五》:車師前王,即后王之子也,其廷相去五百餘裏。固以後王道遠,山谷深,士卒寒苦,欲攻前王;秉以為先赴后王,併力根本,則前王自服。固計未決,秉奮身而起曰:“請行前。”乃上馬引兵北入,眾軍不得已,並進,斬首數千級。
  • 9.    《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后王安得震怖,從數百騎出迎秉。而固司馬蘇安欲全功歸固,即馳謂安得曰:“漢貴將獨有奉車都尉,天子姊婿,爵為通侯,當先降之。”安得乃還,更令其諸將迎秉。秉大怒,被甲上馬,麾其精騎徑造固壁。言曰:“車師王降,訖今不至,請往梟其首。”固大驚曰:“且止,將敗事!”秉厲聲曰:“受降如受敵。”遂馳赴之。安得惶恐,走出門,脱帽抱馬足降。秉將以詣固。其前王亦歸命,遂定車師而還。
  • 10.    《資治通鑑·卷四十五》:后王安得震怖,走出門迎秉,脱帽,抱馬足降,秉將以詣固;其前王亦歸命,遂定車師而還。於是固奏復置西域都護及戊、己校尉。
  • 11.    《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明年秋,肅宗即位,拜秉徵西將軍,遣案行涼州邊境,勞賜保塞羌胡,進屯酒泉,救戊己校尉。
  • 12.    《資治通鑑·卷四十五》:焉耆、龜茲攻沒都護陳睦,北匈奴圍關寵於柳中城。會中國有大喪,救兵不至,車師復叛,與匈奴共攻耿恭。恭率厲士眾御之,數月,食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恭與士卒推誠同死生。故皆無二心,而稍稍死亡。餘數十人。單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遣使招恭曰:“若降者,當封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誘其使上城,手擊殺之,炙諸城上。單于大怒,更益兵圍恭,不能下。………乃遣徵西將軍耿秉屯酒泉,行太守事,遣酒泉太守段彭與謁者王蒙、皇甫援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七千餘人以救之。
  • 13.    《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建初元年,拜度遼將軍。視事七年,匈奴懷其恩信。徵為執金吾,甚見親重。帝每巡郡國及幸宮觀,秉常領禁兵宿衞左右。除三子為郎。
  • 14.    《資治通鑑·卷四十七》:夏,六月,竇憲、耿秉出朔方雞鹿塞,南單于出滿夷谷,度遼將軍鄧鴻出稒陽塞,皆會涿邪山。憲分遣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將南匈奴精騎萬餘,與北單于戰於稽洛山,大破之,單于遁走。追擊諸部,遂臨私渠北鞮海,斬名王以下萬三千級,獲生口甚眾,雜畜百餘萬頭,諸裨小王率眾降者,前後八十一部二十餘萬人。憲、秉出塞三千餘裏,登燕然山,命中護軍班固刻石勒功,紀漢威德而還。
  • 15.    《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章和二年,復拜徵西將軍,副車騎將軍竇憲擊北匈奴,大破之。事並見《憲傳》。封秉美陽侯,食邑三千户。
  • 16.    《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秉性勇壯而簡易於事,軍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結營部,然遠斥候,明要誓,有警,軍陳立成,士卒皆樂為死。
  • 17.    《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永遠二年,代桓虞為光祿勳。明年夏卒,時年五十餘。賜以未棺、玉衣,將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營騎士三百餘人送葬。諡曰恆侯。匈奴聞秉卒,舉國號哭,或至梨面流血。
  • 18.    《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2-21]
  • 19.    《資治通鑑·卷四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07]
  • 20.    《資治通鑑·卷四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07]
  • 21.    《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長子衝嗣。及竇憲敗,以秉竇氏黨,國除。衝官至漢陽太守。
  • 22.    《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少有美名,闢公府,曹操甚敬異之,稍遷少府。紀以操將篡漢,建安二十三年,與太醫令吉ぶ、丞相司直韋晃謀起兵誅操,不克,夷三族。
