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翻堆

鎖定
對堆體進行翻堆確保物料的均一混合和腐熟,併為好氧堆肥完成提供必須的水分和空氣。 [1] 
中文名
翻堆
類    屬
農業生產技術
主要應用
菇類標準化生產
翻堆目的:翻堆可改善料堆的空氣環境,排出廢氣,吸進氧氣,以利於好氣性高温有益微生物的繼續活動,改善和提高堆肥質量。通過翻堆,促使培養料混合均勻、發酵均勻。 [2] 
翻堆方法:翻堆時,先把表層乾冷料扒到兩邊,將中間濕、熱料抖散後放在底層和堆周邊,再將乾冷料放在中間,最後將原底層的厭氧冷濕料放在上部。如此幾翻後,便可使堆肥受熱一致、發酵一致。切忌搬家式翻堆,翻堆速度要快,防止料熱過多散失。 [2] 
翻堆程序及有關要點:
室外一次性堆制發酵本方法通常為菇農所採用,一次性完成培養料的堆制發酵。一般翻堆次數為4~5次,各次的時間間隔為7天、6天、5天、4天、3天或6天、5天、4天、3天。但是,由於原料配比、堆制時間、技術掌握情況不同,往往造成堆温變化不同,所以不必硬性套用。翻堆的最佳時機一般掌握在堆温上升到最高後的次日或隔日,這就要求每天多點檢測堆温。根據温度變化,確定適宜的翻堆時間。
(1)第一次翻堆:
①調節水分。這是本次翻堆的重點。通常在翻堆前一天補足水分,待翻堆時再適量調節水分。堆肥的乾濕程度以緊握料,指間有間斷性4~5滴水為度。
②加料。把所有剩餘的氮源加入進去。
③把配方中的鈣鎂磷肥和石膏加入進去。
④控温。堆温應達到70~75℃。若過低或過高,應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提前翻堆。
(2)第二次翻堆:
①適當調節水分。切忌過濕,以緊握料,指間可擠出3~4滴水為宜。
②把堆寬適當縮減,同時在中部每隔1m造個通氣孔(先埋放一根木棒或竹筒,堆後再扒出即成),以利於料堆內外空氣交換。
(3)第三次翻堆:
①適當調節水分。以緊握料指間能擠出2~3滴水為宜。
②調節料的酸鹼度。要求達到pH 7.5~8。通常三翻時加入碳酸鈣。
③料堆再縮寬10cm,並留透氣孔。
④三翻前在料周圍噴0.5%敵敵畏,邊噴邊蓋膜,覆膜殺蟎蟲6~12小時,並在翻堆過程中拔出鬼傘。
(4)第四次翻堆:一般不再調水分,若料於必調的,一般噴灑0.1%的多菌靈或克黴靈溶液,嚴防用生水。料的乾濕度以擠出1~2滴水為宜。加入過磷酸鈣。將堆寬增擴10~20cm,並造透氣孔。翻堆前要噴藥殺蟲除蟎。一般四翻過後,再堆制三天即可散堆人棚。
(5)第五次翻堆:屬於前四翻不達標時的補充作業,也可能緣於沒有做好其他準備工作而採取的補救翻堆。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