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耳突卡帕藻

鎖定
耳突卡帕藻(Kappaphycus cottonii (Weber -van Bosse Doty,1988))的藻體重疊成團塊狀,匍匐生長,團塊直徑可達20~25cm;枝與枝有互相癒合的現象;一般為紫紅色或稍帶黃色,肉質。生於低潮線下的碎珊瑚上。
中文名
耳突卡帕藻
拉丁學名
Kappaphycus cottonii (Weber -van Bosse Doty,1988) [3] 
植物界
紅藻門
杉藻目
紅翎菜科
卡帕藻屬
耳突卡帕藻

耳突卡帕藻形態特徵

耳突卡帕藻外形特徵

耳突卡帕藻的乾燥藻體外形 耳突卡帕藻的乾燥藻體外形
藻體重疊成團塊狀,匍匐生長,團塊直徑可達20~25cm,藻體背腹明顯,分枝不規則,扁圓至扁壓,枝與枝有互相癒合的現象; [1]  藻體一面及邊緣密密地覆蓋着連生成耳狀的乳突,另一面光滑,無突起;藻體顏色因生長的潮帶、階段而異,一般為紫紅色或稍帶黃色;肉質,幹後變為硬軟骨質,製成的臘葉標本不易附着於紙上。 [2] 

耳突卡帕藻細部特徵

耳突卡帕藻的細部結構圖
耳突卡帕藻的細部結構圖(4張)
藻體內部橫切面觀,髓部中央無假根絲體,在大的薄壁細胞之間散佈着數量較多的小細胞,大細胞的胞徑398~531μm × 332~465μm,間生小細胞胞徑133~166μm × 100~133μm;外圍以3層細胞組成的皮層,皮層細胞卵圓形,大小近相等,7μm × 3μm;縱切面觀,中央為不規則形狀的大細胞,徑150~232 μm × 83~133μm,和小細胞,徑33μm,無髓絲。 [2]  [1] 

耳突卡帕藻生殖特徵

四分孢子囊散生於皮層細胞中,切面觀卵圓形或寬圓柱形,20~40μm × 7~26μm,層形分裂,囊周皮層細胞明顯變態延長,約13μm × 6μm。囊果直接生於藻體表面的球形突起中,突起無柄,頂部較平,下陷為囊果孔;囊果縱切面觀,中央為一個大的融合胞,產孢絲的頂端產生果孢子囊,囊果被和由融合胞上輻射出的產孢絲之間是一充滿膠質的空間。精子囊未發現。 [2] 

耳突卡帕藻生長環境

耳突卡帕藻生長於低潮線下1~2m深處的碎珊瑚上。 [2] 

耳突卡帕藻分佈範圍

耳突卡帕藻分佈在中國海南省海南島西沙羣島。坦桑尼亞,菲律賓關島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