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翠菊枯萎病

鎖定
翠菊枯萎病是一種病症,稱尖鐮孢菌翠菊專化型。
中文名
翠菊枯萎病
外文名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var.callistephii(Beach)Snydre & Hansen
分佈區域
各地
分類屬性
稱尖鐮孢菌翠菊專化型

翠菊枯萎病為害症狀

苗期染病 葉片變黃萎蔫,根系發生不問程度腐爛。成株染病葉、芽、頭狀花序萎蔫而主莖長久呈綠色。初發病時葉片變為黃綠色,下部葉片先萎蔫,後根系全部腐爛,造成全株枯死,剖開病莖,可見維管束變褐。病莖基部可見粉紅色黴菌,近地表處或土層中較明顯,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此病在夏季高温地區表現枯萎且嚴重,而在夏季低温地區則表現為莖腐。

翠菊枯萎病形態特徵

在PSA培養基上氣生菌絲絨狀,白色至粉白色。產孢細胞短,單瓶梗,小型分生孢子數量多,卵圓形,假頭狀着生在產孢細胞上,大小5-12.6 X 2.5-3.6(btm)。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略彎,兩端尖,具隔膜1- 6個,多為3個,3-4隔者大小23-56X 3-5(/im)。厚垣孢子多,球形,直徑6-8tzm,單生、對生或串生。未見有性態。

翠菊枯萎病發病特點

病菌可在病殘體或土壤中存活多年,種子也可攜帶。病菌在種子萌發後侵入或在病土中通過直接接觸寄主及流水、園藝操作傳播,從根毛、蟲傷、移植傷口等部位侵入根部。27cC病菌發育最好。發病適温20-25℃,12℃以下和32℃以上則發病輕微。

翠菊枯萎病流行動態

連作、過量施氮、植株生長嫩弱、濕度高、土壤粘重易發病。另紅色品種較玫瑰色和紫色品種抗病。 [1] 

翠菊枯萎病防治方法

(1)選種抗病品種。
(2)實行4年以上輪作。
(3)選擇高燥地塊種植,提倡施用保得生物肥或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氮肥不宜過多,雨後及時排水。
(4)消毒土壤用80%多·福·鋅(綠亨2號)可濕性粉劑,每m23-4g稀釋600-800倍液淋施或噴霧後晾乾即可播種。
(5)種子消毒。30cC水浸濕30分鐘後,撈起浸入 1%昇汞中,在40cC經過30分鐘,然後瀝乾種子,再用冷水洗滌,在室温下乾燥備用。也可用 0.25%福爾馬林液浸種20分鐘。
(6)發現病株,及早拔除,燒燬或深埋。並用藥劑消毒病穴。
(7)翠菊屬長日照植物,每天日照12小時以上利於花芽形成和開花,日照充足可減少發病。
(8)發病初期開始噴灑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700倍液、80%綠亨2號600~800倍液、10%治萎靈水劑300倍液、12.5%增效多菌靈濃可溶劑300倍液。 [1] 
參考資料