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老子生日祭典

鎖定
老子生日祭典是古老的民俗及民間信仰活動。繼入圍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河南省鹿邑縣紀念聖哲老子的“老子祭典”活動已經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年10月,老子生日祭典入選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2020年12月,老子祭典成功申報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 
中文名
老子生日祭典
別    名
老子祭典、祭典
起    源
最早的記載是《後漢書·桓帝本紀》漢延熹八年(公元165)春,桓帝“遣中常侍左悺之苦縣,祠老子”。 [3] 
開始時間
農曆二月十五
持續時間
一個月
紀念人
老子

目錄

老子生日祭典起源

農曆2 月15日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誕辰紀念日,自農曆2 月15日開始,在鹿邑縣沿襲下來的各類祭祀活動持續一個月,含公祭、民祭、道教祭、宗族祭四種形式,綿延千年不絕。
作為一種民間信仰,老子生日祭典歷史悠長,據史書記載可以追溯到東漢桓帝時,唐宋時均有皇帝親臨致祭。元明清歷代,或皇帝親臨祭祀,或派大臣拜謁,綿延不輟。至於地方官員率百姓公祭,當地百姓一年一度地祭祀從未間斷,且逐漸固定在老子生日農曆正月十五至三月十五日,廟會期也長達一個月。

老子生日祭典特色

老子祭典特點顯著,它融皇家祭、宗教祭、李氏家族祭、公祭、百姓個人或團體祭等五種祭祀於一體;程序完整,規模有大有小;儀式多樣,氣氛上既隆重又隨和、既莊重又家常,文化藴涵豐厚。由於多代皇家的提倡、道教的尊崇、李氏作為名門望族的存在、鹿邑地處豫蘇魯皖四省交界之地的區位優勢。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