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耶溪泛舟

鎖定
《耶溪泛舟》為盛唐時代大詩人孟浩然所著五言古詩。此詩描繪了一幅落日餘輝中,漁舟唱晚、輕棹擊水的耶溪夕照圖,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出詩人此時閒適的心情與和悦的心境,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歷來廣為傳誦。 [1] 
作品名稱
耶溪泛舟
作    者
孟浩然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孟浩然集》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耶溪泛舟作品原文

耶溪泛舟
落景餘清輝,輕橈③弄溪渚
泓澄愛水物,臨泛何容與
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
相看似相識,脈脈不得語。 [2] 

耶溪泛舟註釋譯文

耶溪泛舟詞句註釋

①耶溪:即若耶溪,出若耶山,北流入運河。溪旁有浣紗石古蹟,傳説西施曾浣紗於此。
②落景:落日的光輝。
③橈(ráo):船槳。
④渚(zhǔ):水中的小島。
⑤泓澄:水深澄澈。
⑥容與:從容移動,徘徊動盪。
⑦脈脈(mò):互相凝視。 [3] 

耶溪泛舟白話譯文

落日散發着它剩餘的光線,輕搖木槳在若耶溪中划船。
碧水清清水中的生物多可愛,清溪泛舟是怎樣的從容悠閒。
白頭老翁端坐於岸邊垂釣,新妝的少女臨水清洗衣衫。
彼此對望着好像曾經相識,卻只能脈脈相視無緣攀談。 [4] 

耶溪泛舟創作背景

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冬,詩人在長安求仕未成,沮喪地離開長安,在江浙一帶漫遊。一日,他泛舟耶溪,傍晚,在溪邊看到了垂釣的老翁,浣紗的村女,他們生活得自然、和樂,無憂無慮,深深觸動了詩人之心。因此,寫了這首《耶溪泛舟》,以表達他從大自然中汲取生活歡樂的愉悦心情。 [5] 

耶溪泛舟作品鑑賞

耶溪泛舟文學賞析

詩一落筆,就描繪出了一幅落日餘輝中,漁舟唱晚、輕棹擊水的耶溪夕照圖:“落景餘清輝,輕橈弄溪渚”。詩人開始就描繪江南獨有的景色:溪水上一隻小舟漂浮,舟人輕輕擺動着船槳,在落日餘輝中自由自在地欣賞着大自然的美景。一片斜陽照到水面,浮現出煙雨空濛的景象,水面上一層一層的細浪,受了殘陽的反照,一時光輝起來,那夕陽金色的淺光,映着洲渚的小草、兩岸的綠野,鑲出西邊天際的一抹絳紅、深紫。
“澄明愛水物,臨泛何容與”是寫詩人臨水泛舟看到在明淨如鏡的溪水中,觀賞游魚追逐嬉戲,三五成羣,在水草和細石下鑽進鑽出。
耶溪的水色山光,使詩人樂而忘返,而江南的風土人情、岸邊的漁村竹寨,更使詩人如入桃源仙境。“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兩句,概括地表現了江南生活的恬靜安謐。蓑衣箬笠的老翁,在夕陽中垂釣卻悠然自得;梳妝整齊、淡雅的村姑少女,在傳説中曾是西施浣的耶溪水邊洗衣、談笑,歡聲笑語更襯托出山村的幽靜安寧。
結尾“相看似相識,脈脈不得語。”是詩人情感的自然流露。這恬靜和樂的山村,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非常相似,又與詩人孟浩然失意後的隱逸心情和諧一致。因此,這“似相識”確是詩人的思緒所念,是情之所至,而與那垂釣翁、浣紗女陌路相逢,素不相識,雖則情感相通,卻只能脈脈相視而已。 [2] 

耶溪泛舟名家點評

南宋末年愛國詞人劉辰翁《王孟詩評》:清溪麗景,閒遠餘情,不欲犯一字綺語自足。 [6] 
《中國古代文學史 上冊》主編陳洪:“《耶溪泛舟》從鄉間田園生活中參悟人生哲理,極大地發揮了山水田園詩的妙用。” [6] 

耶溪泛舟作者簡介

孟浩然像 孟浩然像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不寬。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並稱“王孟”,雖遠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其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清閒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5] 
參考資料
  • 1.    章池.《王維孟浩然詩選》 :黃山書社,2007:12-13
  • 2.    周嘯天.《唐詩鑑賞辭典補編》: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80-81
  • 3.    阿和.《大話釣魚》 :中國農業出版社,1970:383-384
  • 4.    許海山.《中國曆代詩詞曲賦大觀》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105-106
  • 5.    王延海.《中國古代文學自學指南》 :遼寧大學出版社,1991:297-298
  • 6.    柯寶成.《孟浩然全集》 :崇文書局,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