  • 23.    《後漢書•耿弇列傳》:夔字定公。少有氣決。永元初,為車騎將軍竇憲假司馬,北擊匈奴,轉車騎都尉。三年,憲復出河西,以夔為大將軍左校尉。將精騎八百,出居延塞,直奔北單于廷,於金微山斬閼氏、名王已下五千餘級,單于與數騎脱亡,盡獲其匈奴珍寶財畜,去塞五千餘裏而還,自漢出師所未嘗至也。乃封夔粟邑侯。會北單于弟左鹿蠡王於除鞬自立為單于,眾八部二萬餘人,來居蒲類海上,遣使款塞。以夔為中郎將,持節衞護之。及竇憲敗,夔亦免官奪爵土。
  • 24.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三年,北單于復為右校尉耿夔所破,逃亡不知所在。其弟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為單于,將右温禺鞬王、骨都侯已下眾數千人,止蒲類海,遣使款塞。大將軍竇憲上書,立於除鞬為北單于,朝廷從之。四年,遣耿夔即授璽綬,賜玉劍四具,羽蓋一駟,使中郎將任尚持節衞護屯伊吾,如南單于故事。方欲輔歸北庭,會竇憲被誅。五年,於除鞬自畔還北,帝遣將兵長史王輔以千餘騎與任尚共追誘將還斬之,破滅其眾。
  • 25.    《後漢書•袁張韓周列傳》:時竇憲復出屯武威。明年,北單于為耿夔所破,遁走烏孫,塞北地空,餘部不知所屬。憲日矜己功,欲結恩北虜,乃上立降者左鹿蠡王阿佟為北單于,置中郎將領護,如南單于故事。事下公卿議,太尉宋由、太常丁鴻、光祿勳耿秉等十人議可許。安與任隗奏,以為“光武招懷南虜,非謂可永安內地,正以權時之算,可得捍禦北狄故也。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單于反其北庭,並領降眾,無緣復更立阿佟,以增國費”。宗正劉方、大司農尹睦同安議。事奏,未以時定。安懼憲計遂行,乃獨上封事曰:“臣聞功有難圖,不可豫見;事有易斷,較然不疑。伏惟光武皇帝本所以立南單于者,欲安南定北之策也,恩德甚備,故匈奴遂分,邊境無患。孝明皇帝奉承先意,不敢失墜,赫然命將,爰伐塞北。至乎章和之初,降者十餘萬人,議者欲置之濱塞,東至遼東,太尉宋由、光祿勳耿秉皆以為失南單于心,不可,先帝從之。陛下奉承洪業,大開疆宇,大將軍遠師討伐,席捲北庭,此誠宣明祖宗,崇立弘勳者也。宜審其終,以成厥初。伏念南單于屯,先父舉眾歸德,自蒙恩以來,四十餘年。三帝積累,以遺陛下。陛下深宜遵述先志,成就其業。況屯首唱大謀,空盡北虜,輟而弗圖,更立新降,以一朝之計,違三世之規,失信於所養,建立於無功。由、秉實知舊議,而欲背棄先恩。夫言行君子之樞機,賞罰理國之綱紀。論語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行焉。’今若失信於一屯,則百蠻不敢復保誓矣。又烏桓、鮮卑新殺北單于,凡人之情,鹹畏仇讎,今立其弟,則二虜懷怨。兵、食可廢,信不可去。且漢故事,供給南單于費直歲一億九十餘萬,西域歲七千四百八十萬。今北庭彌遠,其費過倍,是乃空盡天下,而非建策之要也。”詔下其議。安又與憲更相難折。憲險急負埶,言辭驕訐,至詆譭安,稱光武誅韓歆、戴涉故事,安終不移。憲竟立匈奴降者右鹿蠡王於除鞬為單于,後遂反叛,卒如安策。
  • 26.    《後漢書·梁慬傳》
  • 27.    《後漢書》:休蘭屍逐侯鞮單于屯屠何,章和二年立。時北虜大亂,加以飢蝗,降者前後而至。南單于將並北庭,會肅宗崩,竇太后臨朝。其年七月,單于上言:“臣累世蒙恩,不可勝數。孝章皇帝聖思遠慮,遂欲見成就,故令烏桓、鮮卑討北虜,斬單于首級,破壞其國。今所新降虛渠等詣臣自言:‘去歲三月中發虜庭,北單于創刈南兵,又畏丁令、鮮卑,遯逃遠去,依安侯河西。今年正月,骨都侯等復共立單于異母兄右賢王為單于,其人以兄弟爭立,並各離散。’臣與諸王骨都侯及新降渠帥雜議方略,皆曰宜及北虜分爭,出兵討伐,破北成南,併為一國,令漢家長無北念。又今月八日,新降右須日逐鮮堂輕從虜庭遠來詣臣,言北虜諸部多欲內顧,但恥自發遣,故未有至者。若出兵奔擊,必有響應。今年不往,恐復並壹。臣伏念先父歸漢以來,被蒙覆載,嚴塞明候,大兵擁護,積四十年。臣等生長漢地,開口仰食,歲時賞賜,動輒億萬,雖垂拱安枕,慚無報效之義。願發國中及諸部故胡新降精兵,遣左谷蠡王師子、左呼衍日逐王須訾將萬騎出朔方,左賢王安國、右大且渠王交勒蘇將萬騎出居延,期十二月同會虜地。臣將餘兵萬人屯五原、朔方塞,以為拒守。臣素愚淺,又兵眾單少,不足以防內外。願遣執金吾耿秉、度遼將軍鄧鴻及西河、雲中、五原、朔方、上郡太守併力而北,令北地、安定太守各屯要害,冀因聖帝威神,一舉平定。臣國成敗,要在今年。已敕諸部嚴兵馬,訖九月龍祠,悉集河上。唯陛下裁哀省察!”太后以示耿秉。秉上言:“昔武帝單極天下,欲臣虜匈奴,未遇天時,事遂無成。宣帝之世,會呼韓來降,故邊人獲安,中外為一,生人休息六十餘年。及王莽篡位,變更其號,耗擾不止,單于乃畔。光武受命,復懷納之,緣邊壞郡得以還復。烏桓、鮮卑鹹脅歸義,威鎮西夷,其效如此。今幸遭天授,北虜分爭,以夷伐夷,國家之利,宜可聽許。”秉因自陳恩,分當出命效用。太后從之。
  • 28.    耿秉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6-15]
  • 29.    《咸陽大辭典》編委會編;張英民主編.咸陽大辭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