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

(2016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是2016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
作    者
夏寅、林昶
出版時間
2016年8月1日
出版社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ISBN
9787506782043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內容簡介

本書是全國普通高等醫學院校五年制臨牀醫學專業“十三五”規劃教材規劃教材之一,根據本學科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和課程特點編寫而成,本書具有以強化醫學生職業道德、醫學人文素養教育和臨牀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推進醫學基礎課程與臨牀課程相結合,轉變重理論而輕臨牀實踐、重醫學而輕職業道德、人文素養的傳統觀念,注重培養學生臨牀思維能力和臨牀實踐操作能力的特點。本書供本科臨牀醫學專業師生使用。 [1]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圖書目錄

緒論
一、學科歷史
二、學科發展
第一篇耳科學
第一章耳部應用解剖和生理
第一節耳部應用解剖學
一、顳骨
二、外耳
三、中耳
四、內耳
第二節面神經應用解剖學
第三節聽覺生理
一、外耳生理
二、中耳生理
三、內耳生
第四節前庭生理
一、半規管
二、球囊及橢圓囊
第二章耳部檢查法
第一節耳部一般檢查法
一、耳廓及耳周
二、外耳道及鼓膜
三、咽鼓管
第二節聽功能檢查法
一、耳語試驗
二、表試驗
三、音叉試驗
四、純音聽閾測試法
五、聲導抗測試法
六、鼓室導抗測量
七、耳聲發射測試
八、聽性腦幹反應測試
第三節前庭功能檢查法
一、平衡及協調功能檢查
二、姿勢描記法
三、眼震檢查
四、眼震電圖描記法
第四節影像學檢查法
一、X線檢查法
二、CT掃描
三、MRI 掃描
第三章耳部症狀學
第二節耳漏
第三節耳聾
一、傳導性聾
二、感音神經性聾
三、混合性聾
第四節耳鳴
第五節眩暈
第四章外耳疾病
第一節耳廓假性囊腫
第二節外耳道炎及療腫
第三節盯委栓塞
第四節外耳道異物
第五節外耳濕疹
第六節耳廓化膿性軟骨膜炎
第七節大皰性鼓膜炎
第八節真菌性外耳道炎
第九節外耳道膽脂瘤
第十節外耳道乳頭狀瘤
第五章中耳炎性疾病
第一節分泌性中耳炎
第二節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第三節急性乳突炎
第四節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第五節中耳膽脂瘤
第六節特殊類型中耳炎及中耳炎後遺疾病
一、特殊類型中耳炎
二、中耳炎後遺疾病
第六章耳源性顱內、外併發症
第一節概述
一、傳播途徑
二、分類
第二節顱外併發症
一、耳後骨膜下膿腫
二、頸部貝佐爾德膿腫
三、Mouret 膿腫
四、迷路炎
五、耳源性面癱
第三節顱內併發症
一、硬腦膜外膿腫
二、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
三、耳源性腦膜炎
四、耳源性腦膿腫
第七章耳聾
第一節概述
一、耳聾的分級
二、耳聾的分類
第二節傳導性聾
第三節感音神經性聾
第四節混合性聾
第五節功能性聾與偽聾
第六節噪聲性聾
第七節助聽器驗配
一、發展歷程
二、類型和結構原理
三、選配適應證
四、選配原則
第八節人工聽覺植入技術
一、分類和臨牀應用
二、適應證
三、專科術前準備
四、開機調機和康復訓練
第八章耳鳴
第九章眩暈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梅尼埃病
第三節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第十章面神經疾病
第一節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概述
第二節貝爾面癱
第三節Hunt綜合徵
第四節外傷性面癱
第五節半面痙攣
第二篇鼻科學
第十一章鼻部應用解剖及生理
第一節鼻腔鼻竇應用解剖
一、外鼻
二、鼻腔
三、鼻竇
第二節鼻腔鼻竇生理
一、鼻腔生理
二、鼻竇生理
第十二章鼻部檢查法
第一節外鼻及鼻腔
一、外鼻
二、鼻腔
第二節鼻竇
一、視診
二、觸診
三、鼻鏡檢查
四、體位引流
五、上頜竇穿刺沖洗法
第三節鼻內鏡
一、硬性鼻內鏡
二、軟性鼻內鏡
第四節鼻功能檢查
一、呼吸功能
二、嗅覺功能
第五節影像學檢查
一、X線檢查法
二、CT
三、MRI
第十三章鼻部症狀學
第一節鼻阻塞
一、先天性鼻部畸形
二、鄰近部位病變
三、鼻腔鼻竇炎症
四、鼻部腫瘤
五、鼻外傷
六、其他
第二節鼻音
一、閉塞性鼻音
二、開放性鼻音
第三節鼻漏
一、水樣鼻漏
二、黏液性鼻漏
三、黏膿性鼻漏
四、膿性鼻漏
五、血性鼻漏
六、腦脊液鼻漏
第四節嗅覺障礙
一、呼吸性嗅覺減退或喪失
二、感覺性嗅覺減退或喪失
三、嗅覺過敏或倒錯
四、嗅覺官能症
五、嗅盲
第五節鼻源性頭痛
第五節鼻源性頭痛
一、伴有鼻部症狀
二、存在時間規律
三、具有特定部位
第六節鼻出血
第十四章外鼻及鼻前庭疾病
第一節鼻前庭炎
第二節鼻癤
第三節鼻骨骨折和鼻竇骨折
一、鼻骨骨折
二、鼻竇骨折
第四節腦脊液鼻漏
第十五章鼻出血
第十六章鼻腔炎性疾病
第一節急性鼻炎
第二節慢性鼻炎
一、慢性單純性鼻炎
二、慢性肥厚性鼻炎
第十七章鼻變應性疾病
第一節變應性鼻炎
第二節鼻息肉
第十八章鼻-鼻竇炎性疾病
第一節急性化膿性鼻–鼻竇炎
第二節慢性化膿性鼻-鼻竇炎
第三節化膿性鼻-鼻竇炎併發症
第十九章鼻腔–鼻竇良性腫瘤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血管瘤
第三節乳頭狀瘤
第三節乳頭狀瘤第三節乳頭狀瘤
第四節骨瘤
第二十章鼻內鏡外科技術
一、鼻內鏡歷史
二、鼻內鏡設備與手術器械
三、鼻腔-鼻竇影像學檢查
四、鼻內鏡手術
五、鼻內鏡手術併發症
第三篇咽科學
第二十一章咽部應用解剖及生理
第一節咽部應用解剖
一、分部
二、筋膜間原
三、咽淋巴環
第二節咽部生理
一、呼吸功能
二、言語形成
三、吞嚥功能
四、防禦保護功能
五、調節中耳氣壓功能
六、扁桃體的免疫功能
第二十二章咽部檢查法
第一節一般視診
第二節口咽部檢查法
一、視診
二、觸診
第三節鼻咽部檢查法
一、間接鼻咽鏡檢查
二、觸診
第四節下嚥部檢查法
第五節頸部捫診法
第六節咽腔纖維鏡檢查法
第七節咽部影像檢查法
一、CT
二、MRI
第二十三章咽部症狀學
一、咽痛
二、咽異常感覺
三、吞嚥困難
四、構音異常
五、齶咽反流
第二十四章咽炎
第一節急性咽炎
第二節慢性咽炎
第二十五章扁桃體炎
第一節急性扁桃體炎
第二節慢性扁桃體發炎
第二十六章腺樣體肥大
第二十七章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
第二十八章咽部良性腫瘤
第一節鼻咽部良性腫瘤
一、鼻咽血管纖維瘤
二、其他良性腫瘤
第二節口咽及喉咽部良性腫瘤
一、乳頭狀瘤
二、纖維瘤
三、瀦留囊腫
四、血管瘤
第四篇喉科學
第二十九章喉部應用解剖及生理
第一節喉軟骨
第二節外部標誌
第三節喉肌
.第四節喉腔分區
第五節神經
第六節血管和淋巴
第七節喉部間隙
第八節小兒喉部解剖特點
第九節生理
第三十章喉部檢查法
第一節間接喉鏡檢查法
第二節纖維喉鏡檢查法
第三節直接喉鏡檢查法
第四節頻閃喉鏡檢查法
第五節喉肌電圖檢查法
一、喉肌電圖檢測分類
二、喉肌電圖分析包括
第六節影像學檢查法
第三十一章喉部症狀學
第一節喉痛
第二節聲嘶
第三節喉鳴
第四節呼吸困難
第五節吞嚥困難
第三十二章喉部急性炎性疾病
第一節急性喉炎
第二節急性會厭炎
第三節小兒急性喉炎.
第三十三章喉部慢性炎性疾病
第一節慢性喉炎
第二節聲帶小結
第三節聲帶息肉
第四節任克水腫
第三十四章喉部良性腫瘤
第一節癌前病變
一、喉角化症
二、喉乳頭狀瘤
第二節聲帶囊腫
第三節喉血管瘤
第四節聲帶接觸性肉芽腫
第五篇頭頸科學
第三十五章頸部應用解剖及生理
第一節頸部三角
一、頸前三角
二、頸後三角
三、頸部重要體表標誌
第二節頸部淋巴結
一、頸部淋巴結收集與迴流
二、頸部淋巴結分區
第三節頸部主要血管和神經體表投影
第四節頸部肌肉
一、頸淺肌羣
二、頸深肌羣
第五節頸筋膜和筋膜間隙
一、頸筋膜
二、頸筋膜間隙
第六節甲狀腺、甲狀旁腺及喉返神經
一、甲狀腺
二、甲狀旁腺
三、喉返神經
第七節頸部生理
一、咽生理功能
二、喉生理功能
三、氣管生理功能
四、食管生理功能
五、甲狀腺生理功能
六、甲狀旁腺生理功能
第三十六章頸部檢查
第一節一般檢查
一、視診二、觸診三、聽診
第二節細胞學及病理檢查
第三節影像學檢查
第三十七章氣管-食管症狀學
第一節氣管、支氣管疾病症狀學
一、咳嗽
二、咳痰
三、咯血
四、呼吸困難
五、喘鳴與哮喘
六、胸痛
第二節食管疾病症狀學
一、吞嚥困難
二、反嘔
三、胸骨後灼熱感及疼痛
四、嘔血
第三十八章喉阻塞
第三十九章氣管插管術、氣管切開術及環甲膜切開術
第一節氣管插管術
第二節氣管切開術
第三節環甲膜切開術
第四十章氣管、支氣管異物和食管異物
第一節氣管、支氣管異物
一、應用解剖學
二、異物種類和停留部位
第二節食管異物
一、應用解剖學
二、異物種類和停留部位
第四十一章頸部先天性疾病及炎性疾病
第一節甲狀舌管囊腫及瘻管
第二節鰓裂囊腫及瘻管
第三節頸部囊狀水瘤
第四節頸部炎性疾病
一、頸部急慢性淋巴結炎
二、頸部淋巴結結核
三、頸部蜂窩織炎
第四十二章頸部血管性疾病
第一節頸動脈體瘤
第二節頸動脈瘤
第三節頸動-靜脈瘻
第四十三章頭頸部惡性腫瘤
第一節鼻腔鼻竇惡性腫瘤
第二節鼻咽癌
第三節扁桃體惡性腫瘤
第四節下嚥惡性腫瘤
第五節喉惡性腫瘤
第四十四章甲狀腺癌
第四十五章頸淋巴結清掃術
第六篇顱底外科學
第四十六章顱底應用解剖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顱底分區
一、顱底內面
二、顱底外面
第四十七章常見顱底腫瘤
第一節垂體瘤
第二節聽神經瘤
第三節中耳癌
參考文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