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而立之年

(漢語成語)

鎖定
而立之年,漢語成語,拼音是 ér lì zhī nián,意思是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後為三十歲的代稱。出自《論語·為政》。
中文名
而立之年
外文名
thirty years of age
出    處
《論語·為政》
拼    音
ér lì zhī nián
注    音
ㄦˊ ㄌㄧˋ ㄓㄧ ㄋㄧㄢˊ
近義詞
三十而立

而立之年成語出處

《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 

而立之年成語用法

語法用法:作定語、狀語、指30歲
成語結構:偏正式 [2] 
示例
到了而立之年的歌德更加發奮讀書,所以他在後來創作了不少作品

而立之年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政壇受排擠後,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經歷衞、鄭、陳、晉等地碰壁後,在蔡國閒居,孔子與弟子們談起自己的經歷,説他從30歲開始立志弘道,到快七十歲沒能推銷出仁政,感慨萬千……宰予立即過來安慰孔子。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