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老槍
- 外文名
- Le Vieux Fusil
- 其他譯名
-
誓不兩立
追想 - 類 型
- 劇情、驚悚、戰爭
- 出品公司
- Les Productions Artistes Associés
- 製片地區
- 法國、西德
- 發行公司
- Corona Film
- 導 演
- 羅伯特·安利可
老槍劇情簡介
編輯二戰已經接近尾聲,但於連醫生所在的小鎮依然籠罩在納粹德國喪絕人性的屠殺之中。為了不讓妻子克拉拉和孩子慘遭殺害,於連決定把家人送到鄉村巴倍裏去。在於連的再三懇求下,克拉拉勉強答應了於連的決定。臨分手的前一夜,於連和妻子躺在牀上計劃着戰爭結束後,他們還要進行一次新婚旅行,再要一個孩子。
第二天,克拉拉帶着女兒戀戀不捨地和於連告別。誰能想到這一別竟成了生命中的永訣。幾天後,當於連抽空去看望妻子和女兒時,剛走到村口就看見德軍正在村裏瘋狂屠殺,家人居住的城堡已經被德國人佔領,家人都已經慘死,妻子更是被德軍喪心病狂地用火焰噴射器燒死。看着妻子和女兒的慘死,於連怒火中燒,發誓要為妻女和父老兄弟們報仇。在城堡的壁牆裏找到一枝老式獵槍後,於連先是切斷城堡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一座木樁橋,然後走到通道盡頭,通過一面單向透視的鏡子,和德軍展開周旋。第一個德軍士兵被擊斃後,其他士兵聞聲趕來,如臨大敵般地朝井內亂扔手榴彈。但此時的於連早已從洞口匍匐進入了地下通道。一輛德軍坦克車駛來時,轟隆一聲連車帶橋一起跌入深谷。城堡成了與世隔絕的孤堡,於連利用自己對暗道的熟悉,獨自擊斃了一個又一個驚慌失措、如臨大敵的德軍士兵,直到讓德軍少校在自己噴射的仇恨的火焰中化為灰燼。
老槍演職員表
編輯老槍演員表
老槍職員表
製作人 | Pierre Caro |
導演 | 羅伯特·安利可 |
副導演(助理) | Jean Achache、克萊爾·德尼、Jacques Santi |
編劇 | 羅伯特·安利可、Pascal Jardin、Claude Veillot |
攝影 | Étienne Becker |
配樂 | François de Roubaix |
剪輯 | Eva Zora |
造型設計 | Didier Lavergne、Phuong Maittret |
服裝設計 | Corinne Jorry |
佈景師 | Jean Saussac |
音效 | Bernard Aubouy、Patrice Wyers |
譯製導演 | 畢克 |
老槍角色介紹
編輯-
-
於連·丹迪爾演員 菲利浦·諾瓦雷
-
法國醫生,正直、温和、寬厚、深情、睿智、沉穩,熱愛家庭。當幸福美滿的家庭被德軍摧毀後,他決定採取個人的方式復仇。在古堡中他與德軍進行生與死的搏鬥,內心深處卻在痛楚中回憶着美麗的往昔。
-
-
-
克拉拉·丹迪爾演員 羅密·施奈德
-
於連的妻子,性格活躍、奔放、爽朗,富於感染力,而且生性敏感,有着小動物般的惹人憐愛的一面。在鄉下的古堡避難時,和女兒一起被潰敗的德國軍隊殘忍殺害。
-
-
-
弗朗索瓦演員 Jean Bouise
-
醫生,他是於連的同事,也是於連可以推心置腹的好友,與於連一起掩藏受傷的抵抗組織成員,還熱心地幫於連把妻女送到了鄉下。
-
-
-
穆勒演員 Karl Michael Vogler
-
德國軍醫,作為盡職的醫生,他為轉移那些受傷的德國軍官而忙得自顧不暇,作為一個正直的德國人,他憎惡維希政府的走狗們,對德國民族的前途憂心忡忡。
-
-
-
於連的媽媽演員 Madeleine Ozeray
-
細緻體貼,疼愛兒子於連,同時也深深懷念着於連已故的父親。當於連準備把全家都轉移到鄉下時,她為照顧兒子,以年紀大為由堅持留下。
-
-
-
保安隊長演員 Jean-Paul Cisife
-
維希法國政府的走狗,性格暴戾,在德國戰敗已露的情況下仍不遺餘力地搜捕受傷的法國扺抗組織成員,以於連家人的性命威脅於連,強行從其手中帶走病人。
