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耳念珠菌

鎖定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日本2009年發現的一種新病原真菌物種,因其具有多重耐藥和致死率高的特徵,也被稱為“超級真菌”。 [1] 
世界衞生組織將其列入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的真菌名單。美國疾控中心(CDC)也將“超級真菌”視為“嚴重的全球健康威脅”。 [12] 
根據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在2020年5月29日更新的數據 [4] 截至2020年3月31日,美國各州報告的耳念珠菌臨牀病例總計為1092 [4]  。其中,紐約州確診496例,疑似4例;伊利諾伊州確診310例,疑似4例;加州佛羅里達州等19個州均發現確診病例,除上述報告的臨牀病例數外,還通過在16個轄區進行有針對性的篩查發現了另外2253例患者感染了耳念珠菌 [4] 
美國最近在印度肯尼亞科威特巴基斯坦南非韓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委內瑞拉的醫療機構中發現耳念珠菌病例,這些患者也有病例記錄 [4] 
別    名
Candida auris
中文學名
耳念珠菌

耳念珠菌分類

大多數耳念珠菌菌株對至少一種抗真菌藥物類具有抗性;超過三分之一的菌株對兩種抗真菌藥物具有抗藥性;而部分菌株對所有三種抗真菌藥物具有抗藥性。 [5] 
上海市醫學真菌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用科馬嘉念珠菌顯色培養基鑑定國內外耳念珠菌,均呈現出粉色。也有研究表示,耳念珠菌在培養基中會呈現白色,這主要與不同耳念珠菌菌株特徵或培養基的染色劑有關。 [6] 

耳念珠菌危害性

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已將其列入“緊急威脅”細菌名單。美國通報病例587件,近半數受感染者都在90天內喪生。 [2] 
耳念珠菌感染對於免疫系統受損的人最致命。感染通常在醫院等環境內傳播,最初的症狀是發燒、疼痛和疲勞,如果真菌擴散到血液、大腦或心臟,甚至會奪人性命。 [7] 
耳念珠菌致死率極高,大多數患者會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且伴有各種器官衰竭等,近50%的感染者在90天內死亡。 [3] 

耳念珠菌易感人羣

耳念珠菌感染主要累及住院病例,高風險人羣為嚴重慢性基礎病或免疫抑制的病人,如:糖尿病、慢性腎病、HIV感染、腫瘤等。新生兒、插管或留置導管的病人、手術病人以及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抗真菌藥全身用藥病人也可感染。
健康人通常不會感染耳念珠菌。耳念珠菌導致的症狀取決於感染的位置,包括血流感染、傷口感染和耳部感染等;其中,血流感染最為嚴重,病死率可達30%-40%。 [2] 
“超級真菌”通常不可能在健康的人身上引起嚴重的疾病。這也是“超級真菌”病例集中在醫院和療養院的原因,這些醫療機構中易受感染的體弱多病者較多。 [12] 

耳念珠菌特徵

耐藥性耳念珠菌菌株在不同大陸具有不同的遺傳特性,這表明耐藥性是同時在世界各地獨立進化的。尚不清楚是什麼導致了這些“超級真菌”的突然出現,但有一種理論認為,在農作物上廣泛使用殺菌劑促使耳念珠菌進化出抗藥性。
耳念珠菌是一種多重耐藥、強傳染性的致命真菌。耳念珠菌的耐藥性比較強,部分耳念珠菌菌株對臨牀常用的抗真菌藥都有耐受性;二是血液感染致死率高;三是耳念珠菌鑑別困難,用傳統的生化鑑定、顯微鏡觀察等方法進行鑑別,它和普通的念珠菌幾乎沒有分別,因此誤診可能性較大。 [3] 

耳念珠菌預防

對於普通健康人羣而言,耳念珠菌並沒有什麼影響,也不需要預防。但是,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新生兒、糖尿病患者、重症監護室患者及術後患者等容易感染。因此,人羣密集的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等,應該充分引起重視。
該真菌在普通環境或空氣中幾乎從未檢出,但是它黏附能力很強,會頑固地黏附在環境表面,因此,醫療器械如呼吸機、血透留置導管等接口處的清潔十分重要,必須做好充分的消毒。 [3] 

