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老君洞

(山西省浮山縣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老君洞,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浮山縣城西南5公里梁村附近,始建於唐武德二年(619年),明嘉靖重修。大部分建築已毀於戰火,現僅存混元石樑殿一座,可體現唐宋元明清五朝文化的風貌。 [3] 
混元石樑殿,又名老君殿。建築坐北朝南,築於高台之上,面闊三間10米,進深二間,高4.4米。單檐敬山頂。明間闢拱券石門,兩次間置石窗。殿內四壁滿繪壁畫《黃籙朝聖圖》,現僅存87組,神像500餘尊。兩壁嵌《太上老君八十一顯化圖》構成了一部完整的連環畫,這組連環畫石刻為研究中國道教文化及古代的連環畫雕刻藝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2-3] 
2006年5月25日,老君洞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老君洞
地理位置
山西省臨汾市浮山縣城西南5公里梁村附近
所處時代
唐至明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355-3-058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老君洞歷史沿革

據碑文記載,老君洞始建於唐武德二年(619年)。
明嘉靖十年(1531年),雕刻太上老君八十一顯化圖石刻。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修。萬曆三年(1575年),完工。 [2] 

老君洞建築特點

老君洞整個建築從南至北連在一條中軸線上,由舞亭、老君洞、石樑殿等組成,是一座道觀。分前中後三座廟院,前為舞亭、山門和廊房,增建於明嘉靖甲子年(1564年)。中為老君洞,洞深8.3米,寬10.1米,洞門兩旁放置唐代雕刻1對。洞內兩側,各券石洞1個,左右各立1碑,中間通道呈十字狀,上分別鑲嵌石匾額:“南望龍角”“北瞻霍邑”“左顧堯崗”“右盼月嶺”。洞上二層建有“南級壽星閣”,為九脊重檐歇山頂,明嘉靖重修。大部分建築已毀於戰火,現僅存混元石樑殿一座,可體現唐宋元明清五朝文化的風貌。 [3] 
混元石樑殿,又名老君殿。建築坐北朝南,築於高台之上,面闊三間10米,進深二間,高4.4米。單檐敬山頂。明間闢拱券石門,兩次間置石窗。其殿梁、檀、棟、椽、字、節、杭、檐、脊、瓦純系石制,而無寸木片瓦。大殿前後有斗拱22攢,兩側斗拱14攢。尤其少見的是石門石窗,石券橫卧的枕頭窯,以穹隆頂形式組成,是初唐以石為主體結構的典型建築。殿正中是用石砌成的殿門,長2.67米,寬1.66米。兩壁嵌《太上老君八十一顯化圖》。殿的兩側各券石窯1孔,窯內左右分放“孚佑將軍”羊角哀和“嘉潤侯”左伯桃石像各一尊。殿前壁上嵌有“混元上德皇帝御贊”“邵子云”“宋仁宗御贊”“太上感應篇”等石刻。殿後有通天造像碑1通。殿內神台上,雕有李老君石像。四璧繪有元代壁畫《黃籙朝聖圖》,繪有115組、612尊神像。 [2]  [3] 
老君洞

老君洞文物遺存

老君殿內四壁滿繪壁畫,面積77.86平方米,壁畫為《黃籙朝聖圖》,內容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顯化事蹟,為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繪製。共分115組,612尊神像,因年久失修,現僅存87組,神像500餘尊。拱券門兩側牆壁上鑲嵌有39塊明代石刻《太上老君八十一顯化圖》,是一部詮釋老君經歷的線刻石雕組畫。它以老子的生平顯化為主線,描繪了老君從混元降生到宋紹聖五年(1098年)在不同的地點顯化説道,揚善除惡,賜福於民的神話傳説。它反映了老子的“有生於無”“道法自然”和“萬物抱陽負陰”的對立統一樸素的唯物哲學思想,整組八十一顯化圖構成一部完整的連環畫,主題突出,構圖嚴謹,線條流暢。 [2]  [3] 
壁畫

老君洞文物價值

老君殿內《太上老君八十一顯化圖》構成了一部完整的連環畫,這組連環畫石刻為研究中國道教文化及古代的連環畫雕刻藝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3] 

老君洞歷史文化

  • 名稱由來
相傳太上老君在此煉丹,故稱“老君洞”。 [2] 

老君洞保護措施

保護碑 保護碑
2006年5月25日,老君洞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老君洞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老君洞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浮山縣城西南5公里梁村附近。 [2] 
  • 交通信息
自駕:從臨汾市出發經解放東路—S230—G241—老君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