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老奶奶廟遺址

鎖定
老奶奶廟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九娘廟河東岸,距今5萬~3萬年,是嵩山東南麓舊石器地點羣中的一處中心營地遺址,遺址面積1.5萬平方米。 [3] 
老奶奶廟遺址考古發現20餘處用火遺蹟,以及多層疊壓、連續分佈的古人類居住活動面,顯示了古人類在中心營地連續居住、活動的場景。遺址出土近萬件石製品、2萬餘件骨製品與大量動物骨骼等,石器技術屬於華北地區典型的小石片石器工業。老奶奶廟遺址完整地再現了距今5萬~3萬年前嵩山東麓古人類發展進程,證明了中國境內更新世人類發展的連續性特點,以及中原地區繁榮的舊石器文化與複雜的棲居形態,為探討中國及東亞地區現代人類出現與發展提供了新證據。 [3] 
2019年10月7日,老奶奶廟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老奶奶廟遺址
地理位置
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九娘廟河東岸
所處時代
舊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約 15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076-1-07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老奶奶廟遺址歷史沿革

2005年,發現老奶奶廟遺址。 [4]  [5] 
2011~2012年夏季,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合作發掘老奶奶廟遺址,發現石製品3000餘件,動物骨骼12000餘件,用火遺蹟21處,以及多層疊壓、連續分佈的古人類居住面。 [2]  [5] 
2014年,村民在老奶奶廟遺址西南約150米處取土過程中發現一犀牛頭骨化石,並伴出少量石英質石製品。2015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與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於對該地點進行了發掘,發現了數量較多的動物骨骼和少量的石製品,動物骨骼中可鑑定標本以犀牛、馬等大型動物為主,石製品以石英為原料。特徵上與老奶奶廟遺址第1地點類似,應為同一石器工業體系產品。 [6] 
2016年,西北距老奶奶廟遺址第1地點約90米,發掘動物化石575件,石製品66件,探掘面積40平米。從遺物的密度和分佈情況來看,本遺址應為第1地點或其它中心營地外圍的臨時性地點,古人類曾在此活動,但並不頻繁。 [7] 

老奶奶廟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老奶奶廟遺址東高西低,區內黃土堆積發育。遺址東側的馬蘭黃土斷崖剖面高近20米,馬蘭黃土之上還疊壓有新石器時代至歷史時期的文化層,由於雨水沖刷與當地村民取土破壞,大部分馬蘭黃土以上的堆積已不存在,已接近舊石器文化層,僅局部尚保留有1~3米不等的殘餘堆積。 [2]  [5] 
地層堆積
老奶奶廟遺址發掘地層 老奶奶廟遺址發掘地層
老奶奶廟遺址發掘區中部的東剖面地層堆積。
1層:表土層。
2層:擾土層,含陶片、漢磚,以及動物化石與打製石器等。
3層:黃褐至灰褐色黏質粉,舊石器文化層,可進一步劃分為6個亞層:
A層:黃褐色黏質粉砂,含少量石製品和動物化石。
B層:灰褐色黏質粉砂,石製品和動物化石非常豐富,並有多處灰堆遺蹟。
C層:灰褐色黏質粉砂,含石製品和動物化石等遺物,有零星用火遺蹟。
D層:灰褐色黏質粉砂,含石製品、動物化石及用火遺蹟。
E層:灰褐色黏質粉砂,石製品和動物化石較豐富,也有用火遺蹟。
F層:灰褐色黏質粉砂,含數量眾多的石製品和動物化石,亦發現數量較多且面積較大的用火遺蹟。
4層以下的試掘面積很小,平面佈局情況尚不清楚。從剖面觀察可見,該層為灰褐色、灰黃色至黃褐色粉砂,局部有較清楚的水平層理,亦可分為多個亞層,除最下層為較純淨、水平層理明顯的灰黃色粉砂外,其餘6個亞層均含有石製品、動物化石以及炭屑等文化遺存。 [2]  [5] 
時代
老奶奶廟遺址主要文化層的加速器C14年代測定結果為距今40000年前後(未校正),結合附近遺址光釋光測年數據來看,該遺址C14測定結果校正後的實際年齡應早於距今45000年。 [2]  [4] 
用火與居住遺蹟
老奶奶廟遺址生活遺蹟 老奶奶廟遺址生活遺蹟
老奶奶廟遺址地層堆積與遺物分佈特點顯示,除1、2層外,3、4層皆為舊石器時代遺存。多個文化層連續分佈,表示古人類曾長期徘徊於此。在揭露區域內,除3A層的遺物相對較少,其他各層均有由用火遺蹟、石製品、動物骨骼及其碎片構成的居住遺蹟,尤為引人矚目的是3B、3F層大量的石製品、動物骨骼與多個用火遺蹟共存,清晰地反映了當時人類的居址結構複雜化的發展趨勢。
3B層共發現用火遺蹟10處,這些灰燼主要分佈於發掘區的中部和中南部,面積有大有小。較大者如H9分佈範圍,南北長20釐米,東西寬30釐米,最厚3釐米,剖面觀察則呈淺鍋底狀,周圍發現大量動物骨骼碎片與石製品。另外在發掘區北部至中部的不同區域,也有大量動物骨骼殘片、石製品、炭屑等遺物密集分佈,應是當時人類規模性居住活動留下的活動面遺蹟。
老奶奶廟遺址用火遺蹟 老奶奶廟遺址用火遺蹟
另一處比較清楚的活動面遺蹟保留在3F層。其原始地面呈北高南低的緩坡狀,遺蹟、遺物非常豐富,發現灰燼堆積6處,面積分布較大。如分佈在發掘區西南部的灰燼堆積平面呈橢圓形,南北長126釐米,東西寬100釐米,最厚處8釐米,含有大量炭屑和灰白色塊狀物質,灰燼周圍散佈着較多的動物骨骼碎片與石製品。發掘區中部發現的灰燼堆積,平面近圓形,直徑160釐米,灰燼內包含大量炭屑,其周圍也散佈着大量的文化遺物。在中北部區域還有另外幾處面積略小的灰燼堆積,其周邊分佈有大量的動物化石及石製品。離灰堆稍遠處,可見明顯的石器加工區,有數量較多、產生於同一原料的石核、石片、斷塊及碎屑等。 [2]    [5] 
老奶奶廟
老奶奶廟遺址老奶奶廟 老奶奶廟遺址老奶奶廟
老奶奶廟遺址西北角建有一座小廟,當地人稱“老奶奶廟”或“九娘廟”。 [2] 

