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翻白葉

鎖定
翻白葉,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長柔毛委陵菜Potentilla griffithii Hook.f. var.velutina Card.的根。分佈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行氣消食,收斂止血,清熱活血之功效。常用於食積胃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小兒疳積,痢疾,產後流血過多,小兒驚風,面神經麻痹。
中文學名
翻白葉
別    稱
小管仲、地皮風、小天青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薔薇科
委陵菜屬
長柔毛委陵菜
分佈區域
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用    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
毒    性
無毒

翻白葉入藥部位

根。

翻白葉性味

味澀、微苦、微辛,性涼。

翻白葉歸經

歸胃、肝、大腸經。

翻白葉功效

行氣消食,收斂止血,清熱活血。

翻白葉主治

食積胃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小兒疳積,痢疾,產後流血過多,小兒驚風,面神經麻痹。

翻白葉相關配伍

治紅白痢疾:鮮野棉花10g,翻白葉25g,紅糖適量。水煎服。(《中國民間單驗方》)

翻白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

翻白葉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

翻白葉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60cm。根粗壯,圓柱形,有時多分枝。花莖直立或傾斜上升,被開展白色長柔毛,混生有相互交織白色絨毛。基生葉羽狀複葉,有小葉2-3(-4)對,常對生,稀互生;葉柄被開展白色長柔毛,混生相互交織白色絨毛,小葉無柄或幾無柄;托葉膜質,褐色,外被長柔毛或幾無毛;小葉片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0.5-3cm,寬0.5-1.5cm,先端常圓鈍,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缺刻狀鋸齒,上面被伏生白色柔毛,下面密被白色絨毛,沿脈伏生白色長柔毛,在鋸齒頂端呈毛筆狀;莖生葉有羽狀5小葉或掌狀3小葉,形狀與基生葉相似,托葉全緣或2-3裂,下面密被白色絨毛和長柔毛。花兩性;聚傘狀傘房花序;花直徑1.5-2.5cm;萼片5,三角卵圓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副萼片5,披針形或長橢圓形,比萼片短或近等長,被疏長柔毛或白色絨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下凹,比萼片長1-2倍,黃色,稀白色;花柱近頂生,圓錐形,基部膨大。瘦果光滑。花、果期5-10月。

翻白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0-4000m的山坡草地及林緣。分佈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翻白葉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活血,行氣止痛。主治痢疾,食積胃痛,小兒驚風,產後流血不止,胃和十二指腸潰瘍。”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