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耳內鏡

鎖定
耳內鏡是對外耳道鼓膜中耳等進行檢查或手術評估的一種腔鏡儀器。耳內鏡可以觀察到手術顯微鏡不易觀察到的部位,如上股室、後股室等,及時發現中耳病變,降低病變複發率。優勢在於無創傷、耳內圖像分辨率高、照明功能較高、診斷率高,可使臨牀醫師掌握具體的耳內細微病變,為患者提供及時的治療方案。
中文名
耳內鏡
外文名
Ear Endoscopy

耳內鏡適應症

1. 取耵聹(耳屎)、外耳道異物 [1] 
2. 取活檢。
3. 鼓膜穿刺。
4. 外耳道用藥。

耳內鏡禁忌症

1. 年齡過小或有其他原因不能合作者。
2. 嚴重心、肺功能不全,體質過度虛弱者。

耳內鏡操作流程

1. 檢查治療前做好物品準備,保證各種儀器的正常運轉 [2] 
2. 連接儀器,避免光導纖維摺疊、扭擰,保證負壓吸引暢通。
3. 協助患者取平卧頭偏向一側或健側卧位(患耳向上)。
4. 外耳道耵聹較硬的患者,需要先進行耵聹軟化。
5. 協助醫生以1%~2%丁卡因向耳內滴藥2~3滴做局部浸潤麻醉。
6. 穿刺時患者頭部及身體不能晃動,確保固定。
7. 嚴密觀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詢問患者的感受。
8. 術畢用無菌棉球輕輕塞住外耳道。
9. 整理用物,關機。

耳內鏡注意事項

1. 檢查前需瞭解有無嚴重的心、肺功能異常及其他疾病。
2. 注意丁卡因的用量,一般不超過50mg的總量,以防丁卡因中毒。
3. 檢查過程中要注意不能損傷外耳道壁,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出現異常應告知醫生立即停止檢查,進行相應處理。
4. 操作中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注意不要污染無菌器械。
5. 出現檢查併發症的患者應視病情留院觀察。
6. 做好檢查後的健康宣教,囑咐患者避免用手挖耳,防止污水進入耳內,勿游泳,定期門診隨訪,有異物及時就診。

耳內鏡技術參數

1. 內鏡直徑2.7mm 長11cm。
2. 冷光源功率300W,色温6000K。
3. 調光可自動調節或手動調光,燈泡壽命大於5000h,有燈泡壽命預警。
4. 導光束直徑≥3cm,長度300cm。

耳內鏡維護保養

1. 攝像頭禁止用酸性或者鹼性液體沖洗,不能用質硬的布擦拭鏡頭。
2. 電子光纜禁止過度彎曲,導光束上的纖維端面和接觸目鏡需定期清洗,確保光束傳導清晰、明亮。
3. 手術完畢後先關儀器開關,再關總電源,以保護儀器、延長使用壽命。
4. 專櫃存放,輕拿輕放。

耳內鏡清潔消毒

1. 手術完畢,用流動水沖洗器械表面血漬,鉗夾部位張開用小牙刷輕輕刷洗,將軸節部位的血漬沖洗乾淨。
2. 清潔後的器械用多酶劑浸泡2分鐘,然後用流動水沖洗乾淨,擦乾。
3. 攝像頭內鏡防水性能較差,因此需要使用甲醛氣體燻蒸消毒12小時。
參考資料
  • 1.    對耳內鏡手術的思考  .中國知網.2017-08-22[引用日期2018-11-19]
  • 2.    楊明,周麗娟.臨牀儀器設備操作使用手冊.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4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