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老虎洞窯

鎖定
老虎洞窯址發現於1996年9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先後進行了3次考古發掘,清理出龍窯窯爐3座、小型素燒爐4座、作坊1處、瓷片坑24個,出土數十萬餘瓷片、數千件可復原的瓷器。
中文名
老虎洞窯址
地理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
老虎洞窯址考古論證情況簡要回顧
瓷器中不僅有高質量的生活用器,還有仿青銅器造型、用於祭典的禮器。涉及南宋(1127—1279年)和元朝(1279—1369年)共計243年間的燒窯活動。
一、窯址瓷片出土情況
杭州市考古所張玉蘭副研究員在《關於老虎洞窯的幾個問題》介紹了24個瓷片坑情況:
1、早段瓷片坑。為H20、H21和H24三個瓷片堆積坑。出土瓷片數量不大,能拼對復原,多數製作精美,器形規整。多見薄胎厚釉,瓷片斷面可見3~4層釉層。灰黑色胎,生燒器為淺灰色。釉色以粉青色為主,灰青色次之,也有米黃色釉的產品,釉面滋潤頗有類玉的美感。
2、晚段瓷片坑。為其他21個瓷片堆積坑。器物以薄胎厚釉為主,大型器如大敞口瓶、梅瓶等一般都是厚胎厚釉。釉色青綠,玻璃質感較強。米黃色釉釉面開片呈冰裂紋狀,胎骨色澤與釉色相似。除薄胎厚釉和厚胎厚釉外,也有不少是薄胎薄釉產品,但釉色較特殊,均呈暗灰青色,頗似越窯的釉色。除上述釉色外,還有少量褐色釉和影青色釉的產品。
3、其他瓷片堆積層。上層堆積中夾雜較多紅燒土和大量的墊餅、墊圈、支釘墊餅等窯具。有的墊餅上有陽文模印的八思巴文和動物圖案。下層的堆積中出土大量與瓷片堆積坑中器物相同的標本,有許多甚至可以與瓷片堆積坑的器物拼對復原。出土的窯具有不少與瓷片堆積坑中出土的相同。還出土了一些越窯、龍泉窯青瓷等其他窯口的瓷器。
另外,在個別探方中清理了第三堆積層,由於揭露的範圍很小,且堆積較薄,出土的瓷片比較少,其中多見早段瓷片堆積坑中的器物,幾乎不見晚段瓷片堆積坑的產品。同時見有越窯青瓷器等。
二、瓷片堆積年代分佈
根據瓷片堆積層、瓷片堆積坑的疊壓層位關係,多數專家認為:
1、上層瓷片堆積層和出土相同窯具的晚段瓷片堆積坑為元代遺存。
2、第三堆積層與早段瓷片堆積坑為南宋早期遺存。
3、下層瓷片堆積層與其它的晚段瓷片堆積坑的年代介於兩者之間,為南宋晚期或元代早中期遺存。
三、古代文獻記載
1、成書於南宋1211年的葉寘《坦齋筆衡》載,“置窯於修內司,造青器,名內窯”,同時也認為郊壇下窯是為“別立新窯”。 晚數十年的《負暄雜錄》也有類同的記載。
2、成書於南宋1206年的《雲麓漫鈔》載,“今處之龍溪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近臨安亦自燒之,殊勝二處。”
3、成書於1265-1274年的南宋官史《鹹淳臨安志》載,“青器窯在雄武營山上圓壇左右。” 成書於1169年南宋官史《乾道臨安志》因殘缺較多沒有“青器窯”記載。
4、元代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刊《靜齋至正直記》載,“乙未冬在杭州時,市哥哥洞窯者一香鼎,質細雖新,其色瑩如舊造,識者猶疑之。會荊溪(宜興)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窯絕類古官窯,不可不細辨也……。”
5、明代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成書的曹昭著《格古要論》,提到“舊哥哥窯出。色青濃淡不一,亦有鐵足紫口,色好者如董窯,今亦少有。” 至於“哥哥窯”的地點,明代高濂《遵生八箋》説在杭州鳳凰山下,明人王士性的《廣志繹》記載相同。
四、專家論證會情況
1、2001年6月論證會。來自浙江省、杭州市和國內的專家,對老虎洞窯址發掘成果作了深入考察論證。以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徐蘋芳、上海博物館汪慶正、杭州市考古所杜正賢為代表的17位專家認為,老虎洞窯址南宋文化層就是南宋修內司官窯,主要依據是:按考古發掘地層疊壓關係,老虎洞窯址可初步劃分為南宋時期、元代前期、元代後期三個時期的遺存,南宋時期遺存即修內司官窯,元代主要遺存是仿官窯的器物;從南宋時期出土的部分器物看,其造型風格、裝飾藝術,尤其是“薄胎厚釉”的製作工藝,符合宋代特徵,與北宋官窯——汝窯有承繼關係,這和歷史文獻中有關南宋官窯的記載吻合;該窯址位於南宋皇城附近的鳳凰山麓,與文獻記載的官窯方位相符。