耳念珠菌治療

耳念珠菌對於氟康唑、伏立康唑等廣譜三唑類抗真菌藥有較強耐藥性,但棘白菌素類藥物對於部分菌株尚有治療效果,所以並非完全“無藥可治”。 [3] 
廖萬清團隊與荷蘭皇家科學院聯合開發了兩套針對耳念珠菌的診斷方法,一是針對沒有質譜儀的單位和國家,搭建一個只需幾萬元的檢測平台;第二種方法是,跳過培養步驟,避免人為漏檢,直接對抽血樣本進行檢測。兩項技術已經完成實驗室驗證,但是國內臨牀病例過少,暫時無法進行臨牀試驗。 [6] 

耳念珠菌病例

2009年在日本首次發現耳念珠菌,經過近十年的研究,其來源尚不明確。不過,隨着檢驗技術的提高,耳念珠菌可通過質譜技術和分子生物學鑑定方法來鑑別。 [3] 
2019年4月8日,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道,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稱,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這種酵母通常對皮膚和黏膜無害,但該真菌具有抗藥性的菌株在全球多處出現,其可能會造成致命的感染。
2019年4月11日為止,在全球5大洲至少20個國家已有臨牀感染病例的報道,其中包括中國、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西班牙、印度、巴基斯坦、韓國、南非、科威特和以色列等國家。 [2] 
2019年4月13日,在美國多地爆發,發病600多例,遍佈12個州。中國共報道耳念珠菌感染18例,這種“超級真菌”在中國並沒有爆發性疫情。 [3] 
2021年7月22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表示,一種“無法治療”的真菌正在兩個城市蔓延,這種真菌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已有超過百人感染,3人死亡。 [8] 
2021年7月25日,多家媒體報道,一種“超級真菌”正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得克薩斯州蔓延,全美已有超過百餘人感染該病毒、4人死亡 [9] 
2021年12月30日消息,據俄羅斯媒體報道,美國一地區發現構成“全球威脅”的罕見超級真菌。日前,俄勒岡州衞生官員宣佈了3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於當地時間12月11日在俄勒岡州被首次發現。官員透露,首例病例是在一名“最近接觸過國際醫療保健”的患者身上發現的。 [10] 
2022年11月1日消息,阿根廷國家衞生部本週一證實,在境內首次發現兩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均來自於在布市一診所接受治療的患者樣本。” [11] 

耳念珠菌主要影響

2019年4月11日,已連板多日的真菌概念股盤面出現分化,跳水個股甚至在午盤後翻綠。盤後,北京疾控中心、國家衞健委紛紛發聲,稱國內所受到的耳念珠菌威脅並不嚴重,“超級真菌”對健康人羣不構成威脅,因此公眾不必恐慌。
第一,耳念珠菌在國內發生仍屬個案。中國共報道耳念珠菌感染18例,並且沒有集中暴發案例。在中國近10年間、覆蓋230家醫療機構的侵襲性真菌病監測中,耳念珠菌的發生率低於1/20000。在已經完成的全國範圍67家ICU病房念珠菌血症的研究中,亦未分離到耳念珠菌。當然也因檢查技術複雜,不排除可能有漏診的病例。
第二,中國耳念珠菌耐藥情況並不嚴重。我國已報道的18例耳念珠菌,對除氟康唑外的所有抗真菌藥物均敏感;我國最早分離的耳念珠菌對所有抗真菌藥物均敏感。換言之,稱中國地區的耳念珠菌為“超級真菌”並不準確。
第三,耳念珠菌的致病性並未顯著高於其他真菌。雖然美國CDC指出,美國近50%的耳念珠菌感染者在90天內死亡,但侵襲性真菌感染多發於危重症及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人羣,總體死亡率在40%以上,患者死亡也不單純是由於真菌感染導致,而是多因素形成的臨牀結局。據歐美和日本等國家的研究表明,耳念珠菌與白念珠菌等常見念珠菌所致感染的死亡率之間無顯著差異。中國尚未見耳念珠菌感染導致死亡的病例報道。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