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耳後瘻管

鎖定
耳後瘻管是乳突局部或鄰近組織的炎症感染或惡性腫瘤破壞所致。
中醫病名
耳後瘻管
就診科室
耳鼻喉科
常見病因
乳突局部或鄰近組織的炎症感染或惡性腫瘤破壞所致。
常見症狀
耳後腫痛、發熱。
傳染性

耳後瘻管病因

1. 膿腫破潰
耳後骨膜下膿腫潰破或切開排膿後,未做乳突手術,乳突和中耳內的病變未去除,當併發的耳後骨膜下膿腫破潰後,長期不愈或反覆發作即形成瘻管。
2.乳突手術
尤其是通過耳後切口的單純乳突切開術,或因乳突氣房未徹底清除而繼續流膿,或因乳突外側骨壁鑿去面積較廣,皮膚缺損範圍較大,以致不能癒合,也是形成瘻管或瘻孔的原因。
3.外耳道癤腫
當癤腫向周圍擴散時,可引起耳後骨膜上膿腫,膿腫破潰後形成耳後瘻管。
4.其他疾病
如乳突結核、中耳癌及耳道惡性腫瘤等破壞骨質後,穿破皮膚而形成耳後瘻管。先天性耳頸瘻管感染可於乳突附近形成膿腫,穿破後經久不愈形成耳後瘻管,但臨牀上極為少見。

耳後瘻管臨牀表現

1.患者可為兒童或成年人。
2.瘻管癒合封閉後,致膿液引流受阻,可復發耳後腫痛,並可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
3.一般有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史,且常有耳後骨膜下膿腫的潰破(或切開排膿)和反覆發作史。
4.瘻管通暢時,除局部排膿外,無其他症狀。

耳後瘻管檢查

1.望診
耳後乳突部見皮膚有不規則破損,開口周圍有時略高起或被水腫肉芽阻塞,此即耳後瘻管。周圍皮膚可表現為暗紅色充血、腫脹、糜爛並有膿性分泌物溢出或者瘢痕。
2.觸診
局部觸診時軟組織有凹陷感。用探針自皮膚開口處探入,可觸及乳突骨皮質破壞處。

耳後瘻管診斷

耳後瘻管診斷很容易,但是必須辨別其來源。耳源性耳後瘻管是指併發於化膿性乳突炎的瘻管,用探針探查時可通入乳突,或可觸及粗糙的骨質甚至死骨。

耳後瘻管鑑別診斷

第1鰓裂瘻管:本病不多見。位於耳垂後方的第1鰓裂瘻管或囊腫,尤其是合併感染
者,可誤診為耳後瘻管。根據耳流膿史及鼓膜變化等可以鑑別。鑑別診斷困難時可作顳骨CT掃描及瘻管造影。

耳後瘻管治療

1.通過耳內切口再作乳突根治術。
2.小的耳後瘻管經刮除局部的肉芽組織,必要時進行縫合後多可閉合。
3.較大的耳後瘻孔,可用轉移帶蒂皮瓣的移植來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