老奶奶廟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老奶奶廟遺址出土 老奶奶廟遺址出土
老奶奶廟遺址出土近萬件石製品、2萬餘件骨製品與大量動物骨骼等。 [2]  [5] 
石器
老奶奶廟遺址出土 老奶奶廟遺址出土
老奶奶廟遺址所發現的石製品有3000多件,種類包括石核、石片、斷塊及各類工具等。石製品的原料以灰白色石英砂岩和白色石英為主,亦有少量的石灰岩、火成岩及燧石等。在石英砂岩製品中,石片與石核的數量較多,石核多為多台面石核,均為簡單剝片技術的產品,尚不見預製石核的跡象。石英原料體積較小,亦採用錘擊技術或砸擊技術直接剝取石片。經過仔細加工的工具多系石英原料,數量不多,形體細小,主要有邊刮器、尖狀器等。 [2]  [5] 
動物化石與骨製品
老奶奶廟遺址出土骨片 老奶奶廟遺址出土骨片
老奶奶廟遺址出土動物骨骼包括數量較多的下頜骨、肢骨、牙齒等,以及大量骨骼碎片,其中來自食草類動物頭骨的下頜骨與牙齒的比例要遠遠高於其他部位的骨骼。多數動物骨骼的石化程度較深,可鑑定的種類主要是馬、牛、鹿、羊與豬等,還有數量較多的鴕鳥蛋皮碎片。動物骨骼上完全不見食肉類或齧齒類動物啃咬痕跡,説明大量骨骼在遺址上出現完全是人類狩獵與消費活動的結果。其中較多骨片的大小比較相近,骨片長度集中在10釐米上下,剛好便於手握使用,有些殘片上有比較清楚的打擊修理痕跡,個別還可見到明確的使用磨痕。這些跡象顯示,該遺址的居民除了使用石製品外,還大量使用骨質工具。 [2]  [5] 

老奶奶廟遺址所獲榮譽

老奶奶廟遺址入選201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 

老奶奶廟遺址研究價值

老奶奶廟遺址主要埋藏在馬蘭黃土上部堆積之下的河漫灘相堆積或紅褐色古土壤層,屬於深海氧同位素三階段的氣候較暖濕時期,加速器碳14與光釋光等測年數據也顯示舊石器地點的時代主要分佈在距今3~5萬年期間。這些情況説明老奶奶廟遺址正處於現代人類及其行為出現與發展的關鍵時段。另一方面,位於中國與東亞大陸核心地區的嵩山東南麓,也是晚更新世人類與文化向南北與東西方向遷徙與交流的中心。該地區舊石器時代考古的新發現,對於深入探討當前世界史前考古學與古人類學界關於現代人類起源與發展問題的歧見尤為重要。 [2]  [4] 

老奶奶廟遺址保護措施

老奶奶廟遺址 老奶奶廟遺址
2019年10月7日,老奶奶廟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老奶奶廟遺址旅遊信息

老奶奶廟遺址地理位置

老奶奶廟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九娘廟河東岸。

老奶奶廟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鄭州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老奶奶廟遺址,路程約16.7千米,用時約32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