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老街

(原創方言劇)

鎖定
方言劇《老街》圍繞有着700多年曆史的河南寶豐馬街書會的歷史演變展開,描繪了在大時代的跌宕起伏中曲藝人的喜怒哀樂、百態人生,反映了民間曲藝人對藝術的摯愛,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擔當與堅守,從而發掘這一世界最大的民間藝人盛會歷經滄桑卻興盛不衰的根基和內在力量。 [1] 
中文名
老街
表演形式
方言劇
編    劇
王宏
導    演
宮曉東
主    演
範軍
李豔秋

老街作品簡介

《老街》以江湖説書藝人七歲紅、曲兒、浪八圈、滿口春等人跌宕起伏的人生命運為主線,生動描繪了在時代洪流衝擊下,身處江湖中心的一代説書藝人從紅極一時到日益沒落的無奈。表現了以七歲紅為代表的傳統説書藝人身處時代滄桑鉅變下,在困境中對傳統文化宿命般的執着和堅守。 [2] 
2018年9月,為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年,講述河南故事,傳承中原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以講述寶豐縣馬街書會700餘年歷史興衰的原創方言劇《老街》,9月8日起在北京民族劇院、北京大學百週年講堂、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四場演出,並在北京大學舉行《馬街書會傳承與保護》高端論壇。 [3] 

老街相關背景

馬街書會民間曲藝藝人在表演 馬街書會民間曲藝藝人在表演
河南省寶豐縣是國家級説唱文化(寶豐)生態保護實驗區,在寶豐縣的馬街村,有一個傳承700餘年的曲藝盛會——正月十三馬街書會。700年來,馬街書會形成了以説唱藝人(多達千餘名民間曲藝藝人)為表演主體、匯聚全國60多個曲種,表演上千個曲(書)目、廣大民眾自覺參與(趕會羣眾年年在10萬人以上)的獨特文化空間,集中體現了中華説唱文化的獨特性和豐富性,是中國説唱藝術的大匯聚,説唱文化的精神家園,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學術研究價值、社會功能價值。 [2] 
改革開放後,古老的馬街書會重新煥發青春的光彩,引起一批批專家、學者的關注,全國曲藝界名家駱玉笙、劉蘭芳、姜昆、範軍等都親臨過馬街書會。1981年,全國曲協主席陶鈍與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第一次到馬街書會,陶鈍先生即興賦詩:“馬街競藝溯源長,負鼓攜琴匯現場。談古論今依舊事,萬人空巷看蘭芳。”1996年,馬街書會被國務院僑辦列入“中國十大民俗”之一,並製成專題錄像片送往我國各駐外使館作為國際民俗文化交流,2004年8月,被省政府列為“河南省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項目”,2006年,馬街書會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馬街書會通過世界紀錄認證協會現場認證,獲得“世界最大規模的民間曲藝大會”稱號。同年,馬街書會被河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聯合命名為河南省首批省級特色文化基地。 [2] 
原創方言劇《老街》圍繞馬街書會的歷史演變展開,通過河南方言、馬街書會民間曲藝、舞台藝術三者巧妙的結合,進一步呈現河南獨特的鄉土文化,併為傳統文化的延續以及馬街書會的保護探索出一條新途徑,讓馬街書會因此具有更深刻的本土性和民族性。 [2] 

老街名家評價

作家周大新:“我看過的話劇很多,但像這部戲情感處理的這麼強,還是很少的,好幾個地方我都流眼淚了,沒想到這麼好。首先我覺得這部戲的選材好,把馬街書會作為表演對象,把藝人們的喜怒哀樂生動的表現了出來,展現了我們中原文化的巨大韌勁兒。第二是人物塑造非常成功,範軍的表演非常棒,劇本也非常棒,使七歲紅的這個人物非常輝煌,使曲藝藝人的這個形象在舞台上立了起來。第三就是把中原方言在舞台上充分展現,語言感染力很強,這個戲非常成功,應該讓更多人看到”。 [4] 
主持人趙保樂:“《老街》用河南方言幽默風趣的特點,把我們的故事講的絲絲入扣,尤其是在時空表現上,看到了不同層面、不同階段的馬街書會的一幅幅壯麗畫卷,希望範軍能帶着這部戲演遍全國,尤其是要到一些高等院校去演,讓青少年瞭解我們的民族發展歷程,瞭解我們民族藝術在人民羣眾中的力量”。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