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耀縣游擊隊

鎖定
耀縣游擊隊,1932年10月,中共耀縣縣委設立軍事部,秘密組織農民武裝,進行土地革命和分糧鬥爭,翌年7月,縣委配合王泰吉起義,利用社會關係收繳了北區民團槍支,成立耀縣游擊隊,由陳學鼎、張仲良分任正副隊長,張邦英任黨代表。游擊隊下編3箇中隊,有游擊隊員百餘人,槍60餘支。7月28日,游擊隊到達薛家寨後被編為陝甘工農紅軍游擊隊第3支隊。11月又改編為紅26軍第3團。 [2] 
中文名
耀縣游擊隊
成立時間
1933年7月
起義人
王泰吉
歷史沿革
王泰吉耀縣起義之前,中共耀縣縣委領導農民羣眾先後開展了抗糧、抗税等一系列革命鬥爭。在這些鬥爭中,羣眾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血的事實和教訓證明,沒有人民的武裝,便沒有革命的勝利,必須拿起槍桿子,用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 [1] 
1933年6月,中共耀縣縣委在縣城北街曹雯(共產黨員)家裏召開秘密會議。會上,省委代表杜衡通報了王泰吉騎兵團要在耀縣舉行起義,要求耀縣縣委全面配合,並提出縣委要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裝——耀縣游擊隊。 [1] 
7月21日,中共耀縣縣委在曹雯家裏召開第二次會議。會議就配合騎兵團起義具體工作進行研究,決定立即組建耀縣游擊隊。7月22日,根據縣委決定,陳學鼎(共產黨員)借趙連璧(北區民團團長)生病的有利時機,以老同學和曾任過東區區長的身份來到北區民團,代理了民團團長,並將這支隊伍全部拉到阿姑社村,協同陳國棟帶領的同官西區農民起義軍,擊敗阿姑社地主武裝,智取阿姑社城堡,使這次農民起義取得成功。此時,早先發展的40多名共產黨員和50多名赤色羣眾,亦紛紛回來參加起義軍。中共耀縣縣委直接領導的耀縣游擊隊就此成立,陳學鼎任隊長。耀縣游擊隊成立後,西北民眾抗日義勇軍通過縣委給游擊隊撥來10多支槍。縣委又利用社會關係,收繳了北區民團的全部槍支,將民團中傾向革命的團丁吸收為游擊隊員;還利用雷天一民團內部人員的關係,弄到一部分槍支、彈藥,加強了游擊隊的武器裝備。 [1] 
耀縣游擊隊組建後,積極配合王泰吉起義部隊在鄉村開展革命鬥爭,捉拿並處死了民憤極大的北區惡霸地主左善楚兄弟三人,將沒收的左家糧食、財物分配給周圍羣眾,並在阿姑社村召開羣眾大會,當場燒燬左家的土地和債權契約。接着,游擊隊由孫家塬黨支部書記蔡奉凱帶路,到東區處死了作惡多端的反革命分子張廉明。游擊隊的革命行動受到廣大貧苦農民的歡迎,不少青壯年自願參加游擊隊,使游擊隊很快發展到八九十人、六七十支槍。 [1] 
西北民眾抗日義勇軍向三原進發後,為了適應形勢的變化,耀縣縣委帶領游擊隊轉移到白家莊一帶,繼續發動羣眾,打擊土豪劣紳,分了周家地主的糧食。同時,對游擊隊進行整編,張邦英任黨代表,陳學鼎任隊長,張仲良任副隊長。隨後,游擊隊向西北方向挺進,經過墓坳、高山槐,轉移到照金,進入陝甘邊革命根據地,進一步壯大了蘇區的武裝力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