1位專家持保留意見。主要依據是:按照元代末和明初文獻記載,元哥哥洞窯“絕類古官窯”,老虎洞窯晚段遺存是元末哥哥洞窯無疑;其早段遺存是否到南宋,特別是否到南宋早期,由於缺少有絕對紀年的實物,上下限目前難以確定,建議藉助先進的測試方法,對出土瓷片、窯具等進行熱釋光測試,以得出確切結論。
2、2002年11月論證會。由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杭州市園林文物局聯合舉辦杭州南宋官窯老虎洞窯址國際學術研討會,以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研究員朱伯謙為代表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再次確認老虎洞窯就是南宋修內司官窯,同時又是傳世哥窯的產地之一。
3、2005年8月論證會。由於一部分浙江省、杭州市和國內專家懷疑修內司官窯的地位,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舉行了新聞發佈會,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名譽會長朱伯謙、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秦大樹、上海博物館副館長陳克倫、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曹錦炎、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陳元甫等10多位專家參加了座談,再一次肯定老虎洞窯就是南宋修內司官窯。某位學者甚至表示,個別人對已經定論的科學結論提出疑義,是譁眾取寵。
4、其他專家學者的看法。(1)老虎洞窯的多位發掘者和研究者在一些學術期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認為,老虎洞窯不是文獻記載的南宋修內司官窯,其始燒年代為南宋中晚期,產品只是郊壇下窯的延續,和郊壇下窯晚期的產品相似,至多是與郊壇下窯並行的南宋官窯。(2)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副會長李輝柄認為老虎洞窯就是文獻記載的元代哥哥洞窯。這可以在韓國考古出水的元代沉船的瓷器中得到驗證。(3)深圳文管會劉濤研究員認為:修內司窯於南宋早中期停燒,時隔100多年後的元代在窯址再興建哥哥洞窯的觀點可以接受,老虎洞窯應是文獻記載的南宋修內司官窯。
五、科學檢測結果
1、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古陶瓷實驗室對老虎洞窯址出土瓷片的化學組成、顯微結構、燒製工藝以及陶瓷性能等方面進行研究,認為老虎洞窯南宋地層產品即是南宋修內司官窯瓷;元代地層可能即是傳世哥窯的產地。
2、復旦大學現代物理所測試結論,老虎洞窯遺存一半與郊壇下窯的產品類似,一半與傳世哥窯相似。
六、結論
綜合各位專家學者的觀點,老虎洞窯的定位有以下4種:
1、老虎洞窯早段遺存就是文獻記載的南宋修內司官窯,於南宋早期停燒或與郊壇下官窯並行燒造了一段時間。元代在舊窯址再興建哥哥洞窯。(30多位國內專家的觀點,並得到國內考古權威人士的支持)
2、老虎洞窯早段遺存是南宋修內司官窯。中間段遺存是宋哥窯。晚段遺存是元代仿燒南宋官窯、哥窯的哥哥洞窯。(浙江省博物館1位專家的觀點)
3、老虎洞窯不是文獻記載的南宋修內司官窯,而是南宋另一座官窯,始燒年代不早於郊壇下官窯,燒造活動一直延續到元代。(浙江省、杭州市多位專家的觀點)
4、老虎洞窯主要是文獻記載的元代哥哥洞窯,產品絕類古官窯。早段遺存是否到南宋,特別是到南宋早期,還需要做科學測試。(國內少數專家的觀點)
又及:
杭州市考古所杜正賢主筆的《杭州的考古》一書記載了南宋太上皇德壽宮(稱“北內”,相對皇宮“南內”而言)的考古發掘瓷片,只有餘姚窯、龍泉窯、定窯的瓷片,未見官窯片。杭州藏家則收藏了一些刻有“內苑”、“苑德壽”、“坤”、“穌”、“太后X”等字款的餘姚窯和官窯片,應該是南宋皇室使用的瓷器。另外,在杭州捲煙廠的南宋皇宮雜物傾倒場也考古出土了許多官窯片,在目前南宋皇宮未作考古發掘情況下,是否可以將這些地方出土的瓷片與老虎洞、郊壇、餘姚等窯考古發掘的瓷片作一科學測試對比分析,以統一專家的意見呢?
另,許多藏友認為南宋滅亡後,官窯瓷器一定被元兵掠走,散失全國各地。實際上,元朝蒙古人喜好金銀器物,對瓷器恐怕是以砸為主的。這可從攻陷臨安的元軍統領楊璉真珈盜掘過的南宋六陵遍地散落的瓷片得到證實。另外,元青花聞名於世,國外收藏頗豐,而國內又出土了多少頂級元青花?若元人喜好瓷器的話,這種現象是十分反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