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

鎖定
2009年6月23— 25日,國務院主要領導同志對中國科協報送的《老科學家學術成長曆史資料亟待搶救》做出重要批示, 要求把搶救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作為國家科教領導小組正式啓動的搶救工程。責成中國科協牽頭,國務院科教辦協助,聯合相關部門共同組織實施。根據國務院領導有關指示精神,中國科協會商中組部、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文化部、國資委、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11部委,研究制定了《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實施方案》,並於2010年正式啓動。 [1]  2009年12月—2010年4月,在中國科協調宣部指導下,聯合中國科技史學會、北理工圖書館等,研究起草17個基礎文件、制定採集流程等。這套規範和標準被認為更充分地突出了科學家資料的特殊性,作為採集人員的工作指南沿用。
中文名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
外文名
the project of collecting historic data of scientists' academic life
對    象
老科學家
單    位
中國科協
籌建時間
2009年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工程簡介

2018年,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已走過了近十個年頭。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項目遍佈全國各地約200 個高校和科研機構、近3000 位採集人員參與到科學家資料的採集工作之中。截至2018年12月,採集工程共採集512位科學技術專家及專題。入藏科學家一生的手稿和書信、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工作筆記、手繪的的動植物標本圖等實物原件十二萬餘份、數字化資料二十九萬件、音視頻資料一萬五千餘小時。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類型最廣泛的中國現當代科學家珍貴歷史資料收藏工程,以及從事中國現當代科學史和科技人物研究、科學文化建設的重要平台。
胡錦濤與老科學家 胡錦濤與老科學家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採集內容

實施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就是要通過錄音錄像、實物採集等多種方式,把反映老科學家學術成長曆史的重要資料保存下來,豐富新中國科技發展的歷史資料,推動形成新中國的學術傳統,激發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 [2] 
老科學家是共和國科技發展歷史的活檔案,他們的學術成長曆史本身就是新中國科技發展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注意堅持以下基本原則:1.搶救優先。主要面向年齡在80歲以上、學術成長經歷豐富、身體明顯欠佳的兩院院士,或是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且身體明顯欠佳的老科技工作者。2.以人為本。牢固樹立老科學家在搶救工作中的主體地位,突出“採集工程”的人性化、個性化特點。3.突出重點。以老科學家的學術成長經歷為主線,重點採集整理能夠反映老科學家求學歷程、師承關係、學術成就、學術成長中關鍵節點和重要事件的口述歷史資料等,以及真實反映老科學家學術思想、觀點和理念產生、形成、發展過程的實物資料和圖像資料等。4.聯合協作。充分調動發揮各科口部門、相關單位、科技社團和社會公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統籌協調的基礎上,合理分工,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確保 “採集工程”成為調動激發科技工作者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的民心工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