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耳濡目染

鎖定
耳濡目染(拼音:ěr rú mù rǎ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 [1] 
耳濡目染(濡:沾濕;染:沾染)指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無形之中受到影響。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1]  [4] 
中文名
耳濡目染
拼    音
ěr rú mù rǎn
近義詞
耳熟能詳潛移默化
反義詞
充耳不聞置若罔聞
注音字母
ㄦˇ ㄖㄨˊ ㄇㄨˋ ㄖㄢˇ
出    處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分句

耳濡目染成語出處

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擩耳染,不學以能。”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耳濡目染”。 [1] 

耳濡目染成語典故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中期官員,官至吏部侍郎。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 [2] 
在《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中,韓愈簡述了房啓的一生和為人,房啓,字某,河南人。曾祖父房融,祖父房琯,父子相繼任宰相。父親房乘,官至秘書少監,死後贈太子詹事,房啓從小就受到仕族的薰陶,一言一行,都嚴守典訓。他有良好的家庭教養,因為耳經常聽到、眼經常看到為官之道,所以他沒有經過專門學習、訓練,也能做好官職之內的事。房啓一開始是任鳳翔府參軍,當時年紀很輕,老百姓和官吏們看見他,都説:“不愧是房太尉的子孫啊!”沒有人敢拿事來捉弄他轉任同州澄城縣丞後,房公更加註重自身的修養,舉止得體,同僚們都很震驚,非常佩服他。房啓在政治上附王叔文,因而由容州刺史貶為虔州長史,死於元和七年。 [2] 

耳濡目染成語寓意

房啓從小就受到仕族的薰陶,並沒有經過專門學習、訓練,卻也能夠做好官職分內的事,可見環境對人的重要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一個人在環境中耳濡目染,這種影響往往是無形的,因此對於環境的選擇及所接觸的人就不能不慎重。每個人的道德修養既取決於個人自身的一言一行,又必然與所處的外界環境有着緊密的關係。與有仁義道德的人相處在一起,耳濡目染,自然也會受到仁德者的影響;反之,就不太可能養成仁德的情操,甚至會受到不好的負面影響。所以每個人都應該重視個人居住的環境,重視對周圍朋友的選擇。 [2]  [3] 

耳濡目染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耳濡目染”指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無形之中受到影響。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1]  [4] 
  • 運用示例
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卷一:“魯自周公伯禽以來,風化浹洽,其民耳濡目染,身安體習。” [1] 
明·楊慎《詩話補遺·秦少游女》:“可憐生長深閨裏,耳濡目染知文字。” [1]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二七回:“只因安享富貴的久了,後邊生出來的兒孫,一來也是秉賦了那澆漓的薄氣,二來又離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習就了那輕薄的態度。” [1] 

耳濡目染逸聞趣事

  • 孟母三遷
孟子小的時候很貪玩,不喜歡學習,孟母對此十分頭疼。起初,孟子一家住的地方不遠處有一片墳地,經常有送葬出殯的人從孟子家經過,孟子也經常看到人們拜祭先人的場景。年幼的孟子看了之後就和別的孩子一樣學那些大人的樣子。孟母憂心忡忡,屢次教導孟子也沒有改正,無奈之下,孟母只好搬家。 [5] 
這一次孟母把家搬到了城裏。孟子的新家靠近一個熱鬧的集市,每天車水馬龍,十分熱鬧。孟子每天都去集市上玩,耳濡目染之下,孟子也學着其他人做買賣,孟子甚至還跟着屠夫學殺豬。孟母看到後,認為這裏也不適合孟子成長,決定再次搬家。 [5] 
孟母經過仔細的考察,將新家搬到了學堂附近,孟母想:“這下孩子總會好好成長了吧!”學堂裏每天書聲琅琅,孩子們在老師的教導下親密有愛。孟子看了很羨慕,就跑回去對母親説:“母親,我想去學堂學習。”孟母高興地將孟子送到了學堂。孟子跟着老師和同學學習進退揖讓,漸漸地,變成了一個禮貌懂事的孩子,並開始喜歡上讀書。 [5] 
參考資料
  • 1.    王濤等編著. 中國成語大辭典 新一版·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03.277
  • 2.    (清)曾國藩編撰. 曾氏雜抄 4[M]. 北京:崑崙出版社, 2002.08.2399-2402
  • 3.    孫朦主編. 家長裏短説説孔子的大智慧[M]. 北京:海潮出版社, 2012.05.83
  • 4.    耳濡目染的解釋|耳濡目染的意思|漢典“耳濡目染”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2-09-10]
  • 5.    莊則敬編著. 成語故事 歷史人物篇 漢竹[M].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8.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