-
-
-
黨衞軍軍官演員 Joachim Hansen
-
納粹德國的黨衞軍隊長,既兇殘又怯懦。他帶領的一小隊人馬在潰敗途中與大部失散後闖進於連家的古堡,屠殺了手無寸鐵的村民,於連妻女也在其中遇害。因為遭到於連的狙擊,他誤以為自己被游擊隊包圍,絕望之下企圖自殺,但於連搶先一步用火焰噴射器處決了他。
-
老槍幕後花絮
編輯老槍獲獎記錄
編輯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結果 | |
---|---|---|---|---|
1976年 | 第20屆意大利大衞獎 | 最佳外國男演員 | 菲利浦·諾瓦雷 | |
最佳影片 | 《老槍》 | 獲獎 | ||
最佳男演員 | 菲利浦·諾瓦雷 | 獲獎 | ||
最佳男配角 | Jean Bouise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羅伯特·安利可 | 提名 | ||
最佳劇本 | 羅伯特·安利可、Pascal Jardin | 提名 | ||
最佳配樂 | François de Roubaix | 獲獎 | ||
最佳攝影 | Étienne Becker | 提名 | ||
最佳聲效 | BERNARD AUBOUY | 提名 | ||
最佳剪輯 | Eva Zora | 提名 |
老槍製作發行
編輯製作公司 | 1.TIT Filmproduktion GmbH (德國) 2.Mercure Productions(法國) 3.Les Productions Artistes Associés(法國) 4.L.C.J. Editions & Productions |
---|---|
發行公司 | 1.L.C.J. Editions & Productions 2.Look Vídeo(巴西) 3.Surrogate 4.Corona Film(荷蘭) 5.International Film Distributors 6.CBS Television(美國) 7.VEB Progress Film-Vertrieb 8.Hemdale 9.Cinerama Filmgesellschaft MBH 10.VZ-Handelsgesellschaft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法國 | 1975年8月22日 |
比利時 | 1975年10月31日 |
荷蘭 | 1975年11月6日 |
西德 | 1975年11月6日 |
日本 | 1976年3月13日 |
東德 | 1976年5月7日 |
瑞典 | 1976年5月7日 |
西班牙 | 1976年5月10日 |
美國 | 1976年6月29日 |
丹麥 | 1976年8月2日 |
芬蘭 | 1976年9月24日 |
挪威 | 1976年11月5日 |
匈牙利 |
老槍影片評價
編輯該片以一個普通人的角度,通過個體人物的細節刻畫表現了宏大的電影主題,充分體現了法國電影的浪漫情懷和藝術風格。該片也將菲利浦·諾瓦雷的表演才能發揮到了極致。影片最後,將德軍一一消滅的於連醫生,一雙悲憤的雙眼藏在眼鏡背後,淚光盈盈,其動人的表演讓人刻骨銘心,久久不能忘懷
[8]
。(《大眾電影》評)
該片題材內容的第一個特點是,把轟轟烈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縮小到一個家庭內部,通過一個家庭反映一場戰爭。該片題材內容的第二個特點是,把一場巨大的家庭變故,放在戰爭即將結束,曙光初露的尾聲部分,它的悲劇衝擊力尤為強烈。這一切選擇,顯出了導演羅伯特·安利可別出心裁的構思。從“一個人的戰爭”的故事設計中,觀眾可以看到法國人的價值觀和其獨特的行為方式。該片在家庭價值與個體清算之間的對照中展開,家庭價值展現為人物的心理戲,它通過閃回進行;個體清算展現為人物的動作戲,它通過現實進行。家庭價值提供了人物行動的動力,個體清算反襯出人物對家庭價值的維護與熱愛。冷靜的戰鬥與温馨的家庭追憶交織,本片從人性與反人性較量的角度,講述了1944年德國納粹戰敗的前夜,兇殘地殺害了一個法國醫生的妻子和女兒,導致丈夫奮起復仇的故事。它站在捍衞家庭價值的立場,控訴了法西斯主義喪心病狂的罪惡,表達了忠誠的丈夫對逝去家人無限深情的眷戀。現實與過去交叉對比體現在丈夫在復仇的過程中觸景生情,回想起昔日一家人幸福的時光,使他的現實復仇行動,獲得了強烈的情感張力。回憶的温馨氣氛越濃烈,冷酷的現實對家庭價值的破壞力越令人心碎,激發起觀眾對復仇者的深切同情。一家人騎車郊遊的場景,構成了首尾相照的主題畫面,雋永而獨特的片頭和片尾採用同一個意境優美的景深長鏡頭,既顯現出故事開頭完美家庭的喜劇性,又反襯出故事結尾家庭破碎的悲劇性,一樣的畫面,不同的況味體驗
[7]
。(遼寧省文學院二級作家李保平評)
該片並不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十分壯觀的兩陣對壘和千軍萬馬進行直接的描寫,而是獨闢蹊徑,選取了一個小小的側面來描寫 戰爭並把戰爭與家庭緊緊地聯繫起來,描寫法西斯侵略戰爭破壞了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從而激起人民的強烈反抗。影片通過主人公的一系列復仇行動,説明了“種瓜者得瓜,種豆者得豆,種蒺黎者得刺”這樣一個真理所以別開生面,很有新鮮感。由於它選取的巧妙角度所決定,該片不僅沒有像一般戰爭影片那樣地去寫硝煙瀰漫、衝鋒廝殺的場面,而且也沒有用很多鏡頭去表現和交待其某些戰略事件,卻是以較集中的筆墨去寫了人,寫了人與人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去挖掘了人的內心世界。同時,它寫人和人的感情時,又不是遊離開戰爭孤立地去寫,而是把戰爭與人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溶為一體。由於編導者的精心構思,影片中大量閃回鏡頭並不使人覺得凌亂、破碎,或者格調不一致。編導將這些穿插的畫面流暢地、適合人物心理活動的邏輯地組接起來,既不叫人覺得生硬,又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由於閃回鏡頭安排得巧妙,使觀從不斷產生懸念,雖然該片場景變化不大,但並不枯燥乏味,這是影片表現手法的高明之處
[9]
。(《電影評介》評)
- 參考資料
-
- 1. 《老槍》劇情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22-08-23]
- 2. 《老槍》演職員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22-08-23]
- 3. 《老槍》更多資料 .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8-29]
- 4. VINCITORI 1976 .大衞獎官網[引用日期2022-08-30]
- 5. 《老槍》獲獎記錄 .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8-30]
- 6. 1976年法國凱撒獎獲獎及提名 .法國凱撒獎官網[引用日期2022-08-30]
- 7. 李保平.《老槍》:一個人的戰爭[J]新世紀劇壇,2019(2):50-59
- 8. 孟巖.菲利浦·諾瓦雷:天堂可有電影院?[J]大眾電影,2006(24):56-59
- 9. 金忠強.正義者之歌——法國故事片《老槍》觀後[J]電影評介,1981(7):12-13
- 10. 華羽.介紹法國電影週上映的四部影片[J]電影評介,1980(1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