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耈街鄉

鎖定
昌寧縣耈街彝族苗族鄉位於昌寧縣城東北部,距縣城73公里,地處保山、大理、臨滄三地州結合部,東與本縣珠街鄉接壤,南與鳳慶縣詩禮鄉山水相連,西與本縣漭水鄉隔江相望,北與永平縣水泄鄉毗鄰。全鄉國土祥查面積370平方公里,森林面積18.5萬畝,森林覆蓋率62.5%,境內最低海拔1100米,最高海拔2856米,平均海拔1800米,相對高差較大,呈立體氣候,年平均氣温15.8℃,年降雨量1100——1300毫米,無霜期280天,乾濕季節分明,屬中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是一個漢、彝、苗族聚居的少數民族山區農業鄉。
2020年10月15日,榮獲2020年雲南省脱貧攻堅獎扶貧先進集體。
中文名
耈街鄉
所屬地區
昌寧縣城東北部
面    積
370 km²
平均海拔
1800米

耈街鄉自然資源

全鄉耕地總面積39699畝,其中水田5487畝,旱地34212畝。全鄉以農為主,以農為生。糧食、烤煙、林業、畜牧業是全鄉的四大產業。糧食是全鄉的基礎產業。全鄉大小春糧食複種面積53138畝,總產814.3萬公斤,人均生產糧食370公斤。

耈街鄉農村經濟

烤煙產業是全鄉的經濟支柱產業。全鄉種植烤煙4122户16650畝,交售煙葉2036800公斤,其中上等煙比例達26.4%,中等煙比例達60.5%;平均每畝單產達123公斤,平均單價8.86元/公斤,平均畝產值達1090.40元;煙農總收入1804.6萬元,種煙農户户均收入4377.98元,提供國家税收400萬元。單烤煙產業,農民人均收入992.20元。

耈街鄉基礎建設

針對全鄉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的現狀,該鄉下大力氣抓資源整合,加大投入,加快鄉村基 礎設施建設。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組織羣眾投工投勞,有效整合各項支農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共爭取投資近400萬元,完成村莊道路硬化21千米,加固農田灌溉溝渠4000多米,建設小水窖200餘口,解決了500多畝田地的灌溉問題和200多户780多人的人畜飲水問題。狠抓六改六建,整治十亂工程,以項目為依託,大力實施“六改六建”,逐步改善村民生活環境。現已完成改水212户8.6千米、改電336户18千米、入户通道改造150户2.8千米、改廚124户、改廁185户、改廄185户,建家88户264間、建園240畝、新建和修繕教學樓3間680平方米、建衞生室6間440平方米、建圖書閲覽室和文化大院2個160平方米、建沼氣池和公共垃圾池38口,有效改善了村民居住環境,提高了村民生活質量。此外,完成了挖沙、土皮、水爐、阿幹、耈酒公司黨支部活動陣地建設和部分村黨小組活動陣地建設,改善了“兩委”和村民小組、黨小組辦公室、黨員無活動場所的狀況。 [1] 

耈街鄉人口狀況

全鄉轄13個村民委員會,175個村民小組,全鄉共有5563户23110人,其中農業人口22319人,佔總人口的96.6%。在總人口中:漢族18081人,佔78%,少數民族5029人,佔22%(其中彝族3832人,佔總人口的17%;苗族1100人,佔總人口的5%)。彝族主要分佈在打平、土皮、阿水、慄木村;苗族主要分佈在土皮、打平村。

耈街鄉特色產業

以泡核桃為主的林產業是全鄉的特色優勢產業。種植泡核桃歷史悠久,據歷史資料記載,早在300多年前就有種植,解放後得到了不斷髮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通過不斷髮展壯大,泡核桃已逐漸成為耈街無可替代的骨幹產業。耈街鄉的大部分土壤氣候條件符合泡核桃生長要求,泡核桃樹勢強,樹冠大,分枝茂盛,根系發達,壽命長,豐產性好。所產泡核桃具有果大、飽滿、仁白、味香、出仁率高等特優品質,是核桃中之上品。全鄉13個村民委員175個村民小組均有泡核桃種植,種植泡核桃農户數達5400户,佔全鄉總户數的98.5%。,全鄉共有泡核桃4.5萬畝,農業人口人均佔有2畝。其中種植面積最多的是金馬村、阿幹村、土皮村、水爐村等。2002年全鄉實現產量900噸,產值1170萬元,佔全鄉農業總產值的22%,提供農民人均純收入420元,泡核桃收入3萬元以上的有3户,2萬元以上的有24户,5000元—1萬元的有300多户,1000元—5000元的有2700多户。由於泡核桃產業市場前景看好,收入穩定,同時泡核桃既是生態林,又是經濟林,既綠化美化環境,又可使農民脱貧致富,符合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羣眾積極性較高,發展速度較快。預計2005年全鄉泡核桃面積可達6萬畝,產量可達1200噸,產值可達1500萬元,到2010年,全鄉泡核桃面積可達10萬畝,產量可達1500噸,產值可達1800萬元,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泡核桃之鄉。
畜牧業是全鄉的傳統產業。面向大理市場,重點發展山羊、土雞等養殖業。依託耈酒廠發展生豬育肥,建成了酒廠養殖場和牲畜定點屠宰廠。2002年,全鄉畜牧業總收入達730萬元。

耈街鄉鄉鎮企業

耈酒釀造有限責任公司是該鄉的龍頭企業,註冊資本119.6萬元,現有職工55人。“耈”牌系列白酒一直暢銷保山、臨滄各市縣和永平曲硐等相鄰縣區,在當地很有名氣。2001年7月,在中國武漢舉行的世界食品博覽會上,“耈”牌系列白酒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又給耈酒的生產銷售帶來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耈酒釀造有限公司已貸款100萬元,對廠房進行了擴建和技術改造,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開發了精裝系列產品,拓寬了市場。,年生產酒量達1200噸,年總產值達750萬元,上繳税金20萬元,實現利潤20萬元。2001年,投資150萬元的機制紅磚廠建成投廠,年收入80多萬元,運轉正常。2002末,全鄉共有個體工商户403户,從業人員523人,鄉鎮企業總產值達1688萬元。

耈街鄉基層組織

耈街鄉黨委下轄19個支部,1個總支,其中農村支部13個,機關支部4個,1個總支下轄三個支部:耈街中學支部、岔河中學支部、小教支部,共有黨員795人。
鄉政府下轄13個村委會,175個村民小組。其他組織有共青團耈街鄉委員會,下轄15個支部。婦聯下轄13個村婦女代表聯合會。工會下轄4個基層工會(岔河、集鎮、耈酒、機關)、機科協、計生協、殘聯等羣團組織。 [2] 

耈街鄉文明新風

由於地處偏遠、居住民族眾多,地區間、民族間風俗習慣各異,羣眾素質參差不齊,各種矛盾糾紛多,制約了全鄉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此,鄉黨委、政府一方面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深入開展“三萬三講”、“美德進農家”、文明村組、無毒村社、“十星級文明户”等平安創建活動,引導廣大羣眾發揚傳統美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倡導文明新風,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和移風易俗活動,引導農民“改陋習、樹新風”,形成鄰里和睦、團結誠信、互相尊重和勤儉節約的民風民俗。另一方面按照培養“懂技術、會管理、有文化”的新型農民要求,大力舉辦各類職業技術培訓班,使他們每人掌握1至2門農村實用技術,不斷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科技意識,不斷增強羣眾的致富能力。全鄉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00餘場次,參訓人數達10000餘人次。
走進如今的耈街彝族苗族鄉,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各族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產業蓬勃發展,社會文明和諧的美好畫卷。 [3] 

耈街鄉人口衞生

2006年底,全鄉共有人23608人,自然增長率為3.1‰,鄉設計生助理員2人,有計生服務站一所,工作人員3人。
鄉內建有中心衞生院一所,現有職工28人,其中專科學歷8人,中專學歷20人,有專業技術人員25人,中級職稱3人,初級職稱22人。醫院佔地面積6609.67平方米,有固定資產136萬元,於2003年經評審驗收為甲等一級醫院並在2004年被命名為市級文明醫療單位,各村都有村級衞生室,從業的醫生都取得了鄉村醫生資格。 [2] 

耈街鄉文化教育

全鄉共有中小學校29所,其中初級中學2所,村完小13所,高小點3所,一師一校11所,中小學布點趨於合理。全鄉中小學佔地面積206.94畝,建築面積26277.87平方米,其中框架磚混結構16820.04平方米,在校學生3500多名,初中入學率達98.6%,鞏固率97.3%,小學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99.97%,全鄉共有教職工共206人,其中公辦170人,代課30人,臨時工6人。
鄉設文化,廣播1個,工作人員2人,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0%以上。 [2] 

耈街鄉社會保障

2006年全鄉共投入低保,臨時困難救助,自然災害救助,物資款減免等117.8萬元;解決了部分羣眾住房難,飲水難,行路難、看病難等問題;建立健全社會救助體系,推動幫扶殘疾人事業發展,落實農村户籍學生義務教育階段的“兩免一補”政策,2006年共免除學生雜費21.799 萬元,給予學生生活補助4.422萬元,落實發放獨生子女教育獎學金0.29萬元,獨生子女父母養老補助0.266萬元;落實軍列屬優扶政策,社會保障制度日趨完善。 [2] 

耈街鄉所獲榮譽

2020年10月15日,榮獲2020年雲南省脱貧攻堅獎扶貧先進集體。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