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耳葉蟹甲草

鎖定
耳葉蟹甲草(Parasenecio auriculatus (DC.) H. Koyama)為菊科蟹甲草屬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平卧,莖單生,無毛;葉片腎形,頂端急收縮成長尖,葉柄細,具短葉柄,頭狀花序少數,排列成總狀;花序梗纖細,總苞圓柱形,紫色或紫綠色至綠色;小花,花冠黃色,花葯伸出花冠,花柱分枝頂端截形,瘦果圓柱形,淡黃色,無毛,花期6-7月,果期9月。
中文名
耳葉蟹甲草
拉丁學名
Parasenecio auriculatus (DC.) H. Koyama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蟹甲草屬
耳葉蟹甲草
分佈區域
朝鮮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我國黑龍江、吉林、內蒙等地。

耳葉蟹甲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平卧,短斜升,有多數莖葉4-6,薄紙質,下部莖葉1-2,葉片腎形,長2-4釐米,寬4-7釐米,頂端急收縮成長尖,或有時微凹,邊緣有不等的纖維狀鬚根。莖單生,直立或常彎曲,高30-100釐米,或更高,具縱槽稜,無毛。基部葉在花期常枯萎,大齒;葉柄細,長約為葉片的1.5-2(3)倍,僅基部擴大,但不形成耳;中部莖葉腎形至三角狀腎形,長5-16釐米,寬7-14釐米,基部深凹或微凹,常具角,有時頂端長漸尖,邊緣具等大的齒,或在葉片下部或近基部邊緣具凹齒或齒不明顯,稀全緣,葉柄與葉片等長或短於葉片的2-4倍,通常基部擴大成小葉耳,上部葉與中部葉同形,但較小,三角形或長圓狀卵形,具短葉柄,最上部葉披針形。
頭狀花序較多數,在莖端排列成疏散長4.5-15釐米的狹總狀花序,稀在下部有短分枝,頭狀花序少數,排列成總狀;花序梗纖細,長1.5-5毫米,或下部的長7-9毫米,下垂,被頭狀腺毛及短柔毛,具剛包狀或披針形小苞片;小苞片長約2毫米。總苞圓柱形,紫色或紫綠色至綠色;總苞片5,稀4,長圓形,長4-8毫米,頂端稍尖,外面近無毛。
耳葉蟹甲草線稿圖 耳葉蟹甲草線稿圖
小花4-7,花冠黃色,長6-8毫米,管部與檐部等長或稍短;花葯伸出花冠,基部戟形,花柱分枝頂端截形,被乳頭狀微毛。瘦果圓柱形,淡黃色,長3.5-5毫米,無毛,具肋;冠毛白色;長約7毫米。花期6-7月,果期9月。 [3] 

耳葉蟹甲草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400-1600米林下或林緣。

耳葉蟹甲草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帶嶺、伊春、饒河)、吉林(安圖、長白山、撫松、鳳凰山、和龍、敦化)、內蒙古(大興安嶺)。朝鮮和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佈。模式採自鄂